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凤 《学理论》2009,(11):25-26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审视入的历史主体性的产物,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例如,能否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本质和核心;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这个“人”指的是“类”意义上的,还是指的“民”;“以人为本”是历史观还是价值观。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相似文献   

2.
康渝生 《学理论》2008,(20):28-32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还拓清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理论观点出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科学观的实质与核心,即“以人为本”;并且在人学理论的框架内分析了科学观的内涵特征和精神实质,最后,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袁颖 《理论视野》2012,(8):76-77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三大指导原则。一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原则。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中心,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二是“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前任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  相似文献   

4.
刘军  肖桂珍 《党政论坛》2008,(17):36-38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矛盾,就是社会发展的无限性和资源环境支持的有限性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或这一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人们要对自身不合理的行为进行自律,二是人们要进行积极的创新。这样,从实践观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其实包含着两个关键的内容:自律观和创新观。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科学发展观,对于高校工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同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发展权,是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教职工发展权应遵循的最根本的原则我国的工会组织是在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这一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都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群众史观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的自由个性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终极目标,也是二者内在逻辑联系的社会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7.
颜景高 《学理论》2008,(4):33-35
“收入能力不足”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相对劣势群体”的普遍现象,但究其实质,“相对劣势群体”所欠缺的“收入能力不足”的根源是其“可行能力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可行能力”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发展诉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点。实际上人的“可行能力”的内涵是人的真实选择能力:一个人选择有理由珍视生活的实质自由。人的“可行能力”的提升与社会制度安排以及社会文化内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李坤  程树明 《学理论》2010,(19):62-63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深刻准确地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和时代价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树立学习观、群众观、改革观,对于增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自觉性和现实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所谓“根本”就是最高的出发点和最后的根据、最后的落脚点、最后的归宿。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22006理论参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这就是要求以…  相似文献   

10.
郑红蔓 《理论导刊》2007,46(7):60-6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理论创新。对“以人为本”的理解目前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从价值视域、理论视域及实践视域正确、全面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文喜 《求知》2004,(10):21-2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新形势新阶段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飞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实践,对于实现北辰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萍 《理论导刊》2004,(4):10-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新的发展观作为我国的第二代发展战略,更加具有持续前瞻性、统筹协调性、系统全面性,是一种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张惠涛 《学理论》2009,(21):1-3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南岗区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就要在大发展中动脑筋,在快发展中求实效。建设“八大经济区”和“五个示范区”,是省、市着眼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抢抓新一轮产业重整和发展格局重构给黑龙江、哈尔滨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挖掘和发挥后发优势、推动实现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全省、全市实现跨越与赶超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从区域发展理论来看,“八大经济区”和“五个示范区”建设是以产业的“集中、集群、集约”、催生发展的“聚焦、聚合、聚变”、从而带动区域实现整体振兴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一个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要找出诱发聚变的“催化剂”、打造催生聚变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不仅提供了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而且提供了一个根本的政绩评价标准——人本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求生自保、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中西方思想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人性观在中西方国家的逻辑发展结果却不尽相同。今天,随着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必要对人性观重新审视,并用人性观视角来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高扬 《求知》2006,(10):32-33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对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努力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新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实践的生动体现.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以说这已开始成为全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理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再认识“以人为本”理念,它是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是个体本位和整体本位的统一,是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一个完整的发展观,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即什么叫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第一个内容主要是回答发展的内涵外延和判断标准,第二个内容主要是回答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个内容主要是回答发展的宗旨和目的,第四个内容主要是回答发展的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我们党所提出的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一系列论断,侧重阐述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又进一步阐明了什么叫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把上述内容综合起来说,这就是我们党所提倡树立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范必 《学理论》2008,(19):71-7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快速发展的历史。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实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观”前面冠之以“科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新的发展理念。今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需要首先问一问,  相似文献   

20.
文喆 《民主》2008,(2):21-2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再次重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就为我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积极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理念的科学内容,是当前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