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慧亮 《学理论》2013,(16):123-124
通观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明确重新研究的必要性,揭示刑事诉讼的法律本质属性,即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刑事诉讼无论作为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现代社会的管理方式,还是现代人权的保障方式,都始终蕴含着某种现代公法契约精神,即"法锁"观念。  相似文献   

2.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但就整个社会结构而言,它又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它一方面要支撑强大的国家权力体系,构成国家大厦实实在在的一堵"承重墙",另一方面又要连接九亿之众的广大农村社会,充当缓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护堤石"。乡镇以其特有的方式调处化解着形形色色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形成一种颇具特色的乡镇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正是这种颇具特色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过滤和消解了大量的农村矛盾纠纷,从而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而这种颇具特色的乡镇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无疑是我们构建科学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宝贵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3.
福柯的权力场理论认为,权力是一种生产性的互动结构,权力致力于生产、培育和规范各种力量,权力及其主体是多元的。“维稳政治”的本质是“(国家)权力维稳”,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对社会纠纷当事人进行胁迫与压制,其结果是越维稳越不稳。“治理政治”要求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纠纷解决的权力机制必须多元化、多样化,社会权力应当成为社会纠纷解决的基础性权力。在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不是命令与服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家族化的村落中,家族是村落秩序中的核心结构.通过与他姓家庭联姻以及家族之间相互建立姻亲关系,形成一个以血缘、亲缘为主的家族权力网络.家族对村落的权力支配在纠纷解决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平时难以显现的权力在纠纷中以策略化的方式实现控制.可以说,家族与村落秩序之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家族建构了村落秩序之同时,又实现了村落社会的家族治理.  相似文献   

5.
人权的宪法保障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力 《理论导刊》2003,(9):41-43
保障人权业已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宪法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现代宪法主要是通过合理配置权力、规定基本人权原则、确认人权内容和建立宪法保障制度来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时代的主题,和谐法制目标的实现便成为法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就刑事诉讼领域而言,人权保障则是刑事司法和谐的基石。从被害人和被告人的角度,在和谐语境下解读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权利保障问题,发现制度的建构尤为必要,特别是按照刑事诉讼活动的逻辑顺序,侦查活动的司法审查制度、国家补偿制度和刑事调解制度在各自所处的诉讼阶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人权法律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关系理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关系理论为全面周到地分析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这个理论,明确了国家机关在刑事诉讼人权保障问题中的义务主体地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国家机关在该问题上的各种具体义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陈妮 《理论探索》2007,(2):151-153
沉默权是为了限制国家的侦察、起诉和审判权,强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权利,以达到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而设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为了保持个人公正待遇权利与国家控制犯罪权力之间的平衡而设立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是为了限制国家追诉机关的权力,以达到国家和个人两个主体之间的平衡而设立的。总之,三项人权保障规则都体现了权力和权利平衡理念,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体现“进一步贯彻落实保障人权”的精神,将三项人权保障规则明确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刑事诉讼法“诉讼”一词的含义,是指诉说和争讼的意思。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就叫诉讼,通俗地说,就是打官司。诉讼有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之分。民事诉讼主要解决财产争执、遗产继承、婚姻家庭纠纷等问题,刑事诉讼是解决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问题。它是世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揭露和证实犯罪,确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依法给予犯罪人应得惩罚的活动。刑事诉讼法就是指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时应遵守的法律。它的内容包括:哪些国家机关有权追诉犯罪以及它们在诉讼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参加诉讼的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诉讼的原则和制度,以及进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5)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现代法治国家,所有的国家权力都由国家宪法赋予并加以规范,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及其政治活动,都是人权的法律化。宪法对于国家基本权力、人权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都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继承和全面提升西方人权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本国人民权利 ,树立了一面伟大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人权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生成的 ,而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 ;人权不是抽象的 ,超阶级的 ,而是具体的、有阶级性的 ;人权并非是建立在个人政治权利基础之上的 ,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权并不仅仅是个体人权 ,而是个体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 ;人权不是抽象之物和自然之物 ,人权的保障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法律体系 ;人权并不仅仅是政治权利 ,它是一个系统 ,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玱 《学理论》2009,(23):142-143
随着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加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的诉讼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权保障已经成为当代刑事诉讼制度演进的主流方向。为实现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促进辩护全程化实效化,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有效的制度构建改造侦查阶段律师帮助制度,促使侦控方与辩护方力量平衡,实现程序公正与追求真实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一切“平等”都是一定的历史产物。“平等”以一定方式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认识一个社会“平等”的质的规定性,首先要认识这个社会的历史基础。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当“平等”以一定的方式实现时,必然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形式。以人的依附性为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平等实现的方式是社会特权和政治特权的叠合,它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合一;以对物的依赖性和交换平等为特征的商品经济社会,平等实现的方式是权利平等,它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以对社会生产自觉控制为特征的自由联合劳动社会,平等的实现才是社会平等,它要求国家与社会的新的合一。中国正处于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对平等实现的选择,只能是权利平等。它要求否定社会特权化,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因之应从各方面促进这一分离,如:确保国家执行“公共意志”;不以公共权力身份介入私法关系;一切公职向社会开放;一切公务活动法律化、制度化等等。  相似文献   

14.
朱德宏 《理论导刊》2008,2(6):101-104
人权优位和司法权优位的现代宪政逻辑是刑事司法权中警察权、检察权和司法权正当化配置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根据在于国家权力自身的正当化和人权保障证成权力正当化.  相似文献   

15.
徐艳 《学理论》2010,(11):29-30
政党执政是指政党通过一定方式进入国家体系并通过国家体系实现政党意志的政治行为,所反映的是政党外部的政治关系及其运作;在法治条件下,执政党要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执政权力;政党执政权力来源于社会,是社会权力的一种实践形式;政党是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状况与政党执政权力的实现有密切关系。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给国家与社会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向政党执政权力的职能定位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如何,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民主、进步、文明程度。目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中,人权保障问题已引起重视并制定了一些相关法规,但仍不够完善,我们应从法律规定、司法程序、司法监督等方面完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机制,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晋婷婷 《学理论》2012,(6):56-57
人权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人权的刑法保障是人权之最有力的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法制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迫切需要。在法治社会,人权保障已经成为刑法的灵魂与使命。由于刑法具有保护公民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行为制裁的特殊严厉性,探讨刑法对人权的全面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基本人权和人权保障是刑事法治理念的基础性要求,是当代刑法机能所蕴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团结》2009,(2):1-1
日前,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行动计划”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等,提出了未来两年我国人权保障的明确指标和具体要求,我们不禁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要实现刑事程序法治,应当扭转一个诉讼观念、维系两个诉讼构造、坚持三个诉讼原则。扭转一个观念,是指扭转工具主义程序价值观,树立公权法定、权力有限、权力受制的权力观。维系两个构造,是指在刑事诉讼静态(横向)构造方面,要坚持控审分离、法官中立、控辩平等原则,维系刑事诉讼的等腰三角形或正三角形结构;在刑事诉讼动态(纵向)构造方面,要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维系审判相对于侦查、起诉的中心地位,确立侦查服从并服务于控诉职能的大控方格局。坚持三个原则,是指坚持程序法定、无罪推定、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  相似文献   

20.
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政的终极价值。宪法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规定,使人权从基于自然法基础上的自然权利转换为基于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权利。宪政不仅提供人权保障,而且促进人权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加强宪政体制下的人权保障,需要进一步扩大宪法确认公民权利的范围,建立起不同层次法律规范配套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通过制定人权保障法、设立专门的人权保障机构、建立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切实把人权保障纳入宪政体制,同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防止权力对权利的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