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蕊 《传承》2009,(4):40-4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达7次之多,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胡锦涛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谢秀军 《求索》2013,(7):253-255
本文系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化必须面对的若干重要问题,以期为建立一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奠定基础,据此逐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基本内涵、理论任务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根本特点及当代价值等若干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指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及组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主体的自觉活动,他们各自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素质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借助科学的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在充分考量中国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致性,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与人文价值,从根本上增强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实现理论对于实践规范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云云  刘诚 《前沿》2011,(5):25-28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推进,需要立足中国国情,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努力完善动力机制,并且注重发挥广大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从学理上理清这些问题,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无疑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一直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所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依据,而且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深厚的实践基础.在向世界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崭新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显现其"世界化"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学界已有诸多角度的研究.我们主张从“思想自我”的角度,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民族自我、时代自我的思想特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体现为中华民族重构“思想自我”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理论选择、实践精神以及价值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要求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有价值、理论、实践等各方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为价值目标,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际经验提升为理论,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转化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物质力量.此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是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分不开的.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凸显其实践性;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交融凸显其民族性;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对话与借鉴凸显其时代性.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连顺 《理论月刊》2008,1(2):44-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思想虽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但是它却有着深刻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科学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必然结论,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中国特殊国情和人类文化传播规律的内在要求.因此,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对于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活的灵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七篇序言表明必须要实事求是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实事求是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七篇序言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主义,认识这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指导作用和信仰者的最大化.为此,要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的科学化、价值取向的人本化、表达形式的通俗化、理论视野的全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积极探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六进入"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历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宝贵经验时,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置于十条宝贵经验之首.这表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叉.本文欲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者--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所做的历史性贡献方面的研究,乞求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开始了其历史进程。在其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形成了一条自己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析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飞 《传承》2012,(8):38-3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些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论述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范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认识论层面来探讨,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诉求进行深入剖析。这种剖析既拓展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阈,又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全面理解。当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诉求是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来实现中国人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的现代化强国。因此,这种价值诉求的研究路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沉重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要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时代特征、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际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成为具有中国品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新理论,就要认真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经验,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大众化有着独特的创造及贡献。他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衡量标准、传播机制、践行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的相互关系上,都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探讨。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于今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实事求是地面对时代变革,根据时代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总体安排,在回应时代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宝贵经验。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准确研判时局变化、紧跟世界潮流、引领时代发展,才能尽显其时代性风采。尽管在不同阶段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认识角度多有不同,但是"回应重大时代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共识。习近平关于如何使经典马克思主义彰显价值和魅力、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使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等论述,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