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基本消灭了,宗教发展总的历史趋势是逐步削弱,但是,这并不等于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应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那种认为宗教仅仅是一种“残余”,随着社会主交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高涨,宗教便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而那种认为可以依靠行政手段一举“消灭”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错误和有害的。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宗教为什么长期存在? 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意识形态。在长期发展中,它拥有浩繁的经典、庞大的组织、严格的戒律、众多的信徒,其思想信仰和道德规范,已经深入到信仰者的思想感情和日常生活当中,有的更与民族习俗交织在一起,世代绵延。这种强大的传统力量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含义。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实践,作出的新的科学论断。这些论述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对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我国宗教必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历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3,(3)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一直是复杂、敏感的政治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了我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叶小文近日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基本方针,接受了本  相似文献   

4.
肖浩 《党政论坛》2008,(7):43-45
随者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须从维护文化安全的高度重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与引导,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5.
赵玥 《理论视野》2009,(11):5-8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以来,我们党在认识和对待宗教,争取和团结信教群众,做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为世界做出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贡献。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宗教工作在解决“社会主义与宗教”问题上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以及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采访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叶小文。  相似文献   

6.
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事实。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7.
高晶  刘健 《求知》2013,(1):36-37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的推进业已实现,但是由于校园内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及推进载体的缺失.“进头脑”尚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一步作出努力。以“爱心、孝心、恭敬心、责任心、羞愧心”这“五心”为载体开展情感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在认识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基本理论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有理论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时俱进的新成果,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曾被列宁称为“不文明的社会主义”.这不仅仅是指其经济落后与社会主义的不相称,而且是“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摆脱半亚洲式的不文明状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分析了当今世界各国发展趋势及中国现状后大胆地界定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巾场经济的科学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冲破一切束缚,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在以往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并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效益.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动力即“宗教冲动力”与“经济冲动力”,这是使其得以迅速发展的两个基因.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宗教冲动力”已被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耗尽了能量,“经济冲动力”成了社会前进的唯一主宰,世界万物被剥去了神圣的色彩,从而使资本主义精神中相互制约的两个基因失去了抑制平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暂时后退现象,并不意味着这一趋势的改变;社会主义的挫折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结论的改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竞争中并存并不意味着二者的“趋同”和“融合”。必须用历史的眼光、辩证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是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总体论述,领会这一基本特征,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较长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使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文试图通过学习与总结邓小平在这方面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来回答这一问题。这不仅对于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的发展规律以及工人阶级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结构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该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同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也是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宗教赖以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消失,但还有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存在,在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还会存在,就是到共产主义社会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4.
<正>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宝贵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大思政课”,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殷切嘱托:“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相似文献   

15.
魏华敏 《学理论》2009,(14):8-9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这一理念已经为我国民众所广泛知晓。但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有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儒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冶进程的影响。儒家所主张的实行“仁政”、“德治”和“兴教化”思想对我国的法律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儒家“礼治”、“皇权至上”、“三纲五常”、“人情大于王法”等思想等当然地对法治进程产生着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为全党提出了重要的奋斗目标,更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课题。“三个代表”,是一个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把“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根本利益”这十二个字联系…  相似文献   

17.
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法轮功’就是一种邪教,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这对于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邪教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它和国际恐怖主义被并称为当代国际社会的两大瘟疫。在英文中,邪教的对称词语是。Ult,原意指宗教的膜拜仪式,现在普遍的意思是指用欺骗的手段对人们进行洗脑,使人们崇拜某种东西达到执迷不悟的程度。邪教与正常的宗教不同,相对于宗教来讲,它有以…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29)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与宗教的自身特点密不可分。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必然性、可能性以及对社会主义的贡献方面试论来看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相适性。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厚的社会根源,应当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正确引导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吕会霖 《党政论坛》2002,(12):19-22
先进文化的提出,以及用先 进文化建设涵盖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这一课题,就历史地提到了我们面前。 (一)1997年,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用社会结构分析的方法,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概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大方面。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这些重要论述中,文化建设的内涵得到了扩充,文化建设的定位得到了提升,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