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梅核气,《金匮要略》描述为“咽中如有炙脔”,多由七情郁结、痰涎凝滞,气郁化火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近年来,我们用耳针治疗83例,疗效满意。 一、一般资料 83例中,男29例,女54例;年龄12~71岁,病程3天~4年余。 二、治疗方法 主穴:咽喉、心、肝、皮质下、神门;配穴:脑点、颈。症状严重者,用毫针刺法:选用0.5寸短柄毫针,在耳廓消毒后刺入所选之穴位,进针时用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针速刺,以不穿破耳廓对侧皮肤为度,留针0.5~1小时,每日1次。5~7次为一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项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眩晕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能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眩晕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3.
周德宜主任医师,是安徽省的名老中医,年近八旬,治医五十余载,学验具丰,尤精于针灸临床,其刺络放血法独具特色。笔者随周老临诊,受诲颇深,兹将周老刺络放血疗法,举述梗概,以冀发扬。 一、分部剌络放血法 该法是据发病部位来选穴施刺放血。病发于头部,刺太阳穴;病发于脐部以上者,刺尺泽或曲泽穴;病发脐以下者,刺委中穴。诸穴位于表浅的大静脉处,宜刺;《灵枢·九针论》曾说,太阴、厥阴、太阳经,均为多血之经。血多者宜出血,太阳穴为经外奇穴,治头面诸疾有奇效,尺(曲)泽、委中为合穴,多主脏腑疾患,故周老觅而用之。临  相似文献   

4.
“腰痛宁”为笔者针治腰扭伤的经验穴位。自1970年10月以来共治疗117例腰扭伤,其中94例针1~3次即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19例针4~5次而愈;4例无效(腰痛无明显减轻,不能弯腰、转侧)。现将穴位位置及针刺方法介绍如下: 1.穴位位置:手背向上,本穴在第三、四掌骨小头后凹窝中。如图示(左右手背各有一穴)。  相似文献   

5.
肩周炎,俗称“漏肩风”。1982年5月~1988年12月,笔者收治456例,采用温针结合推拿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456例中,男187例,女269例;年龄31~79岁,以50~65岁为多。病程短者3天,长者2年半。有明显外伤史者38例。 二.治疗方法 1.温针法:以循经选穴、局部痛点选穴和经验选穴相结合。 循经选穴:合谷、三阳络、列缺、郄门、少海;局部选穴:肩髃、肩髎、肩贞、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对照组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后均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共治疗5次)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2.453, P<0.014);在提高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以及在降低齿突生长性偏移(odontoid growth offset value,DO)、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bilateral odontoid lateral mass spacing difference, VBLADI)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缓解颈性眩晕症状及恢复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冲穴点刺放血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合并细菌感染者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以抗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冲穴点刺放血,所有患儿高热时均予对症处理。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缩短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咽痛消退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冲穴点刺放血结合西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缩短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改善咽痛、烦躁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很多,本文就1981~1991年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一、针刺治疗 1.毫针 张德林取患侧厥阴俞,捻转进针5~7分,得气后留针O.5~1h,治疗42例(病程在3天以内),均针1次肿块消失。张应勤取内关穴治疗70例,在行针过程中令病人轻轻按压肿块,针1次痊愈61例,针2次痊愈9例。柯元荣针刺足三里,对急性乳腺炎初起者针1次即愈,但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针刺方案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4周,共计2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平均自主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傍针刺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阿是穴进行傍针刺,泻法得气后,连接疏密波电针,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30 min后起针,每天1次,若症状缓解,可改为隔日1次,5 d为1个疗程,隔2 d进行下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配合TDP照射、耳针以及肩关节主动锻炼等治疗方法.共3个疗程.结果:8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治愈56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为98.8%;半年后随访53例,均未复发.结论:傍针刺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笔者用针刺治疗51例,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5例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男11例,女14例,15岁以下者22例,15岁以上者3例,单侧腮腺发病者20例,双侧5例。 治疗方法:取患侧颊车、翳风、腮腺刺激点(位于颊车与翳风两穴连线之中点处),疾刺疾出,不留针,亦可微刺出血。 治疗结果:25例均治愈。其中针刺1次即愈者13例,2次者7例,3次者5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以药物穴注方法先后治疗梅核气数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今介绍如下。具体方法:令患者取仰卧位,取膻中、气海、双足三里常规消毒,然后再用注射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芒针与前列舒丸并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及改善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前列舒丸与芒针并用组)28例,对照1组(芒针治疗组)28例,对照2组(前列舒丸组)29例,采用单盲法观察。结果: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率显著增高(P<0.05,P<0.01);临床症状积分、NIH生活质量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前列腺按摩液常规积分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前列舒丸与芒针并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运用点刺金津、玉液配合言语训练的方法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该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入组顺序将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点刺金津、玉液配合言语训练进行治疗,其中金津穴、玉液穴向舌根方向针刺1~1.2寸,点刺放血,每次每穴放血3~6滴,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使用言语训练方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a项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刺金津、玉液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改善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76~1989年,采用头皮针治疗118例脑性瘫痪,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18例中,男性72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20余天;其中乙型脑炎后遗症60例,脑栓塞性瘫痪52例,球麻痹后遗症1例,脑发育不全瘫痪5例。 二、治疗方法 主穴为运动区,配穴根据病情选择语言  相似文献   

16.
阳萎的针灸治疗张炳芬(安徽省望江县医院中医科246202)关键词:阳萎;针灸方法方法取穴:命门、肾俞、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双)、足三里(双)、神阙、百会、大敦、肝俞、脾俞。每次取6~8穴,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针中极、关元、三阴交穴时,...  相似文献   

17.
一、一般资料:100例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9个月~64岁。急性咳嗽78例(上呼吸道感染19例、急性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肺炎17例、大叶性肺炎6例、百日咳23例),慢性咳嗽22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结核9例)。本组均为它法治疗一周无效或未经治疗连续咳嗽两周无好转者。 二、治疗方法:1.取穴:嘱患者握拳,肘关节内侧有一大筋隆起(肱二头肌腱),在其桡侧缘肘横纹上即为尺泽穴。2.药物剂量:用灭菌注射用水把硫酸链霉素稀释成0.1g/ml,每穴注射:1岁以下0.1ml,  相似文献   

18.
习惯性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近年来,我室应用耳穴压丸法治疗顽固性习惯性便秘患者3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32例中,男20例,女12例;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36年,其中病程在3年以上者2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中西药物或体针等疗法治疗,但效果不显。 二、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直肠下段、大肠、脾;配穴:三焦、小肠、胃。每次治疗主穴必用,配穴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腰扭伤因伤后气血瘀滞不行而疼痛。笔者根据“通则不痛”、“血实宜决之”原则,采用委中穴点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1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1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79岁;病程一天者7例,一周之内者9例,超过一周以上者5例。  相似文献   

20.
观察结果表明:针刺耳胰胆、迷根穴,可使胆囊收缩功能增强;针刺耳胰胆、交感穴,可使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提示在用耳针治疗胆道系疾病时,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用不同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