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确立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诸证期的治疗治则。他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寥寥数言,概括了温病辨证施治的总体规则。在这里,“透热转气”显然是作为营分证的基本治法提出来的。这里的“透”,是指透泄营分邪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言,既指病邪的由里达外,又象征病证的由深转浅。  相似文献   

2.
"透热转气"法作为温病营血分的重要治法,其内涵和用法一直受到广泛讨论和关注。"透热转气"的核心与根本在于清泄营热、开达郁闭、消除气营阻隔,从而顺从热性开泄的特点将其消散于外。"开郁泄热"实为"透热转气"临床应用的要旨。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体现了对脏腑学说的独特见解与发挥。特为小结,提供参考,并祈指正。 一、卫气营血辨证渊源于脏腑学说 卫气营血辨证为叶天士首创,是《外感温热篇》的主要精华所在。卫气营血源自饮食水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表现,在《内经》中已有专章论述。叶氏宗《内经》之旨,把在温病整个病程中,病邪对脏腑功能和实质的损害,看作是卫气营血病理变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具体反映,从而归纳成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4.
从“过程论”谈叶天士创“卫气营血”任何林彬(安徽省中医文献所合肥230061)关键词:叶天士;卫气营血;过程论中图法分类号:R241.8;R812.2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形成一整套阐明温病变化和发展过程的辨证论治体系。叶氏为什么能在朴素直观...  相似文献   

5.
《温疫论》郁热的形成与感染疫邪有关,误治可加重郁热。郁热可分卫分、气分、营分的无形郁热和燥屎、积滞、热瘀导致的有形郁热。卫分无形郁热可用柴胡清燥汤“发之”。气分无形郁热可从吐、下、汗解。营分无形郁热可治以养营阴、透热转气之法。营分燥屎热结者,治以承气汤;积滞郁结者,治以芍药汤加大黄;热瘀互结者,轻则治以调胃承气汤,重则治以大承气汤;热减瘀血不去者,继以桃仁承气汤;瘀去热仍在者,治以犀角地黄汤。阐明《温疫论》无形郁热和有形热结的病机和治疗方法,可丰富吴又可学术思想和温疫学说,促进疫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构建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于脑与神志疾病的辨证论治,中医书刊尚无专论,笔者不揣学识浅薄,理得一篇,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与启示,供诸同道,冀请教正。 一、热伤营血、神明受扰 此类证型包括温病热入营血所致的邪陷心包、热极生风和暑热伤营所致的中暑厥逆。前者可出现在各种严重的细菌或者病毒  相似文献   

7.
《临证指南医案》目门医案共有二十三则,体现了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对眼病辨治的特色,本文试作浅析。 一、治外障用卫气营血辨证 《内经》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审视瑶函》曰:“目为窍至高,火性向上,最易从窍出。”外感六淫中,眼最易受风火二邪侵袭,且风火俱为阳邪,性多温热,故临床表现类似外感温热病的症候,患眼红赤肿胀,疼痛流泪,及全身热象。卫气营血辨证,不仅是对热性外眼病进行辨证治疗的一种方法,而且还能反映出热性外眼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用以区别病情之轻重。因此,叶氏治外障眼病多崇卫气营血辨证。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8.
血分证与血证均有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热盛动血的核心病机,但血分证可由疠气所致,而血证多以脏腑内伤为主要病因;血分证属温病范畴,而血证属于中医内科范畴。血分证与血证在治法上有相似之处,二者在治疗上均谨守“诸热瞀瘛,皆属于火”之病机,但清心开窍、熄风止痉的治法为血分证所特有。临床治疗上,血分证与血热证均可以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但血分证需加开窍、熄风药物,而血证需加养阴清热药物。  相似文献   

9.
甘苦合化法是指苦寒药和甘寒药相配,以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且养阴药常数倍于清热药,使清热而不伤阴的治疗方法。甘苦合化法在《温病条辨》中被广泛运用,涉及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其适宜病证包括小便不利、下痢、大便不通以及热伤营血诸证,病机均包含热盛阴伤,治当清热养阴。具体运用时,可加入咸寒、酸寒之品,配合苦寒药增强清热凉血的效果;亦可加入酸味药配合甘寒药以酸甘化阴,增强养阴的作用。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清热力度,火热毒盛者当以清热解毒为先;伤及阴血之时,又当注意凉血养血,尚可配合益气之品以益气生津、益气生血。  相似文献   

10.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 纪末 世 界金 融体 制发 生 了重 大的 变 革, 金融 混业 经 营 已 经成为 世 界 金 融 业 的 主 流 。 尽 管 实 践 中 已 经 进 行 了 金 融 混 业 经 营 的 尝 试 ,但 是 我 国 金 融 业 仍 然 固 守 分 业 经 营 。 为 履 行 W TO 协 议 的 承 诺 , 2007年 以 后 我 国 金 融 市 场 将 全 面 对 外 资 开 放 , 到 时 混 业 经 营 的 模 式 必 然 进入 我 国 。 为 了 应 对 激 烈 的 竞 争 , 我 国 金 融 业 必 然 也 必 须 仿 效 外 资 金 融机 构 , 发 展 金 融 控 股 公 司 , 实 现 混 业 经 营 。 然 而 , 我 们 也 必 须 …  相似文献   

11.
口渴是温病的常见症状,它主要反映了“温热病邪耗伤阴津”这一温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温病发展过程中,病变阶段不同,口渴的具体情况又有区别:病在卫分,表现为口微渴;病在气分,大渴且喜冷饮:病在营血,口干而不甚渴饮;病入下焦肝肾,仅口燥咽干。口渴一症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表现呢?通过学习,现提出个人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希指正。病在卫分——口微渴温为阳邪,必伤阴津。然卫分阶段,由于邪热不炽,病程较短;病位甚浅,限于肌表皮  相似文献   

12.
《温病条辨》系统讨论温病的理法方药,其中对温病斑疹理论的论述颇为精详。吴鞠通在梳理历代斑疹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前贤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加以发展,完善了温病斑疹理论:分析温病斑疹的病因病机,认为温邪外袭,热传阳明而发斑,热入血分而出疹;分别探讨温病发斑与出疹的治法治则与具体方药,提出治斑以清泄阳明兼凉血为法,以化斑汤主之,治疹以凉血透疹、透营转气为法,以银翘散加减主之;并明确温病斑疹治疗中应禁用辛温、发散、升提、补益之药。  相似文献   

13.
化瘀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适应范围颇广,且用之得当,功效卓著。兹就临床点滴体会和肤浅认识,笔之于后。 一、立法要旨 化瘀法为治疗瘀血结滞而设。营血为人身重要的体液之一,有规律地运行于脉道之中,流布全身,如环无端,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管发挥着营养和滋濡的生理效应,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倘若人体脏气虚惫,运血无力;或阴寒感袭,邪凝经脉;或情怀不畅,气失宣达;或邪热深入,血热搏结,引起血行阻滞;或堕仆劳伤,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等原因,均可酿瘀滞血。而一旦  相似文献   

14.
营卫失常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恢复营卫功能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金匮要略>中论述了诸多营卫失常病证:认为中风、瘾疹、萎黄的病机是营卫俱虚,血痹病的病机是卫阳不足、营阴涩滞,历节、黄汗的病机是营气不通、卫气不行,虚劳的病机是卫虚营竭、营卫气伤,肺痈的形成与风热入中营卫有关,寒疝、水气病当责卫气不行、邪正相搏,其中水气病也由营卫相干、营卫俱劳所致.  相似文献   

15.
新安医家治疗温病具有丰富经验,提出了“暑必兼湿”“寒温融汇”“新感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燥湿为纲”等学术思想,临床用药具有“辨四时温病论治”“寒温并用”“养阴润燥”“轻清透邪”等特色。新安医家温病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特色可为温病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女子以血为主,肝主藏血;又女子之气善郁.肝主疏泄,郁则气血不能调达,于是诸症遂生。逍遥散中当归、白芍能养营血,益肝之体,血足体充则肝之气用而无滞。柴胡、薄荷疏肝气、散肝郁,助肝之用,气畅郁达则肝之血行而无阻。气血化源在脾胃,苓、术、煨姜能培木荣木,且可防有余之肝气戕克。甘草调和诸药。血充气畅,怫郁之气化为乌有,因而本方有“逍遥”之名。本方为妇科要剂,凡情志不畅、肝郁不达而致的经、带、产、乳以及疼痛诸症,用此方随证加减,每能收效。今介绍笔者临证治验,以资交流。 1.痛症如经前头痛、乳房胀痛、经行腹痛、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等,多责之于肝郁血淤使然。治疗以逍遥散合金铃子散为主,有  相似文献   

17.
大黄的推陈致新作用最早见于《本经》,现就其临床运用作一简介:一、泄血分实热1.通下瘀血能生新补虚:《本草述钩元》云:“《本经》首曰下瘀血、血闭,固谓厥功专于血分矣。阳邪伏于阴中,留而不去,是即血分之结热,唯大黄可以逐之。”盖因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临床上常用大黄配伍其它活血逐瘀血药,治疗多种瘀血证。余尝治邻人一女孩16岁,极度消瘦,肤黄而无泽,神情怠倦,午后发热,性格孤癖,记  相似文献   

18.
我院中医专业77级学生即将进入毕业实习,为了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特邀请和组织院内外的一些中医专家教授举行多次专题学术讲座。受邀前来讲学的院外专家教授有:南京中医学院沈风阁副教授、上海中医学院傅维康副教授以及朱南孙副主任医师、张天主治医师等。他们以“浅谈温病治疗学的辨证观”、“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统一的探讨”、“妊娠中毒症”、“子宫  相似文献   

19.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由息烽集中营旧址本部和息烽集中营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旧址两部分组成,是贵阳市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贵州省及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0.
麻黄汤主寒伤营,治营病而卫不病;桂枝汤主风伤卫,治卫病而营不病;大青龙汤主风寒两伤营卫,治营卫俱病,由此而成“三纲鼎立”之说,对后世影响颇深,实有探讨之必要。兹就个人所见,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