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可快速检测霉变中药材和饮片的方法。方法 选择甘草、三七、菊花、金银花、金钱草、番泻叶、黄芩、党参和白果9种中药材,以洒水和温室放置的方法使药材霉变,用水洗法、刷霉法、颠簸法除去药材表面霉菌后,在普通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药材的微性状特征。结果 在8种药材的裂隙或凹陷处等不易洗刷部位可观察到菌丝和孢子囊,残留的菌丝和孢子数量因药材表面粗糙程度和裂隙大小而异,只有1种表面光滑的白果药材不易观察到霉变特征。结论 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快速检测一些经过水洗、刷霉、颠簸等方法处理过的霉变药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真实照片建立中药材的3D模型。方法 利用123D Catch 3D合成软件,对三七 Panax notoginseng(Burkill) F. H. Chen ex C. H. Chow、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Henn、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Hangbaizhi’ Yuan et Shan、川木香Dolomiaea souliel (Franch.) C. Shih进行多视角拍摄和3D建模。结果 123D Catch可以快速地将多角度拍摄的二维药材照片转变为3D模型,4种中药材的3D模型可以清晰完整地展示其性状及鉴别特点。结论 3D建模技术可以完整地展示中药材的性状,在中药性状鉴定研究与教学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中药材市场中红花及其掺伪品进行鉴别。方法 采用微性状鉴定法对红花及其掺伪品进行观察鉴别。结果 红花与其伪品、掺伪品存在明显区别,红花花冠颜色和微性状特征可确定是否为正品;花丝与花药颜色及水浸后的花冠颜色可区别是否提取有效成分;红花花冠表面附着物的特征可以区别是否掺杂增加质量,花粉粒颜色为红色即可认定为染色红花。结论 微性状鉴别法可准确区分红花正品与掺伪品,并可作为中药鉴别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天仙子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方法 查阅文献,在明确天仙子及其混伪品种类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其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天仙子及其混伪品呈现不同的微性状特征,在性状、大小、色泽、表面光滑程度、表面附属物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区别。结论 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对天仙子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准确找出白薇与其混伪品老瓜头、紫花合掌消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鉴别点。方法 在野外调查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和采集药材样品,运用药材性状鉴定、微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方法对白薇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白薇及其伪品药材的主要区别在于根粗细均匀,表面有细纵褶皱及点状分泌物,木心颜色淡黄及占横断面的比例较小,表皮下皮层常茎向延长、皮层宽,内皮层类圆以及其内侧石细胞无或偶有出现等。结论 可通过性状鉴别、微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将白薇及其混伪品老瓜头、紫花合掌消区别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鸭跖草药材的微观组织形态进行研究,为鸭趾草的显微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对药材徒手切片并进行显微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微观特征观察,并拍摄图片.结果 鸭跖草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偶尔可见非腺毛,内侧有3~4层厚角组织,维管束纤维连续排列成环,维管束间断排列,茎中部薄壁组织中还具散在维管束.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大小不一,维管束鞘细胞两层,栅状细胞一列,上下表面可见两种类型的非腺毛,叶肉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棱晶、方晶.总苞片表面密被短硬毛.结论 本研究结果 鸭跖草显微特征进行了补充,为鸭跖草药材的相关鉴别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芪白平肺胶囊药材挥发油-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 β-CD)包合物,并考察其表征.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芪白平肺胶囊药材中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8(m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新疆与甘肃地区甘草的性状、鉴别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研究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我国甘草主产区的药材和饮片质量,为甘草的后续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法对性状进行描述,采用显微鉴别法展现甘草粉末和切片的结构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在性状方面,新疆甘草药材比甘肃甘草药材平均直径略大;在显微方面,两个产地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新疆家种甘草的淀粉粒数量略多,且平均粒径也略大;在含量方面,新疆甘草中甘草酸平均含量约为甘肃甘草酸平均含量的1.5倍。结论 新疆、甘肃地区甘草的鉴别和质量评价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及甘草药材的后续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市场上销售的薄荷及其混伪品留兰香进行微性状鉴别。方法 采用生物显微镜结合显微成像系统,对薄荷及留兰香叶面、叶缘和叶脉的微性状进行观察、拍摄和鉴别。结果 薄荷和留兰香的上表面、下表面、叶缘、叶脉的微性状具有较大差异,薄荷叶上表面的非腺毛明显长于留兰香,薄荷叶叶缘和叶脉主脉存在大量的非腺毛,而留兰香叶缘和叶脉主脉则很少有非腺毛。结论 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别法可以对薄荷及混伪品留兰香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亳州3种引种药材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变化。方法:取道地药材对照品,与引种药材作性状、气相色谱图谱图谱分析比较。结果:引种药材在其性状、化学成分上均有较大变化。结论:引种药材能还替代道地药材进入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安徽几种香茶菜属植物叶表面的毛茸和气孔的显微特征差异。方法 应用表面制片法对4种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歧伞香茶菜、大萼香茶菜、显脉香茶菜的叶表面特征进行显微观察。结果 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表面特征有显著差异:香茶菜具有长短两种腺毛,歧伞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仅具短腺毛,显脉香茶菜仅具长腺毛且腺头较大;歧伞香茶菜的非腺毛最长,细胞数最多;大萼香茶菜气孔密度高且较大。结论 可从叶表面毛茸和气孔的特征鉴别4种香茶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目前药材市场上流通的金钱白花蛇及其伪品进行鉴别。 方法 利用性状鉴别法对金钱白花蛇及伪品进行性状鉴别,利用微性状鉴别法对金钱白花蛇及伪品的鳞片特征进行鉴别。 结果 4个样品中,仅一种样品为金钱白花蛇,其他3种样品为赤练蛇,其中2种样品为黑漆染色的赤练蛇。 结论 微性状鉴别法可以用于金钱白花蛇的真伪鉴别,市场上流通的金钱白花蛇造假严重,危及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寻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以快速鉴别市售乌梢蛇的真伪。方法 通过微性状鉴定法,对市售乌梢蛇的真伪进行鉴别。结果 乌梢蛇在市场上的伪品有灰鼠蛇、滑鼠蛇、眼镜蛇、赤链华游蛇、白链蛇等。通过微性状鉴别研究发现,湖南和四川产乌梢蛇体背的单鳞蛇皮均呈紫黑色,腹部均呈淡蓝色,具杂乱分布的斑点群,且湖南产乌梢蛇中央纵线处为黄棕色,具整齐分布的黑色斑点群;乌梢蛇伪品的单鳞蛇皮在其色泽与斑纹上与正品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微性状鉴别方法可有效且精准地鉴别市售乌梢蛇的真伪,弥补传统经验鉴别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败酱科败酱属6种同属药用植物的原植物及其根药材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和显微鉴别法对6种植物的根、茎、花序梗、花和果实等部位进行比较鉴别。结果败酱无果苞,花序梗单侧具糙毛,簇晶多成排或散聚于细胞中;攀倒甑、斑花败酱茎具两列糙毛,花白色或黄白相间,簇晶少;少蕊败酱无根茎花序梗具柔弱糙毛,簇晶多;异叶败酱花序梗被短糙毛,石细胞多且层纹明显;岩败酱果苞常具3主脉,花序梗被微糙毛,石细胞少。结论通过性状、微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以鉴别败酱属6种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进行鉴别区分,从而更好地对市场上川贝母药材的质量进行监控。方法 采用传统的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方法。结果 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如表面颜色、外部鳞叶、气味,通过显微实验观察到的淀粉粒的形状、边缘形态,脐点大小、明显程度,层纹的明显程度以及螺纹或螺纹—环纹导管的大小,可将川贝母类与常见不同种类的贝母进行初步鉴别。结论 采用传统的性状、显微鉴别手段可对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进行粗略区分,初步减少川贝母市场药用混乱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