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安医籍<商便奇方>3卷、<儿科方要>1卷见于200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郑金生先生主编的<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属中国大陆失传、在日本收藏的中医古籍.<商便奇方>为明代徽州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医学训科程守信所撰,是一部方便徽商应对急病与常见病的实用医学手册,此书对研究中医学和徽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儿科方要>是徙居浙江杭州的歙县(今安徽省歙县)医家吴志中、吴元溟父子所撰,此书含有吴氏父子的临床心得,是一本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中医儿科文献.  相似文献   

2.
程王介与《松崖医径》徐子杭洪军(安徽省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所245000)关键词:程王介;《松崖医径》中图法分类号:R-0921程王介生平及著作程王介,字文玉,号松崖,歙县槐塘人,明代著名新安医家,生卒年代不详。据史料载,程王介为明成化甲辰进士(公元1...  相似文献   

3.
程应旄,字郊倩,生卒未详,安徽新安人,清代康熙年间之名医。他出身儒门,年幼聪慧,精于文学,后入医林,博学医书,故著作甚多,《伤寒论后条辨》(简称《后条辨》)是程氏流世的唯一著作。该书立足实践,对伤寒学理论有所创获,而成一家之言。本文试评《后条辨》的学术思想,仅作抛砖引玉之举。阐明六经实质《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创立了中医独特的理论精华——辨证施治,其六经学说  相似文献   

4.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安徽歙县槐塘人,明·成化甲辰(1484年)进士。业儒精医,医著除《松崖医径》外,尚有《程松崖眼科方》一卷。《眼科方》载方凡31首,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用法涉及内服、外擦、外熏、外洗、外点以及治眼吹耳等,足见程氏治疗眼科疾患颇多巧思,为发掘并继承前人钓医学遗产,兹据常州长年医局,清·光绪辛巳(1881年)刊本,对程氏《眼科方》的制方特点及其学术见解,撮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程衍道,字敬通,又名正通,安徽歙县槐塘人,约生于明·万历年间,殁于清·康熙初年,为新安一代名医。程氏不仅精通内、妇二科,对眼科造诣亦深,曾著有《眼科秘方》一书,惜未见传世。而《程敬通医案》是由后裔程曦收集、整理编纂而成,1977年歙县卫生局得其手抄本,并印行于世。今就书中眼科医案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光烈主任医师,为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受国务院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业医六十余载,学验俱丰,在群众中享有盛誉.自1996年后,由其令郎及学术继承人吴盛荣相继整理出版了<吴光烈临床经验集>、<吴光烈妇科治验歌诀>等书,深受医界好评和读者喜爱,已获奖多项.今其新著<吴光烈临床验方精选>(吴光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一读之下,爱不释手,受益良多,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医贯>乃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著,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比张景岳的著作早7年、比李中梓的<医宗必读>早20年问世,引起同时代及清初许多医家的重视.<医贯>重点论述了命门学说,对血证也有专门论述,立有<论血症>和<吐血论>两论,不仅将其命门学说贯穿其中,而且还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王乐陶先生所著<新安医籍考>(安徽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收录新安医籍850余种,洋洋大观,实为研究新安医学之利器.笔者读书之暇,补遗订正如下.  相似文献   

9.
许豫和字宣治,清乾、嘉间徽州歙县人。其精通歧黄、仲景之学,又于历代各家之书无所不窥;擅长儿科,治疗热病及杂症,全活甚众,登门求治者日以百计;著有《小儿诸热辨》、《治验》、《痘诀》、《杂症》等书,为新安医家中较有影响的名医。他所著《小儿诸热辨》(以下简称《热辩》),颇具创见,发前人所未发,今试探其证治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新安(今安徽歙县槐塘)人。早岁习儒。明·成化甲辰(1484年)得中进士。由于性好岐黄,并受其兄程琎(在当地业医,颇负乡誉)的影响,遂矢志学医,精研脉理,尤长于内、妇、儿科。撰有《松崖医径》,《眼科应验良方》、《伤寒集》、《医论集粹》、 《脉法指明》(后两种未见刊行)等书。以其传世的著作分析,当以《松崖医径》(以下简称《医径》)为其代表作。 《医径》共分上下2卷,原刻本已失,现存最早有明万历庚子(1600年)刻本(前附《伤寒集》1卷),藏于中医研究院图书馆。1936年浙江裘吉生先生编纂《珍本医书集成》时,收刊此书。建国后,此书未见印行,故流传不广。由于此书对临床医学多有贡献,兹作选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程芝田,歙县人,清嘉道年间名医。博学能文,字法米南宫,善指墨画,曾为新安诸生。其永世业岐黄,于医理尤精。熟读中医西部经典,尤遵崇仲景;并博览唐未以来诸名家医著,吸取各家之长,颇能融会贯通。著《医博》40卷、《医约》4卷,惜乎遭乱而皆亡佚。悬壶衢州,浙江名医雷逸仙受业于程氏,尽得其传。逸仙作古后,其子少逸因觅逸仙方案遗稿,而得程氏遗著《医法心传》,遂请知交刘国光作序,于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将该书刊行出版。全书计医论12篇,包括程氏对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损伤以及治学等方面的学术见解,近人谢观称赞其“持论颇通达”,后曾被编入《陈修园医书五十种》  相似文献   

12.
程衍道,字敬通,又名正通,安徽歙县西乡槐塘人。为明清时代新安杰出医家之一。大约生于明万历年间,殁于清康熙初年(1597~1677?)。程氏既是名儒,以文雄两浙间;又是名医,活人无算。唐晖称其“以日出治医,日晡治儒,出门治医,入门治儒,下车治医,上车治儒,分身以应,犹不胜其劳惫”金声赞其“指脉说病,则目无全人,微言高论,叠见层生。”程氏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虽极贱贫,但一接手,则必端问评审,反复  相似文献   

13.
吴楚,字天士,清顺治康熙年间,歙县西乡澄圹人。其高祖吴正伦、叔祖吴昆均为新安名医。据《医验录》自述可知,吴氏于1671年因其74岁祖母身患重疾,而尽阅其叔祖吴昆所著医书,深得其意,“自投一匕,沉疴立起”,此乃究心医理。吴氏的具体生平不详。  相似文献   

14.
《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又称《医衡》,洪参歧(正立)撰。洪氏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亦鲜为人知。据《医衡·上官(金立)序》曰:“余昆弟素不事医,日侍先大人文孝公疾,调治药饵,朝夕以之。得洪生《医衡》数帙,其说甚约,其理甚精。读者不病其浩繁,作者已究其奥旨。”是序作于顺治乙末年(公元1655年)。又据《医籍考》“周亮工曰:歙人洪参歧,以医名吾梁,著有《医衡》,王雷臣为复刻之。”按周亮工,明崇祯进士,仕清为户部右侍郎。因知洪氏是明末清初悬壶外籍(今河南开封一带)的歙县医家。 洪氏因当时医书极博,苦无统要;且皆各自成册,或方未备,或义太简,学者多所不便,而以内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院校一般都开设医古文课程,医古文覆盖了祖国医药线性发展的广阔层面,沉淀了深厚无比的文学素养基础.医古文课程的教学定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中医药院校学生素质的提高.新编<医古文>规划教材的教学大纲,在有关课程定位和作用上明确表述:"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著语言文学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研读古代医籍,消除文理上的障碍","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相似文献   

16.
华佗的籍贯早在《三国志·魏志》和《后汉书》以及晋·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中明确记载为“沛国谯人”(今安徽省毫县),千百年来为世所公认。华佗死于东汉献帝建安7~12年(公元202~207年)之间。编《三国志》的陈寿生于蜀后主建兴11年(公元233年)卒于晋惠帝元康7年(公元297年),张华(公元232~300年)与之同期。他们与  相似文献   

17.
严用和,字子礼,江西庐山人,南宋时南康、庐山一代名医.严氏著有<济生方>,"论治凡八十,制方凡四百,总为十卷",后经过15年的临证,著<济生续方>,"为方又九十,为评二十四,"对后世影响很大.该书方论并举,议论平正,条分缕析,其中对痰饮的论治有其独到的见解,推动了关于痰饮理论和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医碥>以<证治准绳>为参照,存在大量的直接或间接引用,一方面反映了<证治准绳>在清代岭南地区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清代医学传播和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和比较两者,可以甄别出何梦瑶医学思想的渊源,并呈现其创见.  相似文献   

19.
余淙,字午亭,明朝万历年间歙县人,学医于其兄余傅山,行医数十年,以为“百家之言,殊多则繁,寡约则漏”,爰取古人不易之论,纯正之方,核于经旨而确乎无疑者,汇成一编,名曰《诸症析疑》。全书四卷,共载六十六症,八百七十五方,并附医案医论若干则。曾孙余士冕为之校订,沿移至八世孙余昭龄于清朝乾隆年间付梓刊行。余午亭尚有《余午亭医案》、《脉要》等著  相似文献   

20.
体质辨治的理论,<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蕴含了丰富内容,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发展,使其在揭示辨证论治的本质、指导临床用药及瘥后调理等方面日趋完善.笔者在近期点校朱丹溪<局方发挥>时(以<丛书集成>本(初篇,1935年出版)为底本,以<东垣十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为对校本,以<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他校本),发现是书以阴虚体质为本所确立的辨治方法颇具特色,对目前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