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医学六经》一书收录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6部医籍,颇受学界重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辞典》等著录该丛书为明代顾从德所编纂,由吴勉学刊刻.通过查考原书、梳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此书与吴勉学所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前6部医书内容及版式相同,疑为后人将此6部医书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析...  相似文献   

2.
“医门多疾”在《人间世》中作为一个“喻辞”,形象地表达出颜回急于入世救民的心情.“医门多疾”蕴含政治理性、入世精神等方面的思想内容,属于《庄子》散文“三言”中的“重言”.进一步而言,“医门多疾”可视为一个“隐喻”,是理解《人间世》乃至庄子哲学的一个线索.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最终在庄子哲学中被一扫而空.  相似文献   

3.
新安医学起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新安地区一郡六邑之地(歙、休、祁、黟、婺、绩)名医之众,著作之多,实为全国罕见。本文仅就新安医学医案之梗概简而述之。 一、新安医案的发展及形式 1. 医籍中的散见医案:南宋新安歙人张杲《医说》10卷,博采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及古代医书、医案而成。这是新安医学有医案记载的最早医书。  相似文献   

4.
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试用教材《中国医学史》(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年出版,以下简称《医史》)突破了按朝代编写医学史的程式,借七个专题概述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颇具专科史的特色,与该院以往主编的医史讲义相比,虽  相似文献   

5.
张石顽(1617~1701),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石顽天资颖悟,曾隐居洞庭山潜心医术。业医几六十余年。所著《张氏医通》,记述了石顽论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及其医学理论上的造诣。本文仅就该书《诸伤门》中有关医案,初探其论治外感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7.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安徽歙县槐塘人,明·成化甲辰(1484年)进士。业儒精医,医著除《松崖医径》外,尚有《程松崖眼科方》一卷。《眼科方》载方凡31首,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用法涉及内服、外擦、外熏、外洗、外点以及治眼吹耳等,足见程氏治疗眼科疾患颇多巧思,为发掘并继承前人钓医学遗产,兹据常州长年医局,清·光绪辛巳(1881年)刊本,对程氏《眼科方》的制方特点及其学术见解,撮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据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载:“张氏四维医门秘旨十五卷存。□□曰:古皖张子讳四维,字国本,别号筠亭。乃听选官也,医名于世,诸上司奖之以扁额,士大夫赠之以诗文。”但国内未见该书,仅日本有原刻本及抄本。今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我国著名中医药文献学家马继兴等中日学者选辑的《日本现存中国稀觏古医籍丛书》影印本中,见到了该书(明万历间同安张氏恒德堂本)的全貌。现对张氏生平及其著作内容、学术价值介绍如下。 1 作者生平   张四维,字国本,别号筠亭,古皖怀宁人(首卷“小引”)。张氏生于医学世家,其父“憨仙公为皖名家。人有求辄往,往则疗治辄效,其报不报弗校也。至今皖人称医而仁者,必曰憨仙”(首卷“自叙”)。张四维于《医门秘旨*自序》称:“余家大人憨仙君,精专易理,谙通诸经,为郡弟子员。一日大父宦往,大母家居,病且剧,乃喟然叹曰:为人子不可不知医,顾独  相似文献   

9.
“儒医”一词始于宋,见洪迈《夷坚甲志》:“有蕲人谢与权世为儒医”,一般是指儒生而从医的人。有医儒并行,有弃儒从医。这些文化素质较高的读书人进入医界无疑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具体涉及到新安医学的发展是否与儒医有一定的关系,笔者试作一初探。 一、新安儒医的类型 1.旁通医学 新安儒家旁通医学多为名贤硕儒。他们兼通医理,并著有医书。有的仅晓医理,不曾医务,有的则利用闲瑕之余,兼行医业。通晓医理而无医迹的如俞正燮“自纬度,舆图、经疑、史证以及道焚奥(臣责)、方言、志乘之同异,皆兼综条贯,发前人未发之覆,远绍旁搜,搏观其会通。”(《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医、医案、谱牒等献资料,勾勒新安郑氏喉科医学的总体轮廓,初步探析郑氏喉科学术经验。新安郑氏喉科医学历传15世近500年,凡38位业医;业医学科涉及喉科(病种含咽喉口齿唇舌疾病)、大小方脉(内科、儿科),旁及外科、妇科;积累了如“养阴清肺汤”等一批验方秘方;现存《重楼玉钥》等医学作25种,医案7种;学术上强调医需深谙医理,治疗采取针药共施,内服外治并用。  相似文献   

11.
新安妇科学术成就评析黄孝周(歙县中医院245200)关键词新安医学,妇科,学术成就新安妇科是新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资料可远溯于张果《医说》一书,其专设以“妇人”篇,收有妇科证治等凡31节。明清之际,专著较多,如徐春甫《妇科心镜》、吴谦《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12.
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援引《周易》作注者有十九处。本文分析了这些注文的义蕴,揭示《周易》的对应法则、运筹法则、解释法则与《内经》某些医学哲理的耦合与相通之处,由此探讨医与易的亲缘关系,以期促进中医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院部分教师编纂的《中医经典索引》一书,即将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是书为《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五部经典著作的综合索引,分文句和语词两部分,还附有药、方、穴的专题索引。其条目均按首字的笔画笔顺依次排列。全书约80万字,是目前中医索引书中较大的一部。 编纂中医药索引书,是开发利用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中医索引书为数甚少,特别是尚无分门别类的索引书(如医经、本草、方剂、脉学、各科各病等)。本书作为医经类的索引书,对研究此五部经典的学  相似文献   

14.
由儒入医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序》中,念念不忘儒学之道,把《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与《六经》、《尔雅》相比拟,实质上既阐明了医学与儒学在学术上的通约性,也阐明了集撰本草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的重要性,并针对时弊提出了“医责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先生以八十高龄撰成《本草蒙筌》,的确“嘉惠后学之心盛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5.
王乐陶(1921~1998),安徽省歙县人,我国著名老中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膺任新安医学研究会长。先后编写《温病学》(第5版教材,副主编),整理校点《医述》、《圣济总录纂要》、《外科正宗》、《叶选医案》、《医敦秘传》、《王仲奇医案》,主编《续医述》...  相似文献   

16.
《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又称《医衡》,洪参歧(正立)撰。洪氏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亦鲜为人知。据《医衡·上官(金立)序》曰:“余昆弟素不事医,日侍先大人文孝公疾,调治药饵,朝夕以之。得洪生《医衡》数帙,其说甚约,其理甚精。读者不病其浩繁,作者已究其奥旨。”是序作于顺治乙末年(公元1655年)。又据《医籍考》“周亮工曰:歙人洪参歧,以医名吾梁,著有《医衡》,王雷臣为复刻之。”按周亮工,明崇祯进士,仕清为户部右侍郎。因知洪氏是明末清初悬壶外籍(今河南开封一带)的歙县医家。 洪氏因当时医书极博,苦无统要;且皆各自成册,或方未备,或义太简,学者多所不便,而以内  相似文献   

17.
《医门棒喝(初集)》体现了清代医家章楠的医易思想,主要表现在“医易同出阴阳太极之源”和“《易经》论治世,医经论治身,应重其理而非其辞”两个方面。章楠在书中创造性地以十二辟卦解释了风寒暑湿燥火,以河洛数理论述了“土为太极之廓”的重土思想,并以“易与医皆为中和之道”反驳张景岳“阳少阴多,扶阳抑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皖南新安著名医家。授太医院官,曾于嘉靖35年(1556)完成我国十大医学丛书之一《古今医统大全》。现据该书中《老老余编》、《养生余录》两篇所及,浅析徐氏对老年医学方面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9.
徐春甫(1520~1596),字汝之,安徽祁门县人。学医于汪宦,博综群籍,通内、妇、儿等科。徐氏著作甚多,其中《螽斯广育》被收在《古今医统大全》中。汪宦曾为之序曰:“螽斯之集为广嗣也。螽斯一生九十九子,而广嗣之义有取焉。”该书有“原  相似文献   

20.
程王介与《松崖医径》徐子杭洪军(安徽省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所245000)关键词:程王介;《松崖医径》中图法分类号:R-0921程王介生平及著作程王介,字文玉,号松崖,歙县槐塘人,明代著名新安医家,生卒年代不详。据史料载,程王介为明成化甲辰进士(公元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