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苑读书记     
天明则日月不明 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王冰注谓:“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所喻者何?言人之真气亦不可泄露,当清净法道,以保天真;苟离于道,则虚邪入于空窍。”后世注家亦一直沿用其说。 我觉得“大明”、“小明”之说不可通。古代文献中,皆称太阳为“大明”。如《礼记·礼器》云:“大明生于东”,郑玄注谓“大明, 日也”:《周易·系辞》云:  相似文献   

2.
成无己,山东聊摄(今阳谷县)人,家世儒医,性识明敏。学有根底,精于医理,擅长临床,是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三书专研伤寒,义理精湛,多云前人所未道。成氏首次全面注解《伤寒论》,以《伤寒论·自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线索,采取溯本穷源之法,直接引《内经》、《难经》等经文,来注释阐明《伤寒论》,并医理与方药相合,弘扬其辨证论治之义。成氏注释的  相似文献   

3.
“医者意也”一语,几乎已为中医界的口头禅。但其典出何处?内涵何义?颇需加以考究。 按范晔《后汉书·卷112·方伎列传·郭玉传》载:“和帝时,(郭玉)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召玉,诘问其状。对  相似文献   

4.
屈原改革思想管窥赵逵夫屈子于怀王十年任左徒之职,可以说是楚怀王给他提供了一个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史记·屈原列传》写他任左徒之后的情形是“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九章·惜往日》中说:国...  相似文献   

5.
“神转不回”出自《素问·王版论要》,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曾把它称之为《内经》之“总提纲”,由此可见它有着极其丰富和精深的内涵。 本文试从圆道说对“神转不回”的蕴涵作如下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神转不回”和圆道说的基本意义 《素问·王版论要》曰:“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内经》中“神”的含义十分广泛,而这里的“神”,是指五脏六腑之神机以及其外在表现,它可以从色脉上加以诊察。如两目精明,面色光华,六脉调和,语声有力等现象统称为“有神”,这就意味着健康。因此,“神转不回”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的抽象概念。在常态之中这种生理活动的总  相似文献   

6.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7.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的子部·医方类皆列有《桐君药录》三卷。但俱未言及桐君为何时人,其书又出于何时,从而引出了种种歧说。日人时惟宗俊《医家千字文》之“呼各  相似文献   

8.
试析《四言色脉要诀》为《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之蓝本魏睦森(浙江省中医院杭州31006)关键词:《四言色脉要诀》;《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吴谦成书于1742年的《医宗金鉴》历乾、嘉、道、咸、同五朝,一直为习医者必读之书。由于此书属于御纂,其细节...  相似文献   

9.
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清代乾隆时为太医院判,供奉内判。《医宗金鉴》是吴谦主编的丛书,刊行于1740年(乾隆七年),《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以下简称《论注》)  相似文献   

10.
李杲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论及“阴火”、“相火”、“包络之火”、“与元气不两立”等,后世对此多有争议。本文拟就此采摘现代各家之言,结合温习《内经》、《难经》等古典著作,谈谈个人浅见,求正于同道。 心火、阴火、相火、下焦包络之火浅析 对于李氏所论阴火、相火等概念,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加以阐释和发挥。倪康兴提出李氏的“相火,下焦包络之火”中的“下焦”,当为“上焦”之误。万友生说:李氏“阴火是指心火而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编《<脾胃论>注释》则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法学、律学、吏学和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场白:从《四库全书·子部·法家类》说起在传统的重礼轻法、重德轻刑观念的影响下,《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在编辑《史部·政书类·法令》、《职官类·官箴》、《子部·法家类》时,是极为“吝啬”的。主编纪昀在《政书类·法令之属》按语中说:“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兹所录者,略存梗概而已,不求备也。”故仅录《唐律疏议》和《大清律例》二部。而《子部·法家类》也仅录23种。这种指导方针对于中国古代法史文献的保存和研究无疑是不利的。但是《子部·法家类》对法史文献的选择,又是颇具匠心的。大体上录有四类:一是私人学术著述,如  相似文献   

12.
二学术探讨〕灵坤安对温病的学术贡献…沈凤阁(1):l《千金方》在传染病学方面的 贡献“··”·~一王志新刘国强(l):5试评《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 注分的学术思想”··~一沈敬南(l):9公金匠》预防思想初探·”一陈国权(1):12中医口齿保健与抗衰防老一徐国榕(1):14五行识要一本院中医学基拙教研室(1):17谈中医发病学中的正与邪一吴华强(l):20叶天士论脏腑病治法·”·”一秦德平(2):1论吴鞠通“治上焦如羽”的 机理和方法·”·“····一王兴华(2):3浅论新感与伏邪学说·...“一张之文‘2):7通阳法在叶天士医案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13.
“投桃报李”《诗·大雅·抑》中记载:“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人把它比喻成相互赠答之意,就是这种“滴水之恩,泉涌相报”之意,在今天,却被有些人反其道而用之,赋予了它庸俗的色彩。前不久,一位朋友向我发出感慨说:  相似文献   

14.
等级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秩序稳定性的保证。《左传·宜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三国志·吴书·顾雍传》:“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以为如此则“觊觎之望绝”,政治生活中强化这种“辨上下之仪”的规范,可以维护政治体制的安定。政治形式对社会结构发生影响,又形成阶次显明的社会等级。《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相似文献   

15.
明·张景岳,平生治重温补疗虚,尤其是善用熟地黄,负有盛名,被誉为温补派之大师,有“张熟地”之美称。其著作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现就张氏应用熟地黄试作浅探。1 扩熟地黄之炒用 驳滞腻之嫌疑《类经附翼·真阴论》说:...  相似文献   

16.
在经络学说的早期,灸法可能是使刺激量积累而引起经络感传的最主要方法。古时的灸法多是直接灸。直接灸的痛热刺激是最强的,能使痛热感持续积累而产生热循感。文献记载最早定经络的方法亦是灸法。 汉·刘向《说苑·辨物篇》说:“俞跗之为医也……炊灼九窍而定经络”。“定经络”是记载感传的线路,“炊灼九窍”是指灸法。《说文》:“灸,灼也”。《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杨倞注云:“炊与吹同”。“九窍”之“九”下笔与“孔”同,笔误也。因此在孔窍(穴道)上,用艾灸法,口吹之使艾火旺以加强刺激,这便是古人定经络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今名医方论》和《内经博议》的作者署名新安东逸罗美。《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称:“罗美(十七世纪)清代医家……新安(今江苏新沂县)人。”上海中医学院《重刊珍本医书集成·内经博议》书目提要(1985年版)与此同。他们把“新安”说成是江苏省的新安县(今名新沂县)。最近王新华点注的《古今名医方论》(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年版)在“前言”中说:  相似文献   

18.
一《春秋决狱》散见的判例钩沉董仲舒是汉初公羊学大师,长于治《春秋》,《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其依据即《春秋》等儒家经典。《后汉书·应召传》载:“故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任,朝廷每有政议,数谴廷尉张场亲至陋巷问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232事。动以经对,言之评矣。”可知董仲舒本人撰著了《春秋决狱》一书。《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录《公羊董仲舒治狱》16卷,《隋书·经籍志》、们B唐书·艺文志》均载有《春秋决狱》10卷。惜乎唐以后散佚失传。《…  相似文献   

19.
试论“肝为万病之贼”孙益鑫(安徽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肝;中医发病学;“肾-脾-肝”内伤病机学说中图法分类号:R223.11;R228“肝为万病之贼”一说最早见于清·魏之秀《续名医类案·疡症》,他说:“夫肝木为龙,龙之变化...  相似文献   

20.
温病学说起源于战国至秦汉晋唐,而隶属于伤寒范围,经过宋金元时期的变革发展,始脱却伤寒藩篱,时至明清才自成体系。回顾历史,昭示未来。温病学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得到蓬勃发展。一、隶属伤寒期战国至秦汉晋唐,尚无温病学专著,《内经》、《难经》、汉·张仲景《伤寒论》、晋·王叔和《伤寒序例》、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等对温病的病因、病理、脉象、证侯、治疗等已有所记载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