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安徽歙县槐塘人,明·成化甲辰(1484年)进士。业儒精医,医著除《松崖医径》外,尚有《程松崖眼科方》一卷。《眼科方》载方凡31首,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用法涉及内服、外擦、外熏、外洗、外点以及治眼吹耳等,足见程氏治疗眼科疾患颇多巧思,为发掘并继承前人钓医学遗产,兹据常州长年医局,清·光绪辛巳(1881年)刊本,对程氏《眼科方》的制方特点及其学术见解,撮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程王介与《松崖医径》徐子杭洪军(安徽省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所245000)关键词:程王介;《松崖医径》中图法分类号:R-0921程王介生平及著作程王介,字文玉,号松崖,歙县槐塘人,明代著名新安医家,生卒年代不详。据史料载,程王介为明成化甲辰进士(公元1...  相似文献   

3.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绍兴二年进士,医家谓之许学士。叔微十一岁时,母遭气中,痛念里无良医,及长成人,刻意方书。六十五岁以后,仍漫集已试之方及所得新意,录以传远。著有《伤寒发微论》三卷、《伤寒治法》八十一篇、《翼伤寒论》二卷,以及《本事方》两集二十卷等。本文仅就《本事方》的补虚观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程芝田,歙县人,清嘉道年间名医。博学能文,字法米南宫,善指墨画,曾为新安诸生。其永世业岐黄,于医理尤精。熟读中医西部经典,尤遵崇仲景;并博览唐未以来诸名家医著,吸取各家之长,颇能融会贯通。著《医博》40卷、《医约》4卷,惜乎遭乱而皆亡佚。悬壶衢州,浙江名医雷逸仙受业于程氏,尽得其传。逸仙作古后,其子少逸因觅逸仙方案遗稿,而得程氏遗著《医法心传》,遂请知交刘国光作序,于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将该书刊行出版。全书计医论12篇,包括程氏对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损伤以及治学等方面的学术见解,近人谢观称赞其“持论颇通达”,后曾被编入《陈修园医书五十种》  相似文献   

5.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金·河间(河北河间县)人,故人称其为刘河间。约生于宋大观4年(公元1100年)。 河间承接《内经》,阐发火热病机,证治主用寒凉,不只名噪于当时,且对后世中医理论之嬗变发展影响亦甚大,因被推为金元四大家主火派的开山。河间一生撰著颇丰,传世之作有:《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卷,《黄帝素问宣明方论》16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等。以上诸书,除《图解素问要旨沦》外,统被明·吴勉学校编为《河间伤寒六书》。笔者拟据该书对河间学术思想略予窥探,文不尽言、言不尽意处,尚望博雅补正。  相似文献   

6.
舒诏,字驰远,江西进贤人,系清代乾隆年间之名医。著有《辨脉篇》、《女科要诀》,《再重订伤寒集拄》、(一名《舒氏伤寒集注》以下简称《集注》)。舒氏为喻嘉言的再传弟子,对喻氏的《尚论篇》有精深研究。他认为《尚论篇》虽对伤寒学有所创获,但“其间遗义尚多”。于是立足辨证,补喻氏之不足,著成《集注》一书。  相似文献   

7.
一、考源 “华佗论治伤寒”篇,今孙思邈《千金方》卷九“伤寒例第一”和王焘《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一“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首”中均列有之。但是,这二书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是从哪里录出的,今作其考源如下。 1.《外台》中所列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而是录自《张文仲方》一书中的“天行”病中。 按《外台》引“华佗论治伤寒”篇中所用的药方,无一方是注“出华佗”,其篇下也没有注出某卷中,而有“此法宫泰数用甚效”一句。按宫泰是西晋人(注1),在汉人华佗、魏人吴普之后,不可能为《华佗药方》一书所引,所以《外台》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  相似文献   

8.
据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载:“张氏四维医门秘旨十五卷存。□□曰:古皖张子讳四维,字国本,别号筠亭。乃听选官也,医名于世,诸上司奖之以扁额,士大夫赠之以诗文。”但国内未见该书,仅日本有原刻本及抄本。今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我国著名中医药文献学家马继兴等中日学者选辑的《日本现存中国稀觏古医籍丛书》影印本中,见到了该书(明万历间同安张氏恒德堂本)的全貌。现对张氏生平及其著作内容、学术价值介绍如下。 1 作者生平   张四维,字国本,别号筠亭,古皖怀宁人(首卷“小引”)。张氏生于医学世家,其父“憨仙公为皖名家。人有求辄往,往则疗治辄效,其报不报弗校也。至今皖人称医而仁者,必曰憨仙”(首卷“自叙”)。张四维于《医门秘旨*自序》称:“余家大人憨仙君,精专易理,谙通诸经,为郡弟子员。一日大父宦往,大母家居,病且剧,乃喟然叹曰:为人子不可不知医,顾独  相似文献   

9.
《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草经》)为基础,加上魏晋名医记录,进行注释的资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生于刘宋元嘉29年(公元452年),卒于梁大同2年(536年)。陶氏生平著述极多,大部份属于道家的。医学著作亦有若干种,如《补阙肘后百一方》3卷,《效验方》5卷,《太清草木集要》2卷,《陶隐居本草》10卷,《本草经集注》7卷等。  相似文献   

10.
新安医家戴葆元著有《本草纲目易知录》8卷和《家传课读》4卷。《本草纲目易知录》为戴氏以《本草纲目》和《本草备要》为基础,删补重订而成。该书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年),刊刻于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现存有清光绪十三年丁亥思补山房刻本和清抄本(残本)。《家传课读》包括《金匮汤头歌括》1卷,《温病条辨汤头歌括》1卷,《临证指南方歌括》2卷,是戴氏对3种书中内容和方剂进行歌括式的再加工而成,便于初学者诵读记忆。前两种歌括分别成书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和清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同刊于清光绪4年戊寅(1878年);最后一种歌括成书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刊刻时间不详。现存有《家传课读·金匮汤头歌括》光绪四年戊寅思补堂刻本,《家传课读·温病条辨汤头歌括》光绪四年戊寅思补堂刻本,以及包含有此两种刻本以及成书于1891年的《临证指南方歌括》的《家传课读》刻本。  相似文献   

11.
明代著名医家汪机有多部著作,传世甚广,但其所著的《伤寒选录》一书,仅见著录,未见流传.近年来,中国古籍孤本大全选编工作委员会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为弘扬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精选了一批学术价值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独特见解的孤本影印出版.1999年复制了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的明万历三年(1575年)敬贤堂刊本,汪机著《伤寒选录》八卷(陈桷编辑,程镐校正,汪邦聘重校),2002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填补了这一缺憾.该书的出版,为全面了解汪机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新安名医程杏轩先生,根据平日读书札记编辑了《医述》十六卷。其书在中医界有广泛影响,孟河费晋卿先生称道此书“远绍旁搜,钩玄提要,博而能约”,虽说是“述而不作”,其实“功过作者远甚”。中国中医研究院耿鉴庭先生曾为此书作跋,认为此书将上自灵素、下至道光年间的医著,择其精要汇集一部,“义达真存,令人心折”。中日战起,耿氏由扬州邂迁湖北,身边仅带《本草纲目》、《证治  相似文献   

13.
余霖,字师愚,以字行,为清代瘟疫学名家,籍贯为安徽桐城,约生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卒年不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余霖著成《疫疹一得》一书,并自序刊行,后经裴奉辰、庄锦制等多次重刻,得以保存至今。此书现存最早刻本为道光八年(1828年)延庆堂刻本,最佳版本是《续修四库全书》所收的清抄本。  相似文献   

14.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旧题明·王纶著,为迄今所发现的王氏关于产后病论治经验的较为系统的文献资料。笔者披阅全书,深感其书论病简明清澈,遣方用药精切可法,于妇产科临床颇多裨益。现撷要探析如下。 一、版本及内容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原版早毁。查《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皆无载。光绪二十五年《慈溪县志》卷四十七《艺文》有“《胎产医案》一卷,明王纶”之记载。近年张迪姣曾撰文提及王氏著有此书。但后世流传极少,笔者所见为  相似文献   

15.
成无己,山东聊摄(今阳谷县)人,家世儒医,性识明敏。学有根底,精于医理,擅长临床,是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三书专研伤寒,义理精湛,多云前人所未道。成氏首次全面注解《伤寒论》,以《伤寒论·自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线索,采取溯本穷源之法,直接引《内经》、《难经》等经文,来注释阐明《伤寒论》,并医理与方药相合,弘扬其辨证论治之义。成氏注释的  相似文献   

16.
《疡医大全》为清代医家顾世澄所著。后世对其生平和著作研究成果较少,且错漏较多。顾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号静斋,安徽芜湖人,生活于康熙朝晚期至乾隆朝中后期。顾氏为中医世家,其祖父顾宁华、父亲顾青岩,均为当地名医。大约1721年前其侨居广陵(扬州)行医。《疡医大全》共40卷,成书于1760年,初刊于1762年。卷一《内经篡要》选自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其余各卷引述历代外科著作及30多位医家有关疮疡的理法方药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分类编辑而成。顾氏另有一部节选于《疡医大全》《杂病源流犀烛》《续验方集》而成的《喉症三书节钞》抄本存世。  相似文献   

17.
1979年,香港中外出版社出版了《华佗神方》一书,共22卷,301页,落款:“汉·谯县华佗元化撰,唐·华原孙思邈编集。”开卷还有“徐(大椿)序”、“沈(骧)序”,尤其“徐序”似更令人足信。此书销路甚广,不仅港澳,而且国内不少图书馆也纷纷订购,不少读者也怀着好奇的心情急欲看看这部所谓“始得复出于世”的华佗“秘籍”。 果真它是已被湮没一千七百多年的华佗“秘籍”?查阅《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本草纲目》皆载《华佗方》10卷。《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载《华佗药方》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华佗药方》一卷。而这些书,早已佚了。《中国医籍考》云!“《华佗方》,《隋志》  相似文献   

18.
赵简王朱高燧,为明成祖第三子,知医,曾得《素问》全本,因补王冰注本中之缺篇而作《补刊素问遗篇》一卷。关于其生卒年限,《中医人物辞典》记为“1395年~1431年”,笔者特就此作一小考。 《明史》卷118《成祖诸子·赵王高燧传》略云:“赵简王高燧,成祖第三子,永乐二年(1404年)封。宣德六年1431年)薨”。《中医人物辞典》其卒年载同。关于赵简王出生年月,于本传无考。 考明·王世贞《(合廾)山堂别集》卷33《亲  相似文献   

19.
《伤寒指掌》(本文所据本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8月版,下称《指掌》)是清代嘉庆年间吴贞所著。吴贞,字坤安,浙江归安人,长治伤寒学,他博采十五家之言,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而写成《指掌》四卷,该书是一部论述伤寒、温病之专书,是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之佳本。爰撮简要评介如此。  相似文献   

20.
清代医家郑重光擅长方术,精于伤寒,对前人著述多有发挥,自成特色。郑重光生于公元1638年,卒于公元1716年,祖籍新安歙县,出生于江苏仪征,又寄居江都,后迁扬州府城。郑重光字在辛,号素圃,著有《伤寒论条辨续注》《素圃医案》《温疫论补注》《伤寒论证辨》《伤寒论翼》(《伤寒论翼》未见单行本,后有将5种书合刊为《郑素圃医书五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