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疡医大全》为清代医家顾世澄所著。后世对其生平和著作研究成果较少,且错漏较多。顾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号静斋,安徽芜湖人,生活于康熙朝晚期至乾隆朝中后期。顾氏为中医世家,其祖父顾宁华、父亲顾青岩,均为当地名医。大约1721年前其侨居广陵(扬州)行医。《疡医大全》共40卷,成书于1760年,初刊于1762年。卷一《内经篡要》选自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其余各卷引述历代外科著作及30多位医家有关疮疡的理法方药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分类编辑而成。顾氏另有一部节选于《疡医大全》《杂病源流犀烛》《续验方集》而成的《喉症三书节钞》抄本存世。  相似文献   

2.
潘梦初(1880~1950),字箬泉,号遂初主人,晚年自称止叟.祖居怀宁月山,父曾为安庆胡玉美店员。早年因家贫无力读书,17岁随其姐夫柯春乔学医,悬壶皖城五十余年,成民国皖省一代名医,声著大江南北。书学桐城姚鼐,字体隽秀飘逸。诊罢醉心典籍,留意报章,所著医书现存有《遂初室医话》一卷、《遂初主人医案》三十八卷、《方论拾遗》二卷、《日记》第四册一卷、《汇方》一卷等十余种,惜未付梓,且因时局动乱,尚  相似文献   

3.
咳嗽是内科临床常见的病证,其范围颇广,涉及呼吸系统多种疾病。清代新安名医程国彭于其所著《医学心悟》中,对咳嗽的辨治,论理透彻,深入浅出,辨证精确,用药别具心匠。本文就程氏论治咳嗽经验试作探析,目的为中医诊治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借鉴。1轻宣止咳散肺寒外感咳...  相似文献   

4.
程衍道,字敬通,又名正通,安徽歙县槐塘人,约生于明·万历年间,殁于清·康熙初年,为新安一代名医。程氏不仅精通内、妇二科,对眼科造诣亦深,曾著有《眼科秘方》一书,惜未见传世。而《程敬通医案》是由后裔程曦收集、整理编纂而成,1977年歙县卫生局得其手抄本,并印行于世。今就书中眼科医案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安徽歙县槐塘人,明·成化甲辰(1484年)进士。业儒精医,医著除《松崖医径》外,尚有《程松崖眼科方》一卷。《眼科方》载方凡31首,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用法涉及内服、外擦、外熏、外洗、外点以及治眼吹耳等,足见程氏治疗眼科疾患颇多巧思,为发掘并继承前人钓医学遗产,兹据常州长年医局,清·光绪辛巳(1881年)刊本,对程氏《眼科方》的制方特点及其学术见解,撮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新安名医程杏轩先生,根据平日读书札记编辑了《医述》十六卷。其书在中医界有广泛影响,孟河费晋卿先生称道此书“远绍旁搜,钩玄提要,博而能约”,虽说是“述而不作”,其实“功过作者远甚”。中国中医研究院耿鉴庭先生曾为此书作跋,认为此书将上自灵素、下至道光年间的医著,择其精要汇集一部,“义达真存,令人心折”。中日战起,耿氏由扬州邂迁湖北,身边仅带《本草纲目》、《证治  相似文献   

7.
余淙,字午亭,明朝万历年间歙县人,学医于其兄余傅山,行医数十年,以为“百家之言,殊多则繁,寡约则漏”,爰取古人不易之论,纯正之方,核于经旨而确乎无疑者,汇成一编,名曰《诸症析疑》。全书四卷,共载六十六症,八百七十五方,并附医案医论若干则。曾孙余士冕为之校订,沿移至八世孙余昭龄于清朝乾隆年间付梓刊行。余午亭尚有《余午亭医案》、《脉要》等著  相似文献   

8.
吴洋、吴桥生平及其学术特点童光东,吴华强,指导,王乐(科研处合肥230038)关键词吴洋,吴桥,新安医家吴洋、吴桥为明朝著名的新安医家,生平至今不详。但其医案频繁见于《论医汇粹》、《医述》、《名医类案》等医著中,可见其影响。李济仁《新安名医考》,洪芳...  相似文献   

9.
程文囿,字杏轩,清代著名医家。所著《医述》16卷,名震当时,流传至今,为医家常诵之作。其晚辈所辑《杏轩医案》(本文所据为中华书局1959年本)共3集,为其临证心得,内容详实,实为后世难得之参考。其中所涉男科诸证治疗医案,精辟隽永,现摘取三案,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10.
程应旄,字郊倩,生卒未详,安徽新安人,清代康熙年间之名医。他出身儒门,年幼聪慧,精于文学,后入医林,博学医书,故著作甚多,《伤寒论后条辨》(简称《后条辨》)是程氏流世的唯一著作。该书立足实践,对伤寒学理论有所创获,而成一家之言。本文试评《后条辨》的学术思想,仅作抛砖引玉之举。阐明六经实质《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创立了中医独特的理论精华——辨证施治,其六经学说  相似文献   

11.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新安(今安徽歙县槐塘)人。早岁习儒。明·成化甲辰(1484年)得中进士。由于性好岐黄,并受其兄程琎(在当地业医,颇负乡誉)的影响,遂矢志学医,精研脉理,尤长于内、妇、儿科。撰有《松崖医径》,《眼科应验良方》、《伤寒集》、《医论集粹》、 《脉法指明》(后两种未见刊行)等书。以其传世的著作分析,当以《松崖医径》(以下简称《医径》)为其代表作。 《医径》共分上下2卷,原刻本已失,现存最早有明万历庚子(1600年)刻本(前附《伤寒集》1卷),藏于中医研究院图书馆。1936年浙江裘吉生先生编纂《珍本医书集成》时,收刊此书。建国后,此书未见印行,故流传不广。由于此书对临床医学多有贡献,兹作选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楚,字天士,清顺治康熙年间,歙县西乡澄圹人。其高祖吴正伦、叔祖吴昆均为新安名医。据《医验录》自述可知,吴氏于1671年因其74岁祖母身患重疾,而尽阅其叔祖吴昆所著医书,深得其意,“自投一匕,沉疴立起”,此乃究心医理。吴氏的具体生平不详。  相似文献   

13.
徐恕甫(1884-1964年),字道忠,安徽巢县人.常以为士君子立身处世当怀抱救人之术,济人之心.又常思天下至难之理莫过于医,至重要之事亦莫过于医,遂崇尚范文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明训,乃求道于数家名医,披览搜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兼收并蓄,学成后遂悬壶于庐巢两邑,治病救人,技高望重,临证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家咸往,辐辏于道.悉闻当年求之于其,无论富贵贫贱诊金药资概不研究,多少随人着量,贫者不但诊金不受,药资亦自愿代偿.于1956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聘为安徽省工人疗养院医学顾问,1958年当选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病故,享年80岁.编著有《医学源流》、《伤寒摘要》和《徐恕甫医案》等.笔者昔曾整理徐氏遗存手稿内容,将其学术思想撰文发表[1~3],唯仍似有未尽之处,故予再探,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4.
《四科简效方》四卷,为清代温病大家浙江海宁王孟英所选辑。王氏鉴于选方者未必知医,而知医者非视单方为琐屑不足道,则矜为枕秘而不传,以致行世单方著作,很少善本。更考虑到“穷乡旅宦,疾病陡来,无药无医,莫从呼吁”(《自序》)的困难处境,而单方药廉方简,随处可得,可以扶危苏困,解救急难,因之十分重视单方验方的收集和介绍。除了他曾在《圣济方选》和《潜斋医话》中收录了单方外,后来又辑《蓬窗录验方》,专门搜采单方验方。到了晚年,更从行医三十年来的见闻所及,加以扩充,增订著成本书。近代名医曹炳章先生校刊孟英遗书时,将本书列入《潜斋医学丛书》印行问世。  相似文献   

15.
程衍道,字敬通,又名正通,安徽歙县西乡槐塘人。为明清时代新安杰出医家之一。大约生于明万历年间,殁于清康熙初年(1597~1677?)。程氏既是名儒,以文雄两浙间;又是名医,活人无算。唐晖称其“以日出治医,日晡治儒,出门治医,入门治儒,下车治医,上车治儒,分身以应,犹不胜其劳惫”金声赞其“指脉说病,则目无全人,微言高论,叠见层生。”程氏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虽极贱贫,但一接手,则必端问评审,反复  相似文献   

16.
近年发生的“丹溪是否滋阴派”之争,似不够注意丹溪学说对后代医家之影响一节,复习有关丹溪医学资料,对项氏《丹溪学术思想对新安医学家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9期)一文甚感兴趣。取案头清·歙县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外科十法》重读,见程氏学术思想溯源《内》、《难》,师法仲景,融汇,折中张、刘、李朱四家之言,以偏概全,且治法丰富,经验老到,疗效卓著。然程氏于四家中尤多与丹溪学说脉络相承者,足见丹溪学说对程氏医学思想与医疗实践影响甚大。兹就几个主要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许豫和字宣治,清乾、嘉间徽州歙县人。其精通歧黄、仲景之学,又于历代各家之书无所不窥;擅长儿科,治疗热病及杂症,全活甚众,登门求治者日以百计;著有《小儿诸热辨》、《治验》、《痘诀》、《杂症》等书,为新安医家中较有影响的名医。他所著《小儿诸热辨》(以下简称《热辩》),颇具创见,发前人所未发,今试探其证治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诊籍》藉《史记》而流传于世后,史家凡为名医立传时,多纳其医案于传中,并尊《史记·扁鹊仓公传》为体,未有专著问世。至明以后,才有《神医诊籍》、《女医杂言》、《石山医案》、《薛氏医案》、《孙文垣医案》出现,这些个人医案的大量涌现为研究整理医案奠定了基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江瓘及其子江应宿著的《名  相似文献   

19.
张石顽(1617~1701),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石顽天资颖悟,曾隐居洞庭山潜心医术。业医几六十余年。所著《张氏医通》,记述了石顽论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及其医学理论上的造诣。本文仅就该书《诸伤门》中有关医案,初探其论治外感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新安医学起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新安地区一郡六邑之地(歙、休、祁、黟、婺、绩)名医之众,著作之多,实为全国罕见。本文仅就新安医学医案之梗概简而述之。 一、新安医案的发展及形式 1. 医籍中的散见医案:南宋新安歙人张杲《医说》10卷,博采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及古代医书、医案而成。这是新安医学有医案记载的最早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