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M235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EH患者120例,辨证分型分别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并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食偏嗜、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年龄、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及饮食偏嗜具有相关性(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阴阳两虚型为对照组,年龄≤65岁(P<0.05,OR=29.328)和高血压病家族史(P<0.05,OR=9.499)与肝火亢盛型相关;年龄≤65岁(P<0.05,OR=9.241)和饮食偏咸(P<0.05,OR=4.840)与痰湿壅盛型相关;年龄≤65岁(P<0.05,OR=10.304)和高血压病家族史(P<0.05,OR=8.312)与阴虚阳亢型相关。结论 痰湿壅盛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证型,饮食偏咸是痰湿壅盛型的危险因素;家族史是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亚临床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127例EH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肾功能联检(血、尿β2-MG,尿ALB和IgG),并以健康人50例作对照.结果: ①轻、中及重度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指标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程<5年的早期肾功能指标与>5年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中医辨证分型以阴虚阳亢证最多,其中肝火亢盛证肾损害较轻,阴虚阳亢证肾损害有加重趋势,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肾损害进一步加重.结论:中医证候和EH早期肾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着客观化指标的区别,肾功能联检对高血压并发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22例EH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其与25例正常人的尿五蛋白(白蛋白(A 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及肾动脉血流(平均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 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虚血瘀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尿五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P<0.01);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仅尿α1-MG升高(P<0.05),肝火亢盛组Vs增快明显(P<0.05);余下4组Vs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组R 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EH早期肾损害的两项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候有明显相关性,虚实夹杂证、实证肾动脉血管阻力增加显著,肾小管、肾小球损害明显;虚证肾动脉血管阻力轻度增加,肾小管轻度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粤港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为制定粤港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的临床辨证标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广东省境内包括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及香港地区常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将收集的数据应用Epidata2.1软件建立数据库,经核对后转化为SPSS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高低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及其他证型;五大区域各证型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51.016,P=0.000).结论:本组EH证候特点与<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文献分析认识基本一致,但粤港地区阴阳两虚证更明显,考虑与"南方多热,病多伤阴,沿海潮湿多伤肝脾肾"的地理致病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pS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 运用SPSS 26.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纳入346例pSS患者,筛选出43个条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5个公因子,最终归纳为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阴虚血瘀证、痰湿阻肺证、阴虚湿热证、阴虚热毒证6个证型;通过因子得分对346例患者进行辨证,得到证候分布频率依次是阴虚内热证(30.92%)、气阴两虚证(24.57%)、阴虚血瘀证(13.01%)、痰湿阻肺证(12.72%)、阴虚湿热证(11.85%)、阴虚热毒证(6.94%)。结论 pSS常见证型按分布频率大小排列依次是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阴虚血瘀证、痰湿阻肺证、阴虚湿热证、阴虚热毒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PLG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PLGC患者的主要年龄段为34~69岁(占84.43%);偏颇体质依次为阳虚质59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23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8例、阴虚质7例、血瘀质5例、特禀质2例,平和质67例;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75例、肝气犯胃证56例、气滞痰阻证33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17例、胃阴亏耗证8例。湿热内蕴证与湿热质,气滞痰阻型与痰湿质,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质,脾胃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 PLGC患者多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临床,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5个街镇25个村居委会55岁以上常住人口,筛查老年抑郁症,再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辨证分型,考察其中医体质类型、证型、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抽样4 600例,回收有效问卷4 047份,筛查出抑郁症患者519例,其体质类型以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最多,分别是122、99、99例,此3类体质占抑郁症总数的61.66%,其次是平和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分别为94、37、26、18、17、7例。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型最多,为141例,其次是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分别是132、77、59例。结论 老年抑郁症多为“情志之郁,因郁而病”,初起以气滞气郁为主,多为实证,久则由实转虚,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体质指数、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1例PCOS患者(肝经湿热型50例、痰湿阻滞型41例),观察并比较两种证型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性激素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水平。结果 痰湿阻滞型患者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pR)、腰身比(waist-height ratio,WHtR)均明显高于肝经湿热型患者(P<0.05);痰湿阻滞型患者FPG、FINS、HOMA-IR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经湿热型患者(P<0.05);肝经湿热型患者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明显高于痰湿阻滞型患者(P<0.05)。结论 PCOS痰湿阻滞型患者BMI、WHpR、WHtP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FPG、FINS、HOMA-IR水平明显高于肝经湿热型患者,LH、FSH水平明显低于肝经湿热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