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方法:C18-ODS柱为色谱柱、甲醇-水(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线性范围0.9-6.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17%,RSD为1.48%(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银杏酮酯胶囊中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 HPLC-ELSD).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四氢呋喃-甲醇-水(12∶18∶70)为流动相.ELSD检测参数:漂移管温度:101 ℃;载气:N2;流速:3.12 L/min.结果:银杏酮酯胶囊中基质对萜类内酯的测定无干扰,银杏内酯浓度自然对数与色谱峰面积自然对数的线性关系良好,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的重现性试验RSD分别为1.09%、1.12%、1.21%、1.03%,萜类内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7.73%,RSD为1.44%.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银杏酮酯胶囊中萜类内酯成分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ODS柱为色谱柱,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线性范围为0.6228~1.557μg/ml(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15%,RSD为1.63%(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黄枳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方中大黄、火麻仁、枳实和白芍进行定性研究;并采用TLC法测定大黄素含量。结果大黄素在0.0400.2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7,平均回收率为98.29%,RSD=0.47%。结论TLC法简便、专属性强,可准确测定黄枳胶囊中大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清热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在0~1.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2.9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中三七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双波长薄层扫描色谱法检测复方丹参片中三七人参皂苷Rg1及其含量,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0:10)为展开剂,100g/L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结果:人参皂苷Rg1回收率为98.4%,RSD〈1.4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胜好,结果稳定,能有效地监控本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咖黄敏胶囊(速效伤风胶囊)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水-甲醇(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0.9ml/min,检测波长为249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80~4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0.94%(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氨咖黄敏胶囊(速效伤风胶囊)含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奈韦拉平片中有关物质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ODS-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25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20∶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 线性范围为5~100 μg/ml(r=1.000 0)检测限为0.9 ng,样品在24 h内稳定性、精密度良好,RSD=0.2%,平均回收率为100.36%。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高,适用于奈韦拉平片中有关物质及其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格列齐特缓释片的血药浓度。方法:以ODS C18为固定相,甲醇-0.01M NaH2PO4缓冲液(1.0ml/L磷酸)(60:4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29nm。结果:在0.0625—8.0000μg/ml浓度范围线性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0.0625μg/ml。其相对回收率(n=5)大于91.3%,日内差(n=5)及日间差(n=5)RSD分别小于6.9%和6.5%。生物样品稳定性试验变异系数在15%以下。结论:RP—HPLC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格列齐特缓释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测定,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尿塞通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测定波长为425nm。结果:尿塞通片中其他成分对盐酸小檗碱的测定无干扰,线性范围为0.0636—0.3180μg,平均回收率为96.97%,RSD为1.7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尿塞通片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欧洲暨法国美学情趣在音乐、诗、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方面的流变,即所谓唯美主义倾向,是启蒙时代微妙精神的延伸.现代欧洲艺术放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传统理论一方面放弃了作为理念的形式,而把艺术活动必需的物质材料本身当作艺术和艺术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放弃了西方艺术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即所谓艺术的不同物质手段只是为了表达或表现感情、观念、外部世界的模特.现代西方不同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古典艺术中的形而上学追求,从而把艺术活动中的所谓"内容"只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活动,甚至取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证人证言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证人错误记忆的发生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文章回顾了证人错误记忆研究的历史,主要探讨了证人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并讨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罪状中的“帮助”应予去掉;变造证据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隐匿证据属于毁灭证据行为;教唆、指使他人帮助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远程通信。作者在文中就小型局域网的几种常见的组网方案做了简要的介绍,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应对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侦查运动中的"己"与"彼"比较研究侦查与犯罪是一种联动行为,侦查是与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是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与犯罪和犯罪分子的一种较量,其斗争的双方是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己",和犯罪、犯罪分子--"彼"."已"与"彼"是互为对立的双方,从侦查角度来讲,对"己"与"彼"双方情况把握程度是决定侦查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刑法第312条所规定的“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在许多问题的界定上不甚明了,引发了理论界以及实务部门较多争议。通过对构成要件诸方面的重新解析,对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犯罪对象以及罪数形态等存在较多疑惑之处做出了较为明确的界定,以期对司法适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一个可能使用EJB组件的系统时,做出正确决定的第一步是要能透彻的理解EJB组件的特性,从而懂得如何确定EJB技术是否适合该应用,包括选择EJB组件作为一种实现手段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否则,别的技术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哲学--爱智"作为"学术--科学"的最为核心的概念和问题,哲学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化、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欧洲哲学中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和层面:在古代希腊创始阶段,希腊哲人摆脱"知识"之原始经验技术之束缚,确立了"自由知识"之地位;至康德哲学,"自由"通过"实践理性"上升至哲学之最高层面,使"道德"以"自由--职责"为基础;由康德经过黑格尔直到海德格尔,"自由"由"理念"回到"存在".对于"自由"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主体--客体"、"有限--无限"、"存在--非存在"、"生--死"等问题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证人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理认知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对儿童作证主体之适格性问题的争论已经转变为对儿童证言的可靠性的判断。儿童证人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其记忆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方面存在着不足,但不能因此否认儿童作证的适格性。相反,应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制订出相应可行的实践操作原则以提高儿童证人证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 (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