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经长期临床摸索,而将带下病分成为三证六型进行辨证施治,现各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如下: 一、湿证 1.寒湿型:黄××,33岁,农民。腰腹冷痛,白带频多已六年。时有腹胀,便溏,得热梢轻,近2月来渐趋加重。面白唇青,带下清稀,舌淡,脉沉缓,乃寒湿凝聚。治宜暖宫散寒祛湿,方宗温经汤加减,药予:吴萸、当归、白芍、法夏、苍术、制香附、小茴香各9克,干姜6克,艾叶10克,  相似文献   

2.
例1 陈××,女,49岁,工人。患右偏头痛3年,时轻时剧,甚则头痛如劈,不能入睡,呻吟气短,困顿万状,脉濡紧弦,舌苔淡黄中裂。此气血不和而风火上扰之候。治以疏调气血,清泄风热:炒白芍、炙甘草各18克,制香附、全当归、桃仁各9克,刺蒺藜10克,甘菊花、川芎各6克,生石膏30克,藁本5克。5剂获效,10剂大效,20剂病愈。  相似文献   

3.
盗汗辨治     
一般认为盗汗为阴虚所致,其实临床所见,非阴虚致病者,也不是没有。今举不同原因所致盗汗治验病案几则,供参考。 一、气血两虚型 金××,男,33岁,住院号8146,1981年1月7日初诊。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盗汗,形寒怕冷,面色不华,纳食尚可,苔白腻,脉濡。术后气虚血亏,卫外不同。治拟益气养血敛汗:党参、清炙芪、熟地各12克,白木、茯苓各9克,白芍6克,砂蔻仁各3克(后下),浮小麦15克,佛手片、青陈皮、清炙草各4.5克。服药十四剂,体质渐复,盗汗止。  相似文献   

4.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治疗,速效难获。笔者采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例1 倪××,男,2岁,1976年7月21日就诊。此前一年多时间里,扁桃体经常红肿,伴有发烧,每月需住院治疗七八天。体检:体温39℃,两侧扁桃体Ⅲ°红肿,指纹紫滞,舌苔腻微黄,小便频数。心肺(一)。治以清热利湿:荆芥、黄芩、枳壳、通草各6克,连翘9克,丹皮7克,赤小豆、赤芍各12克,茅根15克,芦根25克。三剂热退尽,扁桃体红肿消至Ⅰ°。后三个月内复发二次,其父仍持上方取药予服,每次取三剂。以后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
孔××,女,50岁,教师,1983年8月6日初诊。右颈部肿块8月余,4×5厘米大小,我院外科诊断为甲状腺腺瘤,建议待机手术治疗。患者要求先服中药,因来我科就诊。证见肿块胀满,微痛,低热不解,舌苔黄腻,舌质红绛,脉象弦数。辨证为肝气郁结,化火灼津生痰,痰热互结,酿成瘿肿。拟方软坚散结消瘿为主,佐以疏肝利气:夏枯草,元参各15克,黄药子、浙贝母、青皮、左牡蛎各9克,生鳖甲20克,昆布、海蛤壳各12克。5付,每日1付。 8月27日再诊:患者主诉每服上药后约20分钟,即觉肿块局部似虫钻样疼痛,待服完5付后,肿块处胀痛感消失,低热亦退,触之瘤体略见缩小。  相似文献   

6.
吴××,男,2岁。由于喂养不得法,营养不良,以致面黄肌瘦,精神萎顿,哭声低微,白睛干燥,黑睛混浊,枯暗少光泽,舌干少津。乃脾虚气弱,治以调理脾胃以培补后天之本。处方:太子参9克,山药12克,鸡内金3克,白术、六神曲、谷芽各6克。三剂后,症状改善,加云苓6克;继服三剂,调摄饮食而恢复。  相似文献   

7.
夏××,女,48岁,矿工家属,1977年4月8日初诊。糖尿病5年,曾服西药D—860、降糖灵等药,前医用甘寒生津、养阴补肾之类中药,服后病情加重,由其女儿搀扶求治。神疲消瘦,语音低微,口渴欲饮,饮后泛酸,胁肋胀痛,食少纳差,脘部痞满,嗳气频作,小便频数,大便干燥,月经近两年先后无定期。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尿糖(++++)。证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治以养血舒肝、健胃醒脾。方予:当归、白术、赤白芍、茯苓、丹参、玉竹各10克,柴胡、郁金各8克,薄荷(后下)、砂仁、甘草各6克,生牡蛎15克,6剂。  相似文献   

8.
[丝瓜根绿豆汤治验]叶××,女,19岁,学生。经××医院五官科诊为慢性副鼻窦炎,叠经诸法治疗不效;后经用丝瓜根30克,绿豆60克,加冰糖随量煎服,连服月余,自  相似文献   

9.
徐××,女,64岁。患下口唇溃烂已二年,经中西医长期治疗无效。1982年夏,笔者给以夏枯草一味,每日30克,煎  相似文献   

10.
今年 1至 4月 ,全省共查破贩毒案件 2 849起 ,缴获毒品××××千克 ,与去年同期相比 ,缴获毒品总数上升 2 64 7%。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 3 4 85名 ,查破万克毒品大案 5 0起 ,千克毒品大案 15 3起 ;缴获鸦片×××千克、海洛因××××千克、冰毒×××千克 ,受到上级机关多次表彰。这既是对我省禁毒工作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我省禁毒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对云南堵源截流工作的再认识 :第一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紧紧抓住堵源截流不放 ;第二 ,调整思路 ,合理布局 ,巩固“三道防线” ;第三 ,公秘结合 ,重点侦控 ,强化情报调研和专案侦查工作 ;第四 ,转变观念 ,加大投入 ,重视发挥科技手段的优势 ;第五 ,协同作战 ,密切配合 ,形成禁毒合力 ;第六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11.
病例 例1.张××,30岁,社员。因26岁妊娠足月分娩时胎盘滞留而引起大出血,产后无乳。哺乳期后月经始终不潮,毛发脱落,性欲衰退,畏寒怕冷,腰腿酸痛,神疲乏力。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席汉氏病.经用激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属气血双亏,肾阳虚损;法宜补气血,壮元阳。予方:潞党参、炙黄芪各20克、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巴戟天各10克,当归,大熟地,仙灵脾,淡水芸各12克,川芎8克,制附片9克,菟丝子14克,甘枸杞,炒杜仲各15克。10剂。 二诊 服药后毛发脱落减少,畏寒怕冷亦轻,腰腿酸痛好转,舌质淡红苔薄,脉缓而有力。前方加肉桂7克,鹿角胶12克(溶化冲服),10剂。  相似文献   

12.
例1 汪××,女,23岁,未婚,社员,1978年5月25日入院。诉于10天前,始觉两膝关节疼痛,逐渐向上至髋关节,继则疼痛加剧,局部热痛,动则疼痛难忍。检查:体温38.9℃,脉搏84次,血压90/60。两肺(一),心界无扩大,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两下肢活动受限,痛不可近,两髋膝关节红肿灼热。舌红,苔白腻缺津,脉象滑数.化验:白细胞12500,中性72%,淋巴28%,血沉139毫米。西医诊为急性风湿热。病属风寒湿邪,闭阻筋脉,邪从热化,阻遏经络。治拟清热化湿,活血通络,生石膏,生牡蛎各30克,苍术,地骨皮、制乳没、川牛膝各10克,秦艽、木瓜、威灵仙各12克,地龙15克,黄柏6克,蜈蚣2条。2剂。  相似文献   

13.
例1 张××,男,40岁,医生。1979年4月25日初诊:三年前开始发现小便犹如米泔水样,曾经某地区医院诊断为“乳糜血尿”,叠经治疗,病情时有反复,近日小便如脓血状,内挟大小不等的血块,艰涩难下,疼痛难忍,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尿检:蛋白(++++),红细胞(+++),乳糜定性阳性。证属膏淋,乃阴虚火旺、淤血阻滞使然,治宜滋阴潜阳、活血化淤.予生龟版50克,生怀牛膝15克,桃仁、肉桂各6克。服药三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尿检均呈阴性。继以六味地黄汤加减,连服十余剂。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4.
[案1]徐××,男,40岁,大学讲师,1980年元月39日初诊。旬日来因工作未能遂意,心境不舒,始则郁郁寡欢,坐卧不宁,不耐阅读;继则头晕如蒙.每感凉气上泛,遇事辄易联想,化为幻觉。不能自遣。夜少安寐已久。身形如和,前医迭用解郁化痰、降逆安神诸方,恙情依然。刻诊舌淡红平薄心裂,苔细白而燥,脉沉细弦涩而数。素来勤奋治学,心阴暗耗,近加人事怫逆,肝郁气滞,虚风上扰。治宜养阴熄风,舒郁宁神。方子:肥百合30克,大生地16克。白蒺藜、肥知母、麦门冬、黄郁金、柏子仁,合欢皮、朱茯神各9克,炙甘草,炙远志各5克,10剂。每日煎服1剂。  相似文献   

15.
例1 陈××,男,6岁,1978年10月9日初诊。患儿三个月前两下肢有散在对称性淤点淤斑,曾在×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服药无好转,来本院儿科住院服中药一周紫癜消退出院,一周后紫癜复发再来就诊。 现证:下肢紫癜散在对称,大小不等,其色鲜红,同时腿痛,腹部隐痛,今晨大便色黑,小便色黄,神萎纳可,不烧无肿,舌苔薄黄,脉象细数。血小板计数属正常范围。大便隐血 )。尿常规:蛋白( ),白细胞( ),红细胞( ),颗粒管型偶见。证属热邪蕴下,灼伤阴络,血热外溢滞于肌表。治以凉营止血。方用:广角片、玄参、生地炭、杭白芍、地榆炭、血余炭、车前子各9克,女贞子、(?)蓄、白茅根、旱莲草各10克。  相似文献   

16.
先父黄从周为徽州妇科祖传12代名老中医,临证近50年。现就其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经验简介如下:[经行晕厥)李××,40岁,65年3月11日初诊。近三个月来,经量减少,色淡清稀,每逢经汛第3日即发晕厥。发前气短晕  相似文献   

17.
患者张××,男,24岁,合肥某玻璃厂司炉工,无烟酒嗜好,于1977年8月4日初诊。主诉全身皮肤进行性发黑三月余,皮肤干燥,病变部位无痛痒感,经省以上医院多次诊为皮肤黑变病,虽经多方治疗,疗效不好,前来就医。诊之面色黧黯,耳下颈部和两下肢股内侧黑色素沉着较深,整个躯干均现黧黯,牙龈、舌质均见淤斑,苔薄白,脉细涩。证属肝郁气滞,脉络受阻,气滞血淤,治以理气活血化淤。拟予血府逐淤汤加减:川芎、当归、赤芍,红花,桃仁、枳壳各10克,桔梗,柴胡各6克,牛膝、生牡蛎各15克,甘草3克。以本方化裁,随证治之,1978年5月9日患者因工作失意,睡眠不好,头晕体倦,前来就诊时,见面部,躯干、下肢肤色均恢复正常,舌淡红稍有淤斑,以益气化淤兼解郁调理之。1981年5月12日患者因胃痛来诊,皮肤黑变病已完全治愈,几年来未复发。  相似文献   

18.
1.暑邪刼夺血分 李××,男,19岁,社员。1965年8月14日就诊。患者三天前在酷日下劳动,晚即壮热头痛,汗出淋漓,口渴引饮,当地药农给草药一帖(药物不详),其热持续不解,小便极少,延至次日晚,复神志不清,今晨口鼻出血,急邀余诊.见其面赤肢厥,答非所问,胸、背、颈部出现红紫斑点,体温40.2℃,身热如燔,尺肤如灼,脉细微数,舌质绛干。病势险恶,余急投凉血散血、清心开窍之剂,选用余氏犀地清络饮加减。药用:水牛角100克,生地、麦冬各30克,丹皮、赤芍、桃仁、淡竹叶、菖蒲、郁金、紫草各10克,茅根50克,灯芯5寸。日进二剂。服药前先服童便一杯,灌下紫雪月1支。  相似文献   

19.
老师肖波,早年曾师已故名老中医、原芜湖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徐少鳌专修外科。在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医疗经验。笔者有幸向肖老师学习一年,颇受良益,现将其临床验案,择其四则,以就正于同道。 一、附骨疽 刘××,男,5岁。1983年12月12日初诊:右足背漫肿疼痛两月余。两月前右足背逐渐肿胀酸痛,边界不清,活动欠利,曾在某医院摄片诊断为跖骨骨髓炎(片示:右足第三、四跖骨骨皮质明显增厚,骨膜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应用青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月余无效。刻诊:第三、四跖骨处肿痛拒按,面色少华,四末欠温,舌淡红苔薄滑,脉沉细微涩。症缘寒滞脉络,附骨着筋,发为附骨阴痘。治当散寒通滞、温络活血,阳和汤化裁:当归、白芥子,热地、炮姜炭、川牛膝各5克,肉桂4克,麻黄、细辛各1.5克,甘草3克。另冲和膏外敷。  相似文献   

20.
亲历失败     
笔者曾是缉毒部门的一名侦查员 ,以前 ,在与同事赴云南侦查办案的过程中亲自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一个按其罪行可以走上断头台的特大贩毒嫌疑人在“协助”我们办案时“成功”脱逃。今天 ,回顾这次重大的失败 ,总结其中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对于经常与各种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的同行 ,也许会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一、简要案情我们成功地获取了一条极有价值的贩毒线索 ,在柳州市某宾馆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 ,当场缴获毒品海洛因 550克 ,抓获 4名来自云南省临泡地区的贩毒嫌疑人柯××、李××、龚××、罗×× (女 )。经审讯 ,4名贩毒嫌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