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深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实质的认识,以探讨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我们对200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了辨证分型和肝功能多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亚临床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127例EH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肾功能联检(血、尿β2-MG,尿ALB和IgG),并以健康人50例作对照.结果: ①轻、中及重度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指标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程<5年的早期肾功能指标与>5年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中医辨证分型以阴虚阳亢证最多,其中肝火亢盛证肾损害较轻,阴虚阳亢证肾损害有加重趋势,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肾损害进一步加重.结论:中医证候和EH早期肾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着客观化指标的区别,肾功能联检对高血压并发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6年3月至2001年3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65例,临床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丁锷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专究中医骨伤科疾病50余载.丁老根据临床表现将颈椎病分为痹痛型、眩晕型和痉症型3型,根据分型辨证治疗颈椎病,形成龙琥定痛丹、消瘀接骨散、颈椎活血胶囊、桂龙活血止眩汤、熄风活血汤、散结活络汤、龙马穿山散等经验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中医证型分布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0例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SG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肝胃不和型(n=38)、脾胃湿热型(n=22)、脾胃虚弱型(n=46)、胃阴不足型(n=29)、胃络瘀阻型(n=15).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并收集患者的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的相关资料,探讨CSG中医证型分布与H 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SG患者H p阳性率以脾胃湿热型和脾胃虚弱型最高,且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白相多见于脾胃虚弱型,血管透见多见于胃阴不足型,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多见于胃络瘀阻型,且各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炎症多见于肝胃不和型,中度炎症多见于脾胃虚弱型,重度炎症多见于脾胃湿热型.结论 CSG中医证型分布与H 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魏福良以辨病为纲,辨别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征,确立疾病诊断;以辨经为络,明晰经络归属;以辨证为法,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邪阻络、气血瘀滞经脉、气血两虚夹瘀、气阴两虚夹瘀、脾肾阳虚夹瘀、肝肾气血亏虚、痰湿凝阻经络诸型。辨病、辨经、辨证结合取穴治疗颈椎病可辨清病位所在、脏腑归属、经络定位、证候区别,使针灸操作应用更规范,选取穴位更精准,补泻方法更明晰,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M235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EH患者120例,辨证分型分别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并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筛选2周内无服药史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标准化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测定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中医证型与SBP、DBP、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的相关性.结果 入选EH患者471例,因症状轻无法辨证分型者94例(20.0%),4种证型中以痰湿壅盛型最多(154例,32.7%),其次为肝火亢盛型(108例,20.9%)、阴虚阳亢型(70例,14.9%),阴阳两虚型最少,仅45例(9.6%).肝火亢盛型男性患者多,而阴虚阳亢型和痰湿壅盛型女性患者多.各证型间年龄、SBP、DBP、FPG有显著差异,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患者上述指标依次升高.痰湿壅盛型患者BMI、TC、TG升高.结论 轻中度EH以痰湿壅盛型最多,阴阳两虚型最少,不同证型患者年龄、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不同.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患者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SCA的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59例来自安徽地区的家族性或散发性SCA患者的基因型,以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为对照。对这些SC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其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59例SCA患者有17例检出SCA-3基因亚型,有7例检出SCA-1基因亚型。上述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肾精亏虚型、脾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肾虚血瘀型4种,且以肾精亏虚型和脾肾两虚型为主。其中SCA-3基因亚型患者与脾肾两虚型相关,而SCA-1基因亚型患者与上述证型均无相关性。结论 研究初步证实,不同基因亚型的SCA患者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相关性,SCA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应有其相应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