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就是说,必须围绕这三个“最...  相似文献   

2.
马克  刘岩 《新长征》2011,(8):12-1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丰十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T程,必须把握好突破口和着力点的选择。当前,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当代贵州》2011,(17):6-6
胡锦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  相似文献   

5.
郝会龙 《奋斗》2012,(2):22-23,2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和省委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我们从齐齐哈尔市情实际出发,提出了“坚持以发展为前提、道德为引领、  相似文献   

6.
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力度,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动因。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见的总体要求,当前在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力度,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些社会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是当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矛盾易发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必须充分发挥思想导向机制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顾华详 《唯实》2012,(4):67-71
法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依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构建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稳定的法治机制,构建保障公共安全预警防控体系高效运行的法治机制,构建强化宗教事务和虚拟社会管控的法治机制,构建并强化各部门联动共抓、共同维护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责任机制,确保依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并且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1,(7):23-25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现阶段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好这三个“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如何按照胡总书记提出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开展好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无疑是摆在全党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紧密结合本地区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和推进本地区的创新社会管理事业,既是党中央的期望,更是人民群众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2,(18):4-6
法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转变领导方式的有效途径,增创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提升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大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稳定的根本之策,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市方略,深入推进法治长沙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格局与方式的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息息相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遵循现代法治演进规律,以权利保障和权力规范理念指引社会管理。这就要求以法律制度为保障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以法律方式为基本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制度,社会管理建设才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杨艺文 《前线》2008,(9):29-3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农永文 《湘潮》2013,(2):42-43,4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采用民主的方式,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同时要注重法治功能的发挥,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郭慧 《理论导报》2012,(1):48-48
201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综观之,中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管理当然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之下进行。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好坏成败,  相似文献   

17.
张孝赤 《学习月刊》2011,(20):71-72
2011年是中国的社会管理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诸多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凸显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独立成篇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阚道远 《唯实》2012,(11):81-84
"税感时代"的涉税群体性事件正在增加,这不仅干扰税收征管,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存在演化升级为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和政治事件的可能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对涉税群体性事件进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化解涉税矛盾纠纷,营造和谐征纳关系,是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韩丽丽 《前线》2014,(3):41-44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过去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方法已无法充分应对,对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都提出了巨大挑战,成为当前社会管理亟待破解的难题。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这是增强社会管理活力和效率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在理念、制度、模式和参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必须积极树立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并加强理论研究、比较分析和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