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策入宪昭示着现代国家将政治问题宪法化的一种基本趋向,但也面临着源自宪法规范自身的一些技术性难题。从法理上看,基本国策条款作为宪法条款的一种类型,既不同于传统政治学意义上的国策或政策,也不同于一般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条款,它应当具备根本性、可持续性、中立性、规范性等特征。关于基本国策条款的效力根据,各国亦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界说,亟需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语境和国情进行具体分析,方能获得确定性的证明。就我国现阶段而言,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基本国策内容涉及到国家政权、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文化等多个方面,表现为不同性质的宪法条款,各自具有不同的宪法效力。但是,这种零散、冗杂、失衡和无序的结构,加上基本国策条款自身所存在的弱规范性等缺陷,亟需完善。基本国策入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应然之义。在此基础上,应着力解决好基本国策应如何入宪、基本国策究竟如何落实,以及宪法的效力究竟应当如何强化等具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初探梅荣政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所谓基本国策,系指国家重大的关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乃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政策。正是因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它已被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3.
人口过多是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党和国家三代领导核心高度重视我国的人口问题,大力倡导实行计划生育,将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依据国家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相继制定了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我省也加快了对计划生育的立法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4.
《人大建设》2009,(4):55-55
张义清近期在《社会主义研究》杂志撰文认为,国策入宪昭示着现代国家将政治问题宪法化的一种基本趋向,但也面临着源自宪法规范自身的一些技术性难题。从法理上看,基本国策条款作为宪法条款的一种类型,既不同于传统政治学意义上的国策或政策,也不同于一般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条款,它应当具备根本性、可持续性、中立性、规范性等特征。关于基本国策条款的效力根据,  相似文献   

5.
《人权》2002,(1):58-58
生育政策 第2条规定:“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第18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  相似文献   

6.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情况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政策文件、队伍配备、考核指标和政策协调等制度化——非制度化框架的分析,发现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中制度化保障程度较差的,这导致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往往成为一种"口号"型政策。文章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了完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机制的政策建议:国策上位、保障健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之一。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政权、维持社会稳定、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始终把救灾防灾政策,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荒政”,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8.
夏朝民族政策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形态,在其形成伊始,就面临着如何处理同周边古代各民族群体关系的基本问题,而民族政策即成为夏朝统治者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手段和策略。本文拟就其民族政策的模式、功能、效用作一定探究,并教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正>伊朗人口控制政策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控制速度和效果,还在于它是在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一个拥有崇尚多子多孙的大家族传统的国家取得了成效2010年7月,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宣布河南省总人口超过1亿人,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如果不是中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这一天将会提前几年到来。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口问题业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由于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不同,地区发展也不均衡,各国采取了不同的人口生育政策。伊朗作为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却是鼓励计划生育的国家,并在正式施行计  相似文献   

10.
解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研究,理论讨论当然重要,同时,从公共政策方面进行探讨也很有必要.由于基本国策具有全局性和统领性的政策特质,因此,无论是对政策问题的认识,还是对政策精神的理解,以及政策目标的设计、政策实施原则的确立等,基本国策都包含了较深刻的思想性内容.政策思想具有实践观念的意义,它与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但对实际生活的影响非常直接.理清"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政策思想,对推进这一国策的执行意义十分积极.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国策的价值选择、目标体系、实施原则,以及与法律和具体政策的关系等方面,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包含的政策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家语境下的民族认同利益,首先表现于民族国家的利益,这种利益通过民族政策体现出来。每个国家的民族政策都有自己的特色,每种民族政策都蕴含着或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实质上是政策主体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否成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民族政策的合理性;另一个是民族政策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只有政策主体对国内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的性质、地位、发展趋势等有深刻的认识,而且价值取向合理,能够将民族的局部利益同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将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民族政策。而政策是否能够得到不折不扣地实施,关键在于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行政的效率和所能支配的政策资源数量。研究国家语境下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把握民族国家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的政策倾向,重视多民族国家认同利益的政策关照,是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本身是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56个民族的基本认识和熟悉党的民族政策是从事民族统战工作的必要前提。除了要掌握各个民族的基本知识外,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中华民族的构成、民族关系和格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与时俱进的变迁与发展是培育少数民族新型公民的需要,是构建少数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基础条件。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桥梁和纽带。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变迁的内容与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政治内意,即通过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动员少数民族同胞凝聚共识,推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鉴于调控的重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是微观经济变量在宏观上的反映,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将宏观经济政策分解为宏观财政政策的微观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微观化.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是指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倾向,将宏观经济政策分解为作用于不同受控客体的有差别的经济调节参数.目前我国应该在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使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中共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和战略转型的解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方法与具体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从核心价值引领,道德文明素质支撑,文化生活保障,文化创造提升,文化产业驱动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些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可以分为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三者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有机体系。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又可分为积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消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既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几年来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以及新思维下的政策方针的总结,论证了大陆对台湾影响力投放是战略与策略的结合点,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台战略和策略的新发展。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力投放政策将对两岸关系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化和国家竞争力的概念进行定义,测算了我国信息化水平对国家竞争力主要指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对策,并对信息化与国家竞争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反恐背景下当代中国民族分裂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再一次表明:在当代我国民族问题中,分裂主义的存在及其破坏活动是带给国家政权最直接、最强烈冲击的一种现实威胁。目前对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与稳定产生威胁的分裂主义势力主要有东突势力、达赖集团。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存在。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等特点,而民族分裂活动的治理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系统工程。随着国际局势特别是我周边国家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逐渐呈上升趋势,我国反民族分裂斗争必然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变化、新的方略。从宏观上看,需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相似文献   

20.
政策工具是政策的构成要素之一,政策工具选择正确与否对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至关重要。一直以来,公安政策工具倾向于使用传统强制性工具,主要包括管制、直接提供、强制性措施。这些强制性公安政策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也有缺乏灵活性、抑制社会活力,容易引发社会抵触情绪,产生官(警)民冲突以及容易滋生特权及权力寻租现象等弊端。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公安政策工具,在公安改革的过程中积极采用自愿性的公安政策工具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安政策的执行力,而且是完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自愿性公安政策工具主要有家庭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签约外包、公私伙伴关系、市场。选择和适用这些公安政策工具,必须以有利于实现公安政策目标为基本标准,注意政策工具自身的特征及其适用的环境,遵循政策工具选择及适用的合理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