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性经济和金融危机之后,使这一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仍在继续发酵,甚至有恶化的可能,对此,我国的宏观调控不仅要考虑国内因素,同时又要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跳出这个“怪圈”,既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中国在走向世界性经济大国征程中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向政治大国方向转换。日本政府更加迫切地要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政治指导力和影响力。该战略以提高本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扩大对世界的影响,并尽可能增强与其经济大国实力相适应、参与世界政治事务的能力为主要内容。这给冷战后的...  相似文献   

3.
中日"世界工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上世纪一度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的商品犹如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于是人们议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制造”的量尽管可以与以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工业国相提并论,但在质的方面却难以乐观。为此,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要真正实现“大国崛起”,不仅要以经济崛起作为支撑,更需要以文化崛起作为持续发展力,需要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何重新为世界所认识,有赖于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发现东方。并以“文化输出”这一具体实践,将中国文化的新世纪阐释传达给世界。因此,应通过提升个体的文化修为,促使民族文化逐渐走向自觉自信,使中国文化“再中国化”之后获得新能量和普世性,在与西方优秀文化差异性互补中,成为真正的大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站在时代前语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判断。将这一思想置于具体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就要求经济社会活动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创新的动力源,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产权视角分析我国的公有制企业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出明确的产权归属方能刺激企业的科技创新。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提高。我国目前的GDP总量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这已经意味着我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但是从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拥有核心技术来看,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目前世界上大量“的生产车间”转移到中国来,主要看重的是中国劳动…  相似文献   

6.
邹东涛 《理论前沿》2008,(10):17-19
本文分析了“经济起飞”的基本理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虽保持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但仍处在“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要十分警惕国内外出现的夸大和高估中国经济实力及其世界地位的倾向,客观评价中国经济实力,保持清醒的国家和国民意识,“低调起飞”、“理性崛起”,外敛制胜锋芒,内练崛起苦功,稳扎稳打地推动经济起飞和中华崛起。  相似文献   

7.
3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然而,我们的文化地位却与经济地位不成比例,文化的影响力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影响力,这无疑使我们的大国形象受到影响。2009年4月19-21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联合主办的“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国际高峰论坛于杭州成功召开。与会专家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美日韩众多高校和研究单位,分别从文化、哲学、历史、文学、伦理、语言、传播、教育、宗教、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对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 指出:“加快开发西 部地区,要有新的 思路”。研究探寻 这一“新思路”,是 “西部大开发的前 瞻性和基础性的工 作”(中共陕西省委 书记李建国同志 语,见《陕西日报》) 2000年 1月 19 日)。准确全面地 把握西部大开发 “新思路”,从“开发 哲学”层面慎密思 考当代中国西部大 开发面对的国内外 经济、政治、社会和 文化新格局等等, 一方面汲取国外开 发落后地区的经 验,同时根据当代 中国的特点加以改 造,超越国外“旧思 路”,另一方面又汲 取中国改革开放以 来沿海的成功经 验,并根据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9.
我国理论界关于经济哲学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兴起了一个新的学术兴奋点———经济哲学。我国理论界对此展开了广泛讨论。这个新学术热点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呼唤,是当代哲学和经济学不断交融的必然。高科技产业的兴起,知识经济的来临,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经济因素的显突,这一切向我们召示:哲学家不能再淡漠经济学,应通过经济学去更贴近现实,更好把握时代脉博;经济学家不能再拒绝哲学,应通过哲学提高理性思维,深刻揭示复杂变化的经济本质。哲学和经济学“联姻”,建构经济哲学,已成世纪之交一项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结构转型具有三大构成要素:目标模式、转型条件(初始条件和终极条件)和过程方式(实现路径),“大陆型经济”模式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样本和目标方向,“大陆型经济”具有大国经济、可持续经济和内源性经济的三大内涵特征,中国向“大陆型经济”转型中存在初始条件向终极条件转化的路径梗阻,传统的路径依赖(东亚模式)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路径梗阻的表象,深层原因在于政府干预下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确认是中、西、马三家哲学对话的前提,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使三家对话成为必要,而共同的“入文关怀”则使三家对话成为可能。中国哲学如果要与西、马开展对话与整合,必须使民族性融入现代性的价值体系之中,再用“文化再解释”的方法使现代性取得民族性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和平崛起”走的是和平的发展道路,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一个追求国家之间互利互惠,共同进步的大国,一个提倡世界和谐发展的大国,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力提高13亿人口民生水平的大国。是一个已经对世界担负起大国责任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跃升的平台期。一方面,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工业化道路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新一轮的国际信用危机对世界产业分工立体化产生明显的加速效应。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多元复合转型特征愈加突出,一系列诸如“教育鸿沟”、“数字鸿沟”、“就业机会鸿沟”、“文化鸿沟”等问题日益凸显。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举措,发展创业型经济与构建创业型社会是经济与社会领域中的又一次创新与革命,它们将成为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知识化双跨越有力的起跳器,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性战略选择。但是中国发展创业型经济也面临重要挑战,主要是创业环境的整体状况不太理想,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还需要社会各界做出更多的努力,从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诸多角度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推动创业型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在2010年全面恢复增长,但由于各国经济政策不能协调一致,致使全球金融和商品市场剧烈动荡,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甚至有陷入“二次衰退”的危险。其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快。世界经济“两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但“两极化”并不意味着国家间冲突会必然加剧。现代世界发展大势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经济是主流,政治必将越来越从属于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需要对不同阶段性发展而制定不同的能源政策。文章通过对过去近四十年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对美国等经济大国的能源和经济增长进行阶段性回顾和分析来说明能源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可以吸取和借鉴一些国外发展的经验及教训,同时我们与国际社会一道,也承担着共同应对世界能源资源紧张及全球变暖等严峻挑战。如何变挑战为机遇也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和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 维护生态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低碳能源供应系统是21世纪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人类能源演化递进的规律就是从高碳向低碳再向无碳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国已确立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必将为维护世界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大国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外交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以来,美国以反恐打恐为主题强调了大国合作的外交战略。新世纪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外交局面逐渐形成主流:21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都揭示大国外交的必要性,中国的新世纪外交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大国外交,树立大国意识,从而最大化地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良性国际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当然,中国推行大国外交要以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原则为基础,更要警惕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然而,我们的文化地位却与经济地位不成比例,文化的影响力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影响力,这无疑使我们的大国形象受到影响。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因素固然重要,但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却是文化,  相似文献   

20.
英国“日不落帝国”虽然已日落西山,但余晖还没有完全散尽,其文化和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还保持着强势的态势,英国凭借着殖民时期留下的文化遗产仍然对现今的世界产生着源源不断地不可磨灭的文化软实力印记。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经济上已是一强,而要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仍绕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研究英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对于志在走向文化大国的中国具有十分深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