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基层党务干部,专门做思想政治工作。没想到,搞了十几年的说服教育,如今“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连我自己都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2.
就我没白吃     
周末,我们多年未见面的高中同学要在天安酒店搞一次同学聚会。毕业后,好多同学都混得有模有样,我却在一家工厂当制图员,每月和丈夫一起靠着不多的收入撑着一个家。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学们的一片盛情。走时,丈夫正在帮儿子复习功课,儿子就要上初中了.为了上一所好中学,这段时间丈夫没少操心.到处托人,至今还没着落呢。  相似文献   

3.
耕耘与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1997年调到公司纪委的。当时妻子对我说:“都什么时代了,还去搞纪检工作,得罪人的差事,搞没搞错?”我不明白搞错没搞错,反正领导一句“组织上经过认真考虑,你适合干纪检工作”就让我感动不已——有什么比得上得到组织上认真考虑后的肯定。就这样,我从一名企业报记者“投笔从戎” 成了纪律检查工作者。 过去当记者,主要是歌颂别人,人家也高兴,因而工作比较顺利;而纪检工作,职责所在,主要任务是查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有时真是费力不讨好。从事纪检工作5年来,忘不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刁难、冷脸、威胁和被调查人员利用同个别领导人的特殊关系以权发难的经历。对被调查人的不配合和威胁,我不会动摇和妥协;  相似文献   

4.
胡双庆 《廉政瞭望》2010,(13):65-65
父亲干了一辈子,临退休还是个普通工人,一官半职都没混到。跟他一届的老牌大学生,哪个不是做了厅长、处长的,而且都将自己的子女们安排得妥妥当当、风风光光,他倒好,就在我即将下岗的紧要关头,也没肯站出来帮我说半句话。我下岗后,父亲也没去找过任何同学、朋友拉拉关系,开个后门。还是我自己在一家小工厂找了份临时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汪金友  贲迅 《前线》2008,(4):58-58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制定了10条“家规”,具体内容是:“1.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我,只能出差顺路来看看;2.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3.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丁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我代付伙食费;4.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5.不许请客送礼;6.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7.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8.生活艰苦朴素;9.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10.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6.
一说起我在中日合资企业做党支部书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在这样的单位开展党组织活动一定很难吧?而我总会笑笑回答他们说:“阻力肯定是有的,但并不难。因为我一开始就让日方管理人员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我们搞党组织活动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他们并不干预。当然,我们也不会让党的活动耽误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非公企业做书记,最大的困难一是没有时间,二是缺少经验。非公企业要想搞个活动,把所有的党员聚集到一块非常难,即使是在休息时间大家也都很忙。尤其是我们这个支部,高层管理人员比较多,主管以上的党员占了一半还多,这就给我们在时间的安排上造成了很大困难。但无论时间多么紧张,该做的工作也得做。  相似文献   

8.
28、爸爸的生日清冷寂寞说起生日,爸爸从来不主张搞什么祝寿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家里人和工作人员一起聚聚。我的记忆中,爸爸的生日好像没有大操大办过。解放初期,我到爸爸身边的日子还不算太长,对爸爸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不太了解。因为爸爸的生活习惯与我们不同,他一般情况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所以我们参加爸爸生日活动的机会也不是很寿的日子,按说是应该好好庆祝一番的。中央一些领导人、爸爸的卫士、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曾多次提出要为爸爸做寿。但都先后被爸爸谢绝了。爸爸不是说:“穷人家从来不做寿。”就是说:“做一…  相似文献   

9.
从搞团的工作到搞党务工 作,我在霍州矿务局工作 26年,做政治工作几乎没有间断过。1996年初,我由兼职党支部书记改任专职。在担任党支部书记五年期间,所在支部年年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我个人年年获得局级荣誉称号。回顾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历,我认为企业里的党支部书记应当做“三种人”。 一是要做政治上的合格人。首先要把学习作为自觉行为,工作再忙。业务再多,学习不能放松。我在学习方面,平时“三必看”即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必看,《人民日报》必看。《人民日报》的重点文章仔细阅读后,还要保存…  相似文献   

10.
陈甲取 《党课》2014,(2):71-71
一位经商的朋友跟我抱怨说:“我太忙了,每天忙不完的生意、做不完的工作,我没时间看书、旅游,也很久没给自己放假了,就连答应跟老婆度假,都因为忙碌而一再推迟。”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申请入党人,同我一起递交入党申请的三位同志都比我工作年限长,其中有一位还是部门领导。虽然工作中我积极肯干,业绩也比较突出,但总觉得与其他申请人比起来,自己优势并不明显。我觉得,组织上会优先考虑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我只能往后排,所以最近自己工作的劲头儿比以前有所松懈。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太好,但应该怎样做我心里也没谱,您能给我出出主意吗?  相似文献   

12.
《党的文献》2012,(4):10-12
青年团做什么?如何做? 这个问题,我们发言权很少。今天我只说一点感想。青年工作,要集中用几句话说清楚很难。过去搞运动比较集中,搞土改就搞土改,搞镇反就搞镇反,党搞这个,团也搞这个,这还好办,社会主义改造时,这个问题也比较好办。  相似文献   

13.
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说实话,开始我有些没太在乎。要求我们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我自以为入党31年,什么错误也没犯过,工作表现也很好,党章哪一条我违反了?有什么呀?别人都在搞党性分析,我却找不到存在的突出问题,也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只好到处看  相似文献   

14.
张茂清 《党建文汇》2002,(10):43-43
有个女孩高考落榜,工作没找上.一气之下,学做豆腐。她想,成绩不理想,误了前程,这豆腐再做不好,我简直成废物了。于是,她在工艺上狠下了功夫。那地方是个千把人口的小镇,早晨第一个喊卖豆腐的就是这位姑娘,天长日久,很多人家连钟表都不用了,干脆听姑娘喊卖豆腐时起床,她成了小镇的报时钟。姑娘勤快,豆腐做得细心,这就多了不少回头客,一天做一推车不够卖,就做两车。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辽宁五一劳动奖章”,陆璐这几年收获了不少荣誉。当问她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她说:“其实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不过是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而已。”无私助推优秀工人“真没啥好说的,老人带新人,不都是应该的嘛,他不懂,问我,我就回答,就这么简单。”锦州市要评“金牌师徒”创新创效奖,需要撰写个人事迹,  相似文献   

16.
"我的支部工作年年有规划,月月有布置,周周有研究,三天一号召,半月一检查,声势也造了,宣传也搞了,没比先进支部少做啥,可为啥别人先进我就先进不上去呢?"可以说,这是困扰将近70%支部书记的老大难问题(据统计,70%的党支部不是先进党支部).虽然个中的原因很多,但我要问一句:支书同志,你的工作做没做到"点儿"上?"点儿"就是"个别";做到"点儿"就是"个别指导",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辽宁省开原县人,1928年生,满族。原名罗兆男,意为"预兆再生一男"。母亲在生了大哥罗颖都后,连着生了4个闺女,3个姐姐加上我,没想到两三年后还真生了小弟罗正都。小时候我和小弟吵架,我常得意地说:"没我,就没你。"1946年为方便从事地下工作,我化名为丁兆,一直沿用至今。我们罗家人口众多,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在找出路,入党、参军、搞科研的都有。10个兄弟姐妹中,9名离休干部,8名共产党员,其中4位是搞地下工作的,4位是参加解放军的。我们这一大家子是那个时代千百万普通家庭找活路、找出路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笔者认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首先要有理念创新、工作创新和思维创新。一、把握重点,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既是一个无穷大的概念,又是抽象的和无形的工作内容。要按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心里做,让宣传内容成为群众愿意听的好故事;要把握时代主题、群众思想脉搏,更好地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治家     
冯梅 《党史天地》2008,(3):48-48,52
周恩来是我们党和政府廉洁的典范。解放初期。他把亲属召集起来开会,说:“旧社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是新社会了,不能搞旧社会的裙带关系,我是人民政府的总理,共产党的总理,是干革命的,不能有私心,不能徇私情。如果我介绍亲朋好友到各部门任职,就可能上行下效,造成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形成一股不好的风气,危害极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周恩来在20多年的总理生涯中,周家逐渐形成了10条家规:1、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望;2、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3、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4、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5、不许请客送礼;6、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7、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8、生活要艰苦朴素;9、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10、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福建一农民捡到了一张名为林阿香的身份证,然后想办法搞到一份官员名单,再到银行开设账号,然后以“三陪小姐”口吻给官员写信要钱:“您曾跟我说过,遇到困难时会帮我的。希望您收到信后五天内,往下面这个账号汇3000元钱来。如果这么一个小小要求您都做不到,我是什么事都可能去做的。”结果是有148个官员上钧,陆续汇来的钞票达37万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