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09年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我国自然环境保护中的重中之重。但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认识。他说:“(自然界)起决定意义的有三大生态系统。一是以森林为主体的陆地生态系统。二是湿地生态系统。三是海洋生态系统。这三大生态系统决定着地球的健康长寿。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到海洋系统一个过渡地带。这个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数据     
《时事资料手册》2008,(2):123-123
“世界湿地日”1971年2月。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在伊朗签署。国际湿地组织1996年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2年的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具有独立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鸟类的天堂,野生植物的宝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湿地概念、分类及作用地理学意义上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库塘等自然湿地,也包括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4.
高峰 《政协天地》2013,(8):45-45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湿地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遭到破坏的程度已达40%~50%。不仅如此,几乎所有一般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都已经丧失了。  相似文献   

5.
湿地的呼唤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抵御灾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福建拥有丰富湿地资源,但湿地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天然湿地正面临着更大的威胁,湿地保护呼唤立法。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淡水之源、"地球之肾",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是健康生态、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湿地是生态产品的重要生产者和提供者中国湿地3848万平方公顷,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中国的湿地提供淡水资源2.7万亿吨,占全国水资源96%;提供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净化功能,许多城市都把湿地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最后措  相似文献   

7.
文学 《中国减灾》2004,(7):55-55
乍提起湿地,很多人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如果换成我们现代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货币语言,也许更能加深您的印象。 目前,全世界约有湿地5.14亿公顷,加拿大湿地面积居世界首位,约有1.27亿公顷,占全世界湿地面积的24%;美国1.11亿公顷,之后为俄罗斯,中国湿地面积约3848万公顷(包括稻田和人工湿地),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刘波  刘振亚 《群众》2023,(4):49-50
<正>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作为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的基因库",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美的自然形态之一。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全省内陆海岸全长约184公里,海岸沿线有许多海湾、岛屿和  相似文献   

10.
《政协天地》2014,(2):23-23
从近期省政协组织的调研、考察情况看,湿地生态系统的"肾功能"已严重退化。一是湿地面积锐减。受围垦、修堤筑坝等影响,2010年全省湿地面积比2000年减少9万多公顷;二是生态功能衰退。受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影响,泉州湾、沙埕港、闽江口、罗源湾等部分滨海湿地水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闽江、九龙江、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14,(Z1):23
从近期省政协组织的调研、考察情况看,湿地生态系统的"肾功能"已严重退化。一是湿地面积锐减。受围垦、修堤筑坝等影响,2010年全省湿地面积比2000年减少9万多公顷;二是生态功能衰退。受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影响,泉州湾、沙埕港、闽江口、罗源湾等部分滨海湿地水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闽江、九龙江、晋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14,(3):40-40
近年来,黄河湿地采石挖沙从小浪底往下游,逐步泛滥,甚至有的采沙场建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内。仅核心区的黄河两岸散布着孟州、吉利、孟津共七八家采砂场长年进行采挖,每家都有十几条采沙船,过度采石挖沙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致命的:一是黄河湿地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嫩滩、河心岛等逐渐消失;二是野大豆等部分湿地珍贵保护植物遭到了破坏;三是适合湿地候鸟生存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机器的噪声,人为的干扰等等严重影响了湿地候鸟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刘晓颖 《创造》2015,(11):60-62
云南湿地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但由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脆弱.随着人口增加,历史上不合理的湿地利用方式和外来有害生物危害,使一些湿地生态不堪重负,自然湿地面积萎缩、污染,"高原之肾"面临生态破碎化.  相似文献   

14.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衡水湖,她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华北平原上亭亭玉立,她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令京津冀都市圈的湿地生态系统熠熠生辉。2003年6月,她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便享有了“东亚蓝宝石”、“京南第一湖”、“京津冀最美湿地”等美誉。  相似文献   

16.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2,(10):48-50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气候调节、环境净化、物种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基础。我国湿地类型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总面积为3848.6万公顷,  相似文献   

17.
吴涛 《福建通讯》2002,(7):33-34
湿地是指水深6米以上浅水区或滩涂土地,它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它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防洪排涝、净化水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功能。我省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如今湿地却受到人为的严重破坏.如何抢救性保护湿地资源.是福建生态省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孙钥  哲生 《浙江人大》2012,(6):46-48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2012年5月30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明确了各级、各行业的管理权限,并对破坏湿地的行为规定了查处办法。湿地是"地球之肾""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中的"艳遇",春天里的西溪湿地就有。在它最绚丽的时节,随着荡漾的水波驶进密林深处,驶过的每一个转角,拐入的每一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2,(5):102-102
湿地包括沼泽、泻湖、泥炭地等。虽然覆盖率低,但对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气候和水循环等具有重要影响,被誉为“地球之肾”。由于湿地种类繁多,且分布分散,从热带地区到北极圈均存在,因此量化其季节性变化和每年面积变化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20.
袁帅 《小康》2023,(1):50-51
<正>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迅猛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我国湿地面积萎缩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且在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