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定荣 《党史纵览》2003,(11):18-19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古河镇。 古河镇地处安徽省东部的和县、含山、巢县、全椒四县交界处,是国民党第五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1939年12月下旬,日军第六师团团长谷寿夫集中日伪两千余众分数路向滁县全椒地区“扫荡”。深入皖东敌后抗战的新四军四支队驻在全椒县周家岗,支队司令员徐海东根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指示,率领四支队第七、第九两个团奋勇抗击,取得了有名的周家岗反“扫荡”胜利,九团一举收复了古河镇。国民党第五专员公署专员李本一在日军进犯下,率部不战而逃,而对新四军则蓄意制造磨擦。徐  相似文献   

2.
1941年夏,日军纠集十几万人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在敌人的疯狂“扫荡”面前,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  相似文献   

3.
1939年11月底,刘少奇到达皖东,先后听取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第四支队代司令员戴季英、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中共苏皖省委书记刘顺元、中共豫鄂皖边区区委书记郑位三等人的汇报,找了部分干部座谈,视察了一些部队,阅读了有关文件。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了解,刘少奇感到皖东的情况比他原先知道的还要严重,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敌情严重。据谍息和多方侦察,近日,敌人从南京、明光、蚌埠等地抽调了ZOOO多名日伪军进驻滁县县城、全椒县城和沙河集,驻巢县的日伪军近千人经含!IJ侵入古…  相似文献   

4.
<正>1941年夏,日军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顺手牵羊地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反"扫荡",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  相似文献   

5.
1941年夏.日军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为了反“扫荡”,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水网湖荡地区十八固马家庄。区委书记将刘少奇安排在马庄乡农救会主任马玉甫家。  相似文献   

6.
徐海东(1900年-1970年),湖北省黄陂县人,窑工出身。1925年入党,参加过北伐和黄麻起义。自代理排长一级级干起,解放前曾任红15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解放后一直养病。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主席多次说过:“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东快马加鞭去见毛泽东 1935年9月20日徐海东指挥红十五军团,在陕北劳山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一举歼灭敌人一一O师三千多人,取得了大胜利。此时也正是徐海东等人焦急盼望中央红军到来的时候。 …  相似文献   

7.
巢湖是革命老区,党史资源丰富。巢湖是党领导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新四军第七师是战斗在皖江地区的主力部队。皖南事变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和根据地实行了疯狂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四军第七师肩负起反“扫荡”、反磨擦对敌作战和经济建设双重任务。经济建设从开展减租减息、支援农业生产、举办水利,到发展贸  相似文献   

8.
1941年冬,日军调动了5万人马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山东我根据地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在艰难困苦的50天反“扫荡”斗争中,留田突围是最惊险的一幕。当时,八路军115师的战斗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营,敌我兵力对比为300:1,但我军最终不费一枪一弹、不伤一兵一卒,从敌人眼皮底下成功突围,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中共虽很早就认识到皖东在华中抗战中的战略价值,但因对鄂豫皖边的特殊关注而又呈左右观望之势。武汉会战后,鉴于桂系在大别山站稳,各方才开始推动江北军政力量向皖东集中。新四军军部关于江北部队集中皖东的共识,是1938年底张云逸北上与皖省当局协商后逐渐形成的。中央层面关于江北部队向东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则延至1939年4月方始确立。稍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设立及高敬亭事件的落幕,为经营皖东奠定了基础,也确定了皖东作为“华中武装力量领导中心”之地位。刘少奇率中原局进驻皖东,虽感到皖东已失最佳时机并提出“向苏北发展”的替代方案,但在具体推进中又发现缺乏皖东的巩固,“发展苏北”也难有着力之点,转而聚力经略皖东。  相似文献   

10.
房列曙 《党史纵览》2023,(12):29-30
<正>马家园战斗,是全民族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安徽省南陵县城东北马家园地区,进行的反击日伪军“扫荡”的一次作战。1938年秋,日军为保障其溯长江西犯武汉的航道安全,不断派兵对安徽境内长江以南地区进行“扫荡”。10月7日,新四军第三支队受命接防青弋江西岸的西河镇一带,与国民党军协防青弋江,担负湾沚、南陵之间的夫子决、马家园、红杨树至西河镇一段阵地的防务。  相似文献   

11.
徐海东将军高大壮实,面圆耳长,虎背熊腰,望之如泰山压顶。毛泽东谓徐海东将军:“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蒋介石视徐海东将军为“文明一大害”,曾发通缉令:“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投诚我军,当赏洋十万。凡击毙其他匪,当予适当奖励。”(《西行漫记》)后,徐海东将军入晋,阎锡山亦发通缉令:“凡击毙徐海东者,赏洋五万元。”徐海东将军闻之,自摸后脑勺曰:“阎老西不如蒋介石,太小气了。”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10)
1940年后,日军加强了对苏北战场抗日力量的"扫荡",新四军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屡次打破日军"扫荡"。在这种情况下,日军针对新四军的作战特点,对"扫荡"战术进行调整跟进,但在实际运作中却陷入了三种无可避免的作战困境:战术失去体系化、战局失去主动权、战略失去灵活性,此类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民战争面前侵略战争必然失败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3.
顾保孜 《湘潮》2005,(5):18-21
第一次“让官”:由团长改任副团长徐海东是一员出了名的猛将,在战场上,他常常挥舞着大刀率先冲入敌阵,战士们见了勇气倍增,敌人见了胆战心惊。后来“徐老虎”的威名也就不胫而走。1932年2月初的一天,漫天大雪,寒风凛冽,在河南潢川县附近的豆腐店一带,红四方面军与敌人展开了恶战。敌第二师、十二师、七十五师、七十六师等部共20多个团,从河南向红军压来。当时陈赓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师长,徐海东当时任三十六团团长。陈赓早就听说徐海东是一员猛将,特别能打仗,于是,他把徐海东团摆在敌人主攻方向。令徐海东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残酷,…  相似文献   

14.
(22)敌后军民 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停止了战略性进攻,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面对此种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的“扫荡”,在1939年和1940年的两年中,仅华北地区日军大规模的“扫荡”就有109次,使用兵力总计在50万人以上。1941年至1942年是敌后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在  相似文献   

15.
“据我得到的情报,你们这支队伍被包围了。”这是一九四六年五月下旬的一天,我们新四军三师(黄克诚师)七旅来到东北不久,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同志给我们营以上干部作报告时的开场白。我们被包围了?谭主任带来的这个敌情,可真把我们吓坏了。大家齐刷刷地向  相似文献   

16.
正1939年12月的一天傍晚,滁县地下党送来一份情报:"明晨,方边联队长经珠龙桥、施家集,到周家岗一带,寻找新四军主力。"时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4支队司令员徐海东得到情报后,对几个团长说:"等鬼子们来了再说吧。"见徐海东不慌不忙,4支队的几位团长一个个疑虑重重,心里挂着大闷葫芦。看鬼子自残第二天上午,徐海东命令部队撤退,他说:"鬼子来势凶猛,扔点烂衣服、破鞋子,赶快  相似文献   

17.
《党史纵览》2001,(3):54-55
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徐海东将军,高大壮实,面圆耳长,虎背熊腰,望之如泰山压顶.  相似文献   

18.
在皖南泾县西乡,距离县城25公里的叶子河上,横跨一座石木结构的小桥.当年的新四军称她为“军民桥”;后来,当地的老百姓叫她“叶挺桥”.因为,“叶挺桥”是新四军军长叶挺亲手设计、亲自参与施工、又亲笔在桥中间的木坊的横匾上题写了“军民团结,抗战到底”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所以,称此桥为“叶挺桥”,顺理成章,名正言顺.  相似文献   

19.
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迅速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下辖7个师。粟裕被任命为第~师师长,后又兼任第一师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苏中区党委书记。苏中位于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以东,北起高邮至盐城东部斗龙港,东临黄海。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人口SOO多万。新四军军部自重建之日起,就继续高举抗日大旗,成了日、伪、硕的心腹之患,眼中之钉。因此,[J伪加紧了对新四军的“扫荡”,妄图乘新军部刚组建、正在整编部队之际,围歼新四军军部及主力,占领苏中、苏北。汪精卫群丑公开宣扬要“完成院变未竟之功”,日军…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二十四面战旗百战百胜第三营授旗时间:1942年11月授旗时战斗序列: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第三营批准领导机关:新四军第三师获得“百战百胜第三营”和之前提到过的“百战百胜”(见本刊2024年第一期)荣誉战旗的所属部队都隶属于新四军第三师,都是在1942年秋冬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反“扫荡”斗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