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印度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决定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50—51年度为58.91%,1960—61年度下降到53.57%,1970—71年度继续下降为46.56%,1980—81年度占39.32%,1986—87年度占36%左右。虽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历届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尤其1966年开展绿色革命以后,一些重要农作物的产量有  相似文献   

2.
泰国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农业收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泰国整个国民经济;泰国的出口收入有80%来自大米、橡胶、玉米、木薯和蔗糖等初级产品。80年代以后,泰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才开始逐渐减少。1986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被工业超过(农业的比重是22.3%,工业仅制造业就占21.4%左右)。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3.
一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在巴基斯坦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1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6%,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1%,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8%,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8%,农业原料的出口占出口总值的20%,农业还为巴基斯坦的工业提供原料,因此,农业是巴基斯坦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近40年来,巴基斯坦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尤其是从60年代中期以来,巴基斯坦政府开始了以引进高产品种为中心、广泛使用现代农业技术与投入的绿色革命,旨在加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贷的发展是印度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五年计划中,印度政府都重视农业投资,除“一五”计划外,直到“七五”计划,农业费用一般占计划总费用的20%到25%左右。但是,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51年度到1985—86年度平均占46.87%,1986—87年度仍占36.9%。可见,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印度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农业的计划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信贷。一、农村信贷的来源和类型独立初,印度农村信贷主要由私人高利贷者所控制。1949年1月印度储备银行收归国有后,积极从事农村信贷发展工作,1951年8月成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对农村信贷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印度有近60万个村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6%,69%的人以农业为生。七十年代初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50%以上,八十年代中期仍占40%,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印出口价值的35%。因此,农村发展一直受到独立后印度历届政府的重视,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执行不同的农村发展计划。研究印度农村发展计划,如同研究印度农业经济一样对研究印度政治、经济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印度农村发展战略及其转变、印度农村发展的具体内容及成就和印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前景等作一粗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印度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印度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部门。但是,印度长期遭受殖民主义掠夺,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独立前夕,农业处于凋敝状态。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后,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建设,但又面临国内资金短缺。印度的投资率比积累率高1.5至2.5个百分点,缺额靠外国资金弥补。其中大部分是外援,小部分是外国私人投资。自1949年至1987年3月,印度共接受外国经济援助5236.9亿卢比,其中赠款为541.97亿卢比,占10.3%,贷款为4417.34亿卢比,占84.35%,美国剩余农产品援助为277.39亿卢比,占5.3%。实际使用的外援总额为3797.12亿卢比,其中赠款为481.72亿卢比,占10%,贷款为3033.52亿卢比,占79.89%,美国剩余农产品援助为281.88亿卢比,占7.42%。各  相似文献   

7.
外国资本一直是印度发展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它包括外国援助和外国投资两部分。本文拟对印度各个时期的外国投资规定及现行政策作一综述和介绍。一、印度投资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投资领域 1948年印度独立之初,在印度的外国私人投资的分布情况是,制造业占21%,种植业占16%,采矿业占4%,贸易部门占27%,银行业占14%。而在制造业中,50%以上的外国资本投于黄麻、棉花和橡胶工业,约10%投于钢铁工业和其他金属加工工业。印度政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制定了第一个工业政策决议。1956年4月印度通过了新的工业政策决议,为了适应现代化和工业发展对技术产生的不断变化的需求,该工业政策决议于1970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1986,(4)
巴基斯坦基本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与农业有直接的联系,1984—1985年度,农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26%,外汇收入的45%,劳动就业人口的52%。可以说,农业是巴基斯坦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受殖民主义经济的影响,农业落后。独立后农业虽有所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大;生产率低下,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农业机械、技术设备、化肥、农药等,大部份仰赖进口。独立后,历  相似文献   

9.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3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5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4%,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2.3%。70年代以来,印尼不仅工矿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农业的进步也十分引人注目。1970-80年,印尼农业年均增长率达到4.1%,1981─88年为3.7%,1989─93年也超过3%。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充足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印尼农业发展的成就在印尼的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  相似文献   

10.
印度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左连村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其经济发展成就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成熟工业经济的产品,例如,钢、化工、机械、铁路装备、国防货物等都达到了一定的生产水准...  相似文献   

11.
周建华 《东南亚》2010,(4):32-36
中国和印度都属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但两国的贸易结构及方式、产业结构却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如何发挥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贸易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和印度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服务业和工业已是印度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器,服务出口占出口的比重一直较大,制造业也不断融入国际分工;贸易模式的转型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泰国的农业     
农业是泰国传统的产业部门,即使今天的泰国正在向新兴工业国迈进,农业仍然是其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农业在泰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现状仍受到世人的瞩目。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85年,泰国劳动力总数为2,600万,农业部门就业人数为1,68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65%。这说明,到1985年,泰国的就业结构仍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活动部门。  相似文献   

13.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农业在印尼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部门一直是印尼最大的就业场所,农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970年为66.3%,1980年为57.4%,1993年为50.6%。预计到下个世纪初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仍将是印尼各经济部门中最多的。 农业还是印尼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60年它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9%,1970年占47.2%,1980年为25.7%,1995年降到了17.2%。尽管比例不断下降,农业仍是仅次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第三大国内生产总值来源。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老挝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发展很不平衡,商业、外贸、服务业和税收增长迅速,工业和手工业增长不大,农、牧、渔业左右徘徊,交通和通讯正在不断改善。1993年老挝的生产总值为7217.796亿基普(约10.2亿美元),增长率为5.9%。其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税收的产值分别为6062.335、1252.58、1756.098和147.18亿基普,增长率分别为2.7%、10.3%、7.7%和52.8%。老挝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步缩小,工业和服务业产值的比重正逐步扩大。90年代初老挝经济的特征和80年代一样,主要是依靠外援维持国家财政,依靠外资进行基本建设,依靠外国商品供应国内市场。现将老挝1990—1993年的农牧业、工业和手工业、商业和外资、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和现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印度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里,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及在人民生活里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历史问题及科技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印度农业生产发展中还有着许多不同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的特征,诸如农作物品种繁多,农业发展对气候的依赖程度高,小农经济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率水平低下,农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这些特征不仅曾经在印度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给印度经济的发展历程以重要影响,而且仍将对印度未来的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深刻影响。因此,研究印度农业生产发展的特征,不仅对研究印度农业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整个印度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本文仅就印度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若干特征作一初步探索,以为深入研究有关印度农业乃至印度经济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6.
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居第三世界国家之冠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组成巴领土的多是英属印度边远落后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当时巴国民经济基本上是农业当家,农业生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制造业仅占7%,全国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并直接以农业为生;几乎谈不上什么对外贸易,所需商品绝大部分同印度交换,而这种商品交换关系在1949年又受严重的挫折;刚独立的巴基斯坦百废待举,设有自己的货币体制,公路、铁路、电话、电报和邮局等基础设施奇缺;英国统治期间在旁遮普修建的大型灌溉网络也因印巴分治而被分为东、西旁遮普两  相似文献   

17.
一、新加坡以1985年的严重经济衰退为转折点,新加坡从过去重视发展制造工业的政策方向转向采取制造工业与服务产业并重发展的政策方向,实行了政策的转变。最近的劳动力极端短缺的状况又加速了这一转变过程。过去新加坡一直是采取积极引进外资政策的,因此外资在经济各个领域中所占的重要性是很高的,例如外资在制造工业部门投资总额(协议投资额,下同)所占的比重为:1988年,82.7%;1989年86.6%。1986年外资企业(外资控股100%者)在制造工业企业家数中占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农业(本文指狭义农业,即种植农业)一直是缅甸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5/96年度,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38.3%(按1985/86年不变价格计算),在全国约1758.7万的从业人员中,有1227.2万人从事农业种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4%,全国总人口中,约有75%生活在农村。 缅甸的农业以私营为主,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也经营少量的农田种植。1995/96年度,在整个种植业中,国营部门占0.22%,合作社占1.58%,私营部门占98.1%。 缅甸农业集约化程度很低。1995/96年度,在全国的农户和农社中,种植面积在5英亩以  相似文献   

19.
煤炭在印度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印度第一能源,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在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后,作为印度工业“脊柱”的煤炭的重要性增加,因此印度政府特别重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煤炭生产有较大的发展,1986年的产量占世界第七位.煤炭储量也不断增加,美、苏、中在世界煤炭总的可能储量中分别约占40%、31%和18%,印度占11%。据称,1986年底印度煤炭探明储量为5000亿吨,为过去的最高估计1487亿吨的近三倍。印度发展煤炭工业的政策措施有:  相似文献   

20.
英国殖民者和印度封建势力的长期残酷剥削和掠夺,使印度长期沦为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国。1947年的政治独立,为印度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从事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改造殖民地经济结构,摆脱封建落后的经济面貌,把印度建成现代化工业强国,印度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独特的国民经济术技改造的基本战略,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调整完善这一战略。为实现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基本战略的预定目标,印度在坚持公营经济“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