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给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和传播,封闭隔离是切断疫情传播最为简单易行、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为此,各地、各行业均不同程度采取了封闭隔离这一非常时期的特殊防控措施。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因其工作性质特殊、人员集中、人口密度大,疫情防控工作非常之艰巨。为确保疫情"零输入、零扩散、零感染",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采取了封闭执勤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卫办监督函〔2020〕1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科学指导公众正确使用消毒剂,充分发挥消毒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有效作用,我们组织消毒标准专业委员会编制了《消毒剂使用指南》。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3.
王磊 《中国司法》2020,(3):42-43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期间行政执法工作任务艰巨、成绩突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对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疫情防控期间的行政执法与常态下的行政执法相比有一些不同特点,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地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一种考验。3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专程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习近平,2020)。由此延伸,全球性爆发的新冠疫情已经成为对社会科学所有领域既有学问的一次大考,也为公共管理学界重新考察公共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5.
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集中考验。本文以社会治理制度为着眼点,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会治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坚持和发挥制度优势,这既是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重要手段,也是今后疫情防控的主要抓手。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治理问题,应以制度为突破口,补齐短板,完善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体系和机制,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20,(4):25-2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并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判》2020,(5):1-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进一步统筹抓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魏晓雯 《中国审判》2020,(3):F0002-F000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推行在线诉讼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全国法院推进在线诉讼作出全面动员、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具体规则,指导和规范各级人民法院疫情期间有序开展在线诉讼工作。  相似文献   

9.
杨帆 《中国审判》2020,(6):32-35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发布消息称,为依法严厉打击与疫情相关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行为,加大对与疫情相关的、易产生不良影响的商标注册申请的管控力度,商标局制定了《疫情防控相关商标审查指导意见》,并对“火神山”“雷神山”等近1000件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商标注册申请实施管控。  相似文献   

10.
延安市宝塔区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强化担当,劾力同心,把疫情防控作为关乎群众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从严从细狠抓落实,为市区疫情防控积极贡献人大力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延安市宝塔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强化担当,戮I力同心,把疫情防控作为关乎群众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从严从细狠抓落实,为市区疫情防控积极贡献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1.
妨害疫情防控行为的刑法适用之体系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司法机关制定发布的妨害疫情防控刑事司法意见是一种刑法适用性解释,与规范性司法解释相比,其具有间接的法律适用效力。从刑法体系解释角度看,有关妨害疫情防控的刑法规范、司法解释与司法意见应当是相互协调的。对刑事司法意见的适用进行解释应当遵循整体性、动态性、协调性原则,并运用同类解释规则、同一解释规则、排他解释规则,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妨害公务罪等相关罪名进行适用性解释,实现严格依法从重处罚和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到如今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每次疫情的爆发都会引发各类谣言甚嚣尘上。疫情谣言危害极大,然而目前如何对其进行治理的研究成果却较少。本文尝试将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引入疫情谣言治理领域,力图找出疫情谣言生命周期的关键运动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分析疫情谣言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冀能为我国疫情谣言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法防控”的战略部署,并强调指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依法防控”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坚持“依法防控”,应从国家、社会、公众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将顶层设计与法治实践完美结合,切实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相似文献   

14.
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需要政策与法律的协调并用;疫情防控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多种法律制度的综合调整,其中经济法的作用尤为重要。运用经济法的“两个失灵”理论、风险理论、信息理论和价值理论,有助于解析疫情的成因及其预防,明晰疫情防控的必要性、重要路径和价值引领,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应对;疫情防控需要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的大量运用,应将重要的发展理念和法治理念贯穿其中,从而形成“依法治疫”的制度体系。基于“以人为本”的“依法治疫”,有助于防止疫情的暴发和扩散,减少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及其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害,从而能够在保障公众生命健康的前提下,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背景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解释扩张及其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法律规范适用带来新视角与新问题,在超越可容忍的社会相当性且有刑事可罚追究必要的场合,我国刑法中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规范适用值得关注。该罪的对象被限定为"甲类传染病",本次新冠肺炎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从而该罪存在适用上的瓶颈。司法解释的渐进扩张具有唤醒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注重公共卫生安全法益保护的一面,但是选取的方式难以与刑事法治相契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需求,应当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采取"立法类型化调整、司法解释适度限制"的组合路径,使刑法规范的社会适应性与刑罚处罚的有限性相融合。  相似文献   

16.
冯军 《河北法学》2020,38(5):20-31
正在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染病防治渎职行为的严重危害.但是,刑法第409条对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立法规定,明显存在主体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单一、入罪门槛过高、刑罚配置失衡等问题.为了提高传染病防治渎职犯罪的治理效能,应当及时采取扩大主体范围、增列行为方式、降低入罪门槛、科学配置刑罚等措施,提高刑法第409条罪刑规范在传染病防治渎职犯罪治理中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都会引起人们对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的思考。在新冠疫情防控实践中,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为依法防控提供重要保障,但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问题,如法律规范存在冲突式缺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短缺,常态化防控法律法规缺失,法律修改和实施机制不健全等。在科学防疫与法治助力的良性互动中,部分凸显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弥补和修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但与以往疫情相比,新冠疫情呈现出高复杂性、长期性、未知性等新特点,既有的法治治理模式不足以应对,必须构建更为强大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丰富和发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的内涵,强化紧急时期和疫情常态化阶段法治建设,构建完善的法律修改和执行机制,进一步全面优化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紧急状态确立了立法机关保留、法律优先原则、要式职权行为、比例原则等法定实施标准,但在实践中,由于《传染病防治法》等单行立法包含了事实上的紧急状态非常措施,且专门的紧急状态法缺位,导致国家决定和宣布紧急状态面临困难,紧急状态下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另行规定的非常措施缺失,基层实践中出现以应急状态之名行紧急状态之实的争议。完善国家非常状态法治建设,关键是加强紧急状态的宪法实施工作,当前,紧急状态立法应遵循上位法、关系法、平衡法的原则,宜采取一般法与单行法相结合的渐进模式。紧急状态宪法实施需规范行政职权行为,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另行规定"、法律监督、执法检查、答复法律询问等职权。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合法性如何实现是重要的法治乃至宪治命题.作为事后监督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以系统论为研究范式,超脱备案审查视角,将司法解释的制定、实施、监督视为一个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经由合法性控制的三个子系统,即制定过程中的预防违法、实施过程中的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