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是中国迈入WTO门槛的第四个春秋,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经济的脉搏同世界经济心脏的跳动将更加和谐、同步。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向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世界经济在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将成为举足轻重的参数。 2004年,"高速"和"共享"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关键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2.
“世界迈一步,中国跨三步”,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形象的描述。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GDP剔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9、4%,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增速相当,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3倍强.位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09,(2):54-55
2008年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环境"过山车"般的巨大波动。同时,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也让持续了5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世界最大新兴市场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压力。这一年,中央领导层密切观察国际国内形势,审慎而灵活地实施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从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到9月的"保增长",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到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些面对内外环境众多不确定因素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使得中国经济前三季度GDP增长保持了9.9%的较高增长,实现了全社会稳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对于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最近评估称为"史无前例"。但他认为,只要政策措施到位,调整措施及时有效,中国经济今年仍可保持平稳增长,实现8%经济增长是有希望的。记者近日就  相似文献   

5.
《实践》2008,(11):24-24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蓬勃发展的30年。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8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3%左右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07年的246619亿元;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51304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30年间增长了100多倍,城乡居民储蓄增长了700多倍。  相似文献   

6.
金融海啸扑面而来,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已成"黑云压城"之势。因此,我们特约有关专家来探讨以下问题:1、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目前情况怎样?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世界主要的经济体有哪些影响?2、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3、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又有哪些影响?我国将如何应对?企业在目前情况下应采取哪些必要措施?4、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相似文献   

7.
金融海啸扑面而来,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已成"黑云压城"之势。因此,我们特约有关专家来探讨以下问题:1、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目前情况怎样?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世界主要的经济体有哪些影响?2、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3、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又有哪些影响?我国将如何应对?企业在目前情况下应采取哪些必要措施?4、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我国成功应对了危机,率先带动了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问题,但是中国的外部需求大幅度下降,冲击到中国的实体经济,而中国实体经济中的体制机制问题暴露了出来。中国在成功应对危机的后面,表现出"三强三弱"的特征:第一、保增长的动力强劲,措施得力;调结构步履艰难,阻力重重。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周期性增长的缓慢阶段。高油价、持续存在的全球不平衡和高收入国家公共债务的增加是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的因素。但由于中国在未来10年内经济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世界经济的增长不会出现持续减速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面临包括进一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建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及成功地发展服务业等几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这一战略目标,举国关注,全球瞩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中国经济既有过去30多年奇迹般的成就,又始终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忧患共存。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如何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如何化解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7,(2)
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包含着较系统的"包容增长"思想,是对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拓展、创新与超越。世界性的非包容性增长阻碍着经济全球化的合理发展,包容增长才能使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中国融入全球化以来的包容性增长促进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更好地引领世界经济包容增长,中国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经济体在收入水平的任何阶段都可能落入也可能避免"陷阱","发达国家陷阱"业已出现。中国自己首先包容增长,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并能引领世界经济包容增长。  相似文献   

12.
金融海啸扑面而来,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已成"黑云压城"之势。因此,我们特约有关专家来探讨以下问题:1、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目前情况怎样?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世界主要的经济体有哪些影响?2、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3、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又有哪些影响?我国将如何应对?企业在目前情况下应采取哪些必要措施?4、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既是中国经济迎来增长质量全面提升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能否初步实现增长动力切换的关键五年。中国要力争在10年内实现经济增长由资本与外需驱动的成本推动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经济的增长率曾让世界震惊.从1950年至1973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创造了当时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日本的轨迹相似.例如,两国都充分利用和平的外部环境,吸收技术、专利,并依靠出口加工业赚取外汇,带动经济增长.再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两国均遭遇来自美国的货币升值压力乃至"异质社会论"批判.但中日两国却又有不同,这就是两国"中流社会意识"发育速度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金融海啸扑面而来,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已成"黑云压城"之势。因此,我们特约有关专家来探讨以下问题:1、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目前情况怎样?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世界主要的经济体有哪些影响?2、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3、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又有哪些影响?我国将如何应对?企业在目前情况下应采取哪些必要措施?4、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相似文献   

16.
金融海啸扑面而来,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已成"黑云压城"之势。因此,我们特约有关专家来探讨以下问题:1、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目前情况怎样?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世界主要的经济体有哪些影响?2、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3、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又有哪些影响?我国将如何应对?企业在目前情况下应采取哪些必要措施?4、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罗甸县积极适应新常态,克难奋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信心不断提振,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呈现稳中突进、稳中提质、稳中优化的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变化,指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的新预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18.
袁仁国 《当代贵州》2013,(19):40-41
过去30年,亚洲经济增长为全球发展贡献了将近一半的比例。作为亚洲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贵州茅台始终坚信开放与改革可以为永续发展带来动力。"中国的新未来"──今年《财富》全球论坛这个主题的背后,是全球对中国成长,尤其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期许。在整个世界经济版图中,我们所在的亚洲令人瞩目。过去30年,亚洲经济增长为全球发展贡献了将近一半的比例。无论是减贫还是就业率的大幅提升,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努力令人尊敬。开放与改革为发展带来动力作为亚洲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政策导向体现出保增长动力强劲,调结构力度较弱;投资拉动成效明显,启动内需相对迟缓;国有经济表现抢眼,民营经济相对较弱的"三强三弱"的特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采取"点面结合"的双引擎全方位推进战略,使作为"面"的代表的县域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要下决心改善县级政府的治理结构,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影响中国,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社会越繁荣,中国经济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改革和转型越成功,亚洲地区就会越受益。中国正处于向更为成熟的经济体制迈进的转型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够确保中国经济转型成功。2015年,中国制定了7%的中高速增长目标。中国经济转型还表现在消费与投资结构调整上。当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时,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