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6,(12)
正台湾目前有一股隐忧,那就是"文化台独"似乎已经成为"政治正确"。如果这一股趋势不能有效地化解,台湾社会将更难团结在一起,两岸关系也将更为险峻。网络上一则洪素珠女士辱骂老荣民的画面,让台湾社会感受极为不舒服,它涉及的已经不仅是"认同政治正确"的强势嚣张,而是连一些人与人基本的相互尊重也都可以置之不顾,这反映出认同问题对台湾的伤害有多么严重。我们担心的并不是洪素珠一个人的辱骂演出,而是"洪素珠们"的心态与行为。洪素珠要老荣民"滚回中国去",这个句型与陈水扁的语录何其相似。陈水扁不也是说过"嫌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省籍-族群"矛盾和冲突,在一般的社会生活中,并不显著,其脉络是在政治本土化过程中显示与发展的,特别是在选举时刻,为政治所利用.愈演愈烈的"省籍-族群"矛盾和冲突撕裂了台湾社会,民众对此已有不满.台湾民间的一些公民社会团体和学者,开始尝试开展民间的渠道,以相互了解、沟通与理解的方式去推动和解之路,治疗台湾社会为"省籍-族群"政治动员所撕裂的伤痛.这对于两岸交流中所发生的一些问题也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3)
正最近,一段辱骂台湾老荣民的视频传遍两岸(老荣民指的是1949年前后自大陆去台湾的老兵)。视频中,台湾女子洪素珠连珠炮般谩骂老荣民是"中国难民""为什么要台湾人养你们"等。这段两分半钟的视频传出后,遭到两岸各界的一致谴责,认为其言行挑起族群对立,还有人提议要"修法"禁止族群歧视。V微博摘登1洪素珠所用的"中国难民",不是类似奸诈狡猾、道德败坏的普通谩骂,而是一种政治性语言。实际上,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7)
正蔡英文当局执政百日以来,不承认"九二共识",亲美日,两岸关系进入"冷和平"时期,两岸官方联系沟通机制停摆。当下,台湾陆客骤减带来的经济冲击,所谓防止"太倚赖"大陆经济的"新南向政策"、"雄三误射"、"洪素珠辱骂老荣民事件"、陆客不幸罹难的"火烧车事件"、冲之鸟"礁"变成"岛"自损立场,太平"岛"变成太平"礁"、惩罚护岛渔民,以及"会吵的有糖吃"处置华航罢工事件及安抚国道收费员,全民买单,用钞票解决一切等等这些,深怕台湾财政坐吃  相似文献   

5.
正6月9日,台湾一位名叫洪素珠,自称"公民记者"的女士,在脸书上发布一则视频,内容是她在"2·28"纪念日时,于高雄市228公园对一位外省老人进行的"采访"。短短两分多钟,洪素珠对她"采访"的外省老人说出了"台湾没法再养你们这些中国难民"、"你们是来台湾啃台湾人的骨"、"不要你们中国人在我们台湾"以及"不要脸的中国难民"等充满仇恨歧视的言语,视  相似文献   

6.
1947年,台湾爆发了官逼民反的"二二八事件".国民党官方将事件定性为"奸党煽动"、分裂国土、追求独立的"叛乱"事件.这一定性严重背离了历史的真实.70年代后,岛内外"台独"势力利用国民党官方的错误定性,把"二二八事件"歪曲成为"台湾人反抗大陆人","中国人镇压台湾人"的省籍矛盾甚至是民族矛盾.80年代,台湾统派学者为反驳"台独"势力对"二二八事件"性质的歪曲以及国民党官方的错误定性,掀起了搞清历史真相的"二二八"研究的热潮.这一研究也促进推动了对"二二八事件"的平反.然而,今天台湾的省籍矛盾与族群冲突不是弥合、消除,反而愈演愈烈,这是和李登辉上台后台湾的社会大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正近来,台湾又进入"九合一"选举的氛围中,许多政治人物纷纷提出"台湾价值"相互诘问,甚至以之作为攻讦或抹黑对手的文宣议题,其中以倡导"两岸一家亲"的台北市长柯文哲,遭受最严厉的"泼粪",但柯文哲总是好整以暇,一付八风吹不动老神在在的轻松,因为聪明如柯文哲,当然知道"两岸一家亲",不是他所独创,而是两岸自古皆然的结构性关系。李登辉也主张过国家统一,陈水扁也公开宣示过"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曾回大陆福建老家祭祖的吕秀莲也说两岸是"远亲近邻"。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6,(6)
正"一中市场"延烧马萧全力消毒台湾"总统大选"倒数20天,民进党阵营诉求年轻、中间选民的选战策略进行大调整,2月27日开始启动"中国牌",全力攻击"两岸一中市场"。"一中市场"是对马萧阵营提出的"两岸共同市场"的污名化与妖魔化。台湾经济不景气,选民要填饱肚子,经济议题因此压倒省籍议题,成了这次选举的主轴。面对无法回避的经济课题,谢长廷应对的策略显然是,尝试主  相似文献   

9.
自"太阳花运动"以来,台湾社会世代冲突日益剑拔弩张,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国民党与民进党为争取选票,挑起世代对立,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社会世代冲突加剧,不利于引导台湾青年重塑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难题加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努力遇阻。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在推动过程中,因政党的不良竞争等因素诱发了社会世代冲突,需要通过积极推进两岸关系的全面深化合作与交流来解决台湾青年世代与中老年世代冲突问题。长远来看,台湾社会世代冲突在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内部的问题,更关涉到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0.
刘红 《两岸关系》2014,(3):58-59
正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对此,既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关于台湾"南北差别"与"南北趋同"的关系两岸交流30多年来,两岸相互间的资讯和了解越来越多,同样也逐渐形成了对台湾南部社会政治态度、立场和"国家认同"的看法。从舆情报道和交流印  相似文献   

11.
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其民主政治的步伐基本上还处在以“选票”为中心的阶段,“选民文化”强过公民文化,而“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政治进程更加剧了这些倾向,造成了“省籍-族群”间矛盾的激化,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不仅在重大的价值与政治问题上而且在很多社会议题上也无法达成共识,政治陷入空转。为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建构公民社会的力量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如提出公共新闻学、公民论坛、公民会议、社区协商等,尤其是进行“省籍-族群”间的沟通与和解活动,希望以此厚植台湾的公民文化,匡正“选票民主”的疏失。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前的政治危机与“省籍-族群-本土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台湾当前的政治危机不仅与民进党和陈水扁的贪腐与执政无能有关,在深层更与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进程相关。这种进程已经造成了“国家认同异化、省籍-族群撕裂、民主止步不前、两岸关系恶化”的巨大代价。此次倒扁运动展开以来,汇合了公民社会的进步力量,第一次超越了“省籍-族群”式的蓝绿对抗,也促使社会对“本土化”与“民主化”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反思。但以亲绿学者的思路来看,这一反思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13)
正6月29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停摆"责任完全在台湾一方"6月25日,安峰山应询答问时表示,"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已经停摆"。此次发布会上,安峰山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表示,台湾新执政当局迄今未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其核心意涵,动摇了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邰宗 《台声》2014,(3):32-33
<正>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晤",是台湾大陆委员会和国台办两个部门间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开端,也是在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巩固深化的形势下,两岸关系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对于两岸"张王会",专家学者给予很高期望。谢郁:增进两岸"一中框架"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谢郁认为,这一次"张王会"的亮点所在就在于,它开启了两岸官方政治互动的通道,对于两岸关系的提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22)
<正>摘编自11月3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去年6月,台湾一名自称"公民记者"的洪素珠,在脸谱网(facebook)上发布其情绪化的言语辱骂老荣民。事后被人发现,她已经多次录制侮辱荣民的影片,因严重撕裂社会感情而引起轩然大波,台湾当局高层随即发表声明谴责,但伤痕烙印已深!比起台湾民间社会羞辱荣民的程度,民进党当局不遑多让,蔡英文当局一年多来,剑指"军公教"的"年金改革"、此起彼落的"去中国化"与"去蒋化"的民  相似文献   

16.
2000年至2008年,两岸经贸关系突破政治因素限制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陆对台政策及其对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所产生的"磁吸效应";其次,台湾内部转型和国际环境的变迁加剧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也加速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是促成两岸"政冷经热"现象的推动力;此外,两岸经贸关系已有的发展是阻止两岸关系持续僵化的重要牵制力。正是在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岸经贸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的台湾政坛,“省籍问题”象幽灵一样无时不在影响政局的发展,在一系列重大的政治问题中都可以看到它的阴影。所谓的“省籍问题”,指的是“本省人”(狭义上的台湾人,台湾社会称之为“蕃薯”)和“外省人”(指1945年台湾光复后到台湾的大陆移民,台湾社会称之为“芋仔”)之间,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不同族类所引发的问题。40多年来,台湾的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经过不断接触、通婚,在社会生活层面,省籍问题已经渐渐地消失。然而,在政治生活层面,省籍问题却畸型地保留下来,近来还被不断地炒热,并日益复杂化。本文拟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5)
正民进党已经取得全面执政权力,但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依旧混沌不明,许多人预测两岸关系可能会倒退。有专家说,大陆可能会使出霹雳政策,让已陷入停滞的台湾经济雪上加霜。对此,台湾"经建会"原主委尹启铭认为,其实大陆根本不需要这么做,因为世界各经济体都在看,若两岸关系不佳或紧张对峙,他们自然不会和台湾签署经济合作协议。明显的例证就是印度尼西亚、印度,他们原本已经做好与台湾经贸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却由于两岸服贸协议在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政治版图已出现所渭"北蓝南绿"的格局,台湾学界有人将南部稳定支持绿营政党的情形命名为"南方政治"。实际上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从1990年代中期就已经显形,台湾南部由于本省人占多数的"省籍-族群"分布、具有更厚重本土味的性格与社会经济状况等的耦合,再加上绿营耕耘多年,引导和激发了较浓厚的"本土"价值,目前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虽收缩,但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使其仍有一定的根基。不过,研究者多数从民进党或泛绿在南部的得票率和政治版图等来分析"南方政治",这种定义是狭义性的,就"南方政治"与南部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关性,从广义上其更应定义为地域意识或地方性在政治上的表现,它虽与民进党的关联颇深,但在蓝营方面也会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1)
正蔡英文"5·20"宣誓就职,民进党完全执政,马英九执政8年来,两岸保持和平与稳定的交流发展与成果。"我们担心这些成果在蔡英文执政后马上被破坏。是否回到过去两岸交流的停滞、甚至对峙情况?这都不是台湾民众所乐见。"蔡英文"就职演说"不承认"九二共识",无法具体说出内涵。此外,民进党内部"台独"声音也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隐忧。民共领导人之间没有互信基础,这是两岸关系未来很大的变数。"5·20"后的两岸关系将可预见磨合与冲突。民进党为了区隔它与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