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4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均9.6%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中国为什么能成功?改革的亲历者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告诉你答案。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正在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不过,历史是连续的,40年前,中国很穷。1978年,中国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有多穷呢?众所周知,现在世界上最穷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均GDP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应抓住机遇争取国际话语权:金融海啸重创了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令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遭受池鱼之殃。唯独拥有13亿人口内需市场,以及拥有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仍全力争取2009年GDP增长8%,傲视全球,可谓"风  相似文献   

3.
正让世界瞩目的巴西世界杯刚刚落下帷幕,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炉旋即又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经济增长7.4%,物价涨幅2.3%,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赛场上仍然抢眼。在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大形势下,日益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凸显重要位置的广西,今年上半年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年中考"成绩单?GDP同比增长8.5%,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的GDP翻了三番还多,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使近90%的百姓为之犯愁?其原因有很多,但公平性是目前卫生体系中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8年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重要的一年,原因众所周知——国人百年期盼的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不仅中国人对这一年期待良多,外国人也寄予厚望,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2007年底就大胆提出:2008年是全球政治和经济"脱美入中"的第一年,也是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Pax Americana)转变为"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Pax Sinica)的元年。然而,世界是不是真的正转变为由中国主导呢?在连续一个多月的环球穿梭外访中,笔者不禁对此  相似文献   

6.
陈粒 《创造》2008,(3):96-97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多大?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测算,目前全国平均每个农民工每年创造的GDP是2.5万元,1.2亿农民工创造的GDP就是3万亿元,相当于2004年全国GDP的23.1%(另有文章说,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近年来,农民,包括农民工,他们的贡献率在每年GDP中不少于60%)。社会学家总结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对社会发展的十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29)
<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比国内其他地区更早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也比其他地区更早遇到各种发展的困难和挑战,但广东始终保持着先行引领的战略自觉,始终保持高位求进的历史担当。经济新常态下,广东积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五大新发展理念,实现砥砺奋进,广东巨变,再上台阶。2013年—2016年,广东GDP年均增长7.9%,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人均GDP从5.42万元到7.28  相似文献   

8.
<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从地理区域上看,这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涵盖了中国,包括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欧洲部分区域,向东连接亚太经济圈,向西与欧洲经济圈相连,沿线涉及近60个国家、90多个重要城市,区域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大约70%、GDP总值的55%和全球已探明能源资源的75%,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蕴含着巨大  相似文献   

9.
三个阶段划分:全面看待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浙江经济发展潜能不断得到释放,逐步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省份之一,1978~2005年GDP年均增长13.2%(按可比价格),从1978年的全国第12位提升到第4位.浙江经济以其迅速崛起和强势后劲成就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成功的"经济奇观".浙江也成为了全国各地区中发展潜力巨大且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评述由头2012: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于是,中国逐渐走到了世界的前台,成为了世界的"主角"之一。但是,由于"中国故事"内容丰富、场面宏大、情节复杂,使得"中国发展文  相似文献   

11.
综合信息     
《政策》2011,(5):78-80
我国GDP占世界比重已达9.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中国GDP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报告还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大幅提高。据世界银行计算,2009年中国人均GNI达到3650美元,居世界第125位,比2005年前进了3位。人均GNI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2005年的24.8%,提高到2009年的41.8%。  相似文献   

12.
高娜 《观察与思考》2008,(17):33-35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历着一场巨变。在这场巨变中,变化最大的是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大的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从1978年不到国民经济总量的千分之一,发展到今天的超过全国GDP总量的60%,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巨变中的巨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GDP)已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506.9亿元,人均GDP相应地从381元增长到25575元。[1]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GDP从1978年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并没有  相似文献   

14.
数字天下     
10%与12%我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我国以约占世界4%的GDP,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10%的贡献;以约占世界6%的外贸额,为世界贸易的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6000亿美元美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公司统计:过去10年中国的廉价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6000多亿美元。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合作,每年为美国创造了50多万个就业机会。10%我国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很低。目前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25%左右,日本、英国、法国也都在20%左右,而我国平均低于10%。94%面对国际上中国能源威胁论,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我国是一个能源消…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GDP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只占全世界的1.8%,现在已经达到15.2%,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10年来每年为世界贡献30%的增长。为什么同样进行改革,其他国家出现了经济崩溃和危机? 40年来,中国经济维持稳定和快速发展的秘密是什  相似文献   

16.
传播力与国民文化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连续30年快速增长,社会经济总体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跃居世界贸易大国的前列,并开始对国际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3.8%,位于美国之后的世界排名第二.这也使中国的国际威望,国际影响力,区域问题解决能力等等持续走强,国际地位处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会见中外记者,谈经济,答民生。一起看看今年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哪些"强"音——中国金融体系总体是安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今年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下调到6.5%左右,是否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中国是否能够在世界经济疲软这个大背景下继续扮演世界经济推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信息     
我国GDP占世界比重已达9.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中国GDP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报告还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大幅提高。据世界银行计算,2009年中国人均GNI达到3650美元,居世界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发展战略、运行机制、产权结构、开放格局构成了中国经济秩序演变的主线,体制转轨、结构转化、国际背景、大国经济则构成了经济层面的"中国特色".无论是从历史视角还是从当下视角看,中国经济发展均有区别于其他经济体的"异质性".其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当前尚未完全转化为现实性.转化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中国经济增长保持持续和经济发展持续实现;二是中国经济学人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同舟共进》2011,(12):3
中国"入世"谈判主要负责人之一龙永图曾总结说,世贸精神有二,一是规则,二是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一步。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并未像入世前某些人所担心的那样,因遭受巨大冲击而崩溃;相反,中国人焕发精神,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中奋勇争先,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入世十年,成绩斐然,也存在不少隐忧。对当初寄望于将入世作为加速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