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5,(22)
<正>10月17日至18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成立于2009年。6年来,联盟从最初的6所高校发展到包括海峡两岸、香港、澳门160余所含文创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成功举办了11届论坛,延伸出包括中华青年学子创意大赛、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产学  相似文献   

2.
檀国柱 《台声》2010,(11):72-73
<正>10月8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华海外联谊会担任指导的"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联盟"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第二次会议暨扩盟仪式。15所大陆高校与15所台湾高校的专家学者代表共同启动了象征两岸文化创意研究联盟的光球,与会代表还对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界众多的知名  相似文献   

3.
正10月13日至14日,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召开。本届论坛的指导单位是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由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和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杭州高新区(滨江)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和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两岸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靖 《台声》2014,(11):77-77
10月18日,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两岸四地1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文化创意企业的近300人参加。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立足于两岸高校的学术研究与实践交流合作,旨在促进全球华人文化创意领域的跨界合作与交流,联盟参与院校从6所高校,  相似文献   

5.
台晟 《台声》2019,(18)
回顾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成为两岸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及港澳地区专家学者带来的宝贵经验和精彩观点为两岸搭建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动态扫描     
《台声》2016,(22)
正全国台联领导出席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作者余清梅11月4日,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出席了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本届文博会以"一脉相承,创意未来"为主题,由中共中央台办、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7.
《北京观察》2011,(8):5-5
7月13日,由北京市政协、民进北京市委主办的2011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王安顺出席并讲话。本届论坛以“机制与政策创新”为主题,重点探讨如何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机制与政策,进一步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该论坛旨在搭建一个供政协委员、业内人士与政府主管部门交流探讨的平台,为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思路、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
《北京观察》2012,(10):5-5
近日,2012年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是在北京市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创办的,是北京市政协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业内人士与党政主管部门共同交流探讨问题而搭建的一个重要的参政议政平台。论坛自2009年创办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8,(21)
正10月29日,由全国台联、台湾两岸圆桌论坛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两岸民间圆桌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台湾工商、文化、青年等社团负责人、各界民间代表人士和大陆有关机构团体的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等150余人,围绕"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主题,聚焦落实"31条措施",就加强两岸产业、经贸、文化、青年合作等议题,  相似文献   

10.
刘微 《前沿》2013,(8):169-170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稳步前进,本论文将吉林省的艺术设计教育放在大的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立足于吉林本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具体研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9,(22)
<正>11月18日上午,以"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实现同胞心灵契合"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全国台联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全国台联文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郑平,北京大学党委书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19)
正9月20日下午,由全国台联等5家单位主办的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辨"论坛在厦门举办。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副会长郑平,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台联、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厦门市海沧区政协、厦门市台联、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今日头条等单位、高校的负责人,以及来自两岸的200位青少年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2月29日,第五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在榕城福州举行。本次论坛以"两岸族韵·中华一家"为主题,旨在通过探讨两岸少数民族文化渊源与传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理念,揭露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图谋,并为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探寻可行路径。本次论坛由国台办新闻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全国台联及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指导,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和台湾《旺报》共同主办,福建省闽台文化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0,(7):22-23
<正> 6月20日至22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两岸少数民族联谊交流会在宁德举行。交流会以"扩大两岸民族交流,促进宁台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联欢晚会、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座谈会暨乡镇对接签约、参观畲族博物馆和畲族村寨等活动,使两岸少数民族同胞间的友谊得以深化,让两岸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得以展现,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激发城市活力和集聚创意资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创意转型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城市是保持城市活力、激发城市转型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武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设计资源和高校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创意城市的过程中,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系列创意战略、创意产业、创意管理等方式来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武汉城市转型更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7)
正8月15日上午,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在全国台联三楼会议室会见了以台湾义守大学副教授晏扬清为团长的台湾中南部高校教授参访团一行34人。参访团成员均为台湾中南部大专院校的教授。杨毅周对参访团的到访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全国台联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内容,并对全国台联的品牌活动——青年台胞千人夏令营、和平小天使互访交流和台胞社团论坛做了重点介绍,指出全国台联是"台胞之家",是为台湾乡亲服务的,欢迎各位乡亲与台联常来常往,也欢迎大家在大陆"有困难找台联"。  相似文献   

17.
邓靖  丁俣 《台声》2019,(19)
<正>9月22日,由全国台联、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主办,甘肃省台联、中评社、台湾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协办的第二届"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在甘肃省榆中县举行。本次论坛以"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与祖国和平统一"为主题,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大陆研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铭传大学、台湾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12)
<正>5月28日,以"台商投资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台商发展论坛在福建漳州角美镇开幕。本次论坛由全国台联、漳州市人民政府、闽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论坛以"台商投资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为主题,吸引来自中国社科院、福建社科院、台湾经济研究院、台湾综合研究院、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两岸研究院(所)、高校的6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及大陆台商代表等,  相似文献   

19.
<正>3月21日,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出席在机关举办的老台胞"看两会"台湾民情论坛,本次论坛由全国台联研究室副主任任挥主持。杨毅周向与会老台胞介绍了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和全国政协台联组的参会、履职情况。他指出,全国台联要继续深入学习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论重庆地域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重庆创新能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创新,创新的源泉和根基是文化资源。唯有以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作为创造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凸显自己的特质和个性,也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重庆三干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切实保护、充分挖掘、创造性转化和整合这些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活水源头和不竭动力,形成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和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