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声》2014,(1):44-44
陆生赴台求学可增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理解,有助大陆青年真实地了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民众的情感,也有助于台湾民众更客观地了解大陆的发展变化,对于未来两岸互动更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民进党针对陆生来台硬是生出一个“三限六不”政策,不编列奖助学金、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7)
正我这几年一直在推动两岸教育与人才交流,2011年时任教育部门负责人时,就让"陆生三法"顺利通过,让陆生来台求学,看到台湾的好,返回大陆后也能为台湾发声,这也是教育与交流的目的,我们也达到了相当的成果。让两岸为年轻人建立民族情感,让将来两岸不要有冲突发生、能够永续和平发展,这都是我们要做的。前年,陆生来台人数达到3.2万人,去年超过4万人,陆生来台愈来愈多,这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3.
<正>蔡英文当局在台湾执政一年多来,始终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造成两岸联系沟通和协商谈判机制停摆,台湾旅游业萧条,台湾经济受到重挫,两岸交流受到冲击。有台湾媒体针对岛内乱象,发出了"台湾,风景不再美丽"的无奈之叹。陆生沦为政治操作工具蔡英文当局执政后,不断利用陆生操弄敏感议题,钳制两岸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台陆生群体是伴随着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成长起来的新兴的、特殊的跨界流动群体.随着陆生在台学习时间的延长,对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感受也愈加深刻和丰富.整体而言,陆生群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也更趋理性和客观,对台湾政治体制更为包容,对台湾以社会管理制度为基础的软实力持肯定与欣赏的态度,也切身体会到两岸文化、教育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两岸的差异和特殊性既给陆生带来新鲜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23)
<正>第10届海峡两岸名校两岸事务负责人研讨会,11月24日在台湾铭传大学桃园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两岸60所知名大学主管齐聚铭传,研讨如何鼓励学生善用两岸互补优势,开创事业,以及建立两岸双联学制,共同培养人才。台湾铭传大学校长李铨博士亲临主持这项盛典。李铨表示,台湾铭传大学自2010年台湾开放招收陆生以来,5年来,每年招收人数称冠,学校已建置完善的大陆事务交流和辅导机制,今年可以主办迈入第一个10年的海峡两岸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4)
正台湾新当局在上任之初、直到现在都不任命台湾海基会的负责人,说明台湾新当局没有打算在就职之初就继续维持两岸两会的沟通协商机制,表明蔡当局本身就有一个破坏现状的预期在。如果新的台湾当局真的想维持现状,真的想维持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就应该在上任前筹划好台湾海基会负责人的人选,筹划好如何对新的台湾海基会负责人授权,筹划好新时期两岸联系沟通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钟宝 《台声》2011,(8):49-49
这几年两岸关系持续良性发展,与此刚时两岸经贸限制也得以松绑。台湾陆续开放陆客、陆资、陆生来台,为台湾引进绎济活水。但是,也有部分人士及媒体从统计数字指称大陆磁吸台湾投资及就业,并据此强调两岸经贸开放对台湾“弊大于利”。针对大陆磁吸问题,如何从严谨的经济沦证加以诊断,并开出正确处方,实为当前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5)
正2020年,两岸还正在上学的小伙伴们同步经历了一次史上最长寒假。受疫情的影响,两岸的学子们暂时无法返回学校学习。"停课不停学",老师跟同学们开启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家上网课。尽一切可能协助陆生完成课业近日,台湾大学、世新大学等高校迎来了他们的开学日。然而,受疫情影响,大陆学生和港澳学生不能入境台湾,无法到堂上课。为了保证陆生和港澳学生的课业进度不被落下,  相似文献   

9.
8月19日,台湾立法机构临时会完成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专科学校法”(简称陆生三法)修正案的三读程序,这标志着台湾将正式承认祖国大陆学历,并开放祖国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学。“陆生三法”顺利过关是岛内主流民意支持及蓝绿政争相互妥协的结果,这将为台湾高等教育注入活力,对马英九执政具有加分作用,为两岸青年交流及互信建立提供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0.
正陆生,即台湾就读的大陆学生,将成为历史名词吗?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陆生再次推上舆论热点。台湾当局以防疫为由,迟迟不开放陆生入台就学,对陆生采取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陆生合法权益,2020年陆生赴台就读因此而被暂停,引起广泛关注。从"陆生去不了"到"陆生不去了"6月12日,一封署名"陆生应届毕业群体"的陈情信发给台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信中表示,希望可以让境外生分批入台、应届毕业生先行入境。这是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9,(7)
<正>4月4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在北京会见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开幕式的台湾嘉宾和两岸学生代表。刘结一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希望两岸青少年成为团结友爱、携手奋进的好朋友、好伙伴,成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两岸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23)
<正>很多台湾大学生原本对马英九评价并不高,但经过此次历史性的会晤后,大家对马的印象出现改观,学生认为大陆对台是有气度的。在这次两岸领导人会晤后,可以让台湾学生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在此次会晤后,已经变相地演化成"蓝绿对决",演化成"九二共识"对决"台独"党纲。马英九在此次会晤中找到了他的历史定位。而幸运的是两岸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也让台湾学生看到了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3)
正台湾大选的结果,不是两岸交流的失败,许多原因是马当局的内政因素所致,反而应该深化交流,在不刻意安排方式下,去多面向地接触不同党派与民意,特别是了解台湾年轻一代的想法。但从长期着眼,如何深化交流、认识台湾、了解民心所向,是观察两岸未来互动的重点:首先,大陆过去对台交流,主要都着重在执政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两岸青少年是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参与者,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近年来,江北区用心打造"五有"模式,着力深化两岸青年交流。创业实践有平台。来大陆创业就业,成为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的意愿和选择。江北区在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设立台湾学生江北实践基地,为入驻的台湾创业团队提供前三年最高10万元的办公用房租赁补贴,加大对台湾青年创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园区企业累计接收百余名台湾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其中几个主要节点回顾与分析可以看出,大陆持续改革开放是两岸经济合作的基础,也是推动未来两岸经济合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节点一:敌对的两岸关系导致两岸经贸中断1949年5月,国民党当局在台湾颁布"戒严令"和"惩治叛乱条例",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时起在台湾省全境(含台湾本岛、澎湖群岛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两岸政治关系陷入僵局,台湾当局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改采“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最近,台湾一些工商界人士公开批评此项政策,呼吁海峡两岸尽快实现直接“三通”.这里透露出一些问题引人深思:台湾工商界发展经济的要求真的是罔顾“国家安全”而图私利么?“戒急用忍”政策真的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么?在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中,两岸经贸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圆中国梦     
《台声》2018,(11)
正798.台湾青年有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传统精神,两岸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21世纪的新时代,是我们两岸年轻人放飞自己梦想的好光景。随着大陆"31条惠台措施"的出台,很多像我一样的台湾青年来大陆追寻梦想,两岸青年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20,(2)
正能够身处在生机勃发的时代,与大陆青年一起打拼,特别有感觉,希望未来两岸青年能够成为事业上的好伙伴。"两岸都是我的家,希望家人在台湾生活好,自己和妻子在大陆能够发展好。"关于他陈文成,1989年出生,台湾彰化县人。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10月,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博士后,也是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大陆事务委员会副主委、全国台联特邀理事。  相似文献   

19.
微博摘登     
《台声》2016,(8)
正1从一名在大陆学习生活的台湾青年视角出发,我观察到整个大陆学子的氛围都有股正能量源源不绝的流出。我认为,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大陆,两岸之间应该持续和平发展共同创造和平利基,大陆的发展建设,身在台湾的青年们是可以共同参与其中的。——新浪微博环环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11)
<正>6月,又是一个毕业季。自2010年8月19日台"立法院"通过"陆生三法",隔年首批来台攻读学位的928名陆生正式开启了"陆生元年"。今年的毕业季,除去攻读硕博班的陆生外,将有724名攻读学士学位的陆生迎来毕业。相比从大陆大学毕业的台生如今早已活跃于两岸乃至全球的舞台,这批出自"陆生元年"的大陆青年学子备受两岸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他们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