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6,(10)
正初春时节,一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这对于京剧,对于男旦,对于梅派艺术,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生在上海思南路57号"梅宅"的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第9个孩子。纹丝不乱的头发、白皙的面容、眼角深厚的轮廓、挺直的鼻梁、微薄的"梅家嘴",让见过他的人感叹:很像梅兰芳,真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葆玖接过了父亲的大旗,"梅家"的标签成为梅葆玖最重要的人生切面。10岁学艺,13岁登台,18岁与父亲梅兰芳同台演出。从此,梅葆玖的一生再没离开京剧。而生活中,梅葆玖爱好甚广,他痴迷于一切与机械有关的东西,不仅开得一手好车,还能驾驶私  相似文献   

2.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5月9日第一次登上成都舞台,以一曲《霸王别姬》,赢得成都观众大声喝彩。 梅葆玖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小儿子,排行老九。他10岁随父学艺,60年代初主演梅派剧目,是现在唯一能演梅派各种剧目,表演正宗梅派戏的人。尽管梅兰芳生前曾培养了不少京剧人才,但真正的弟子却是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京剧艺术的遗憾。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0)
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梅葆玖先生,因支气管痉挛,深度昏迷,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016年4月25日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梅葆玖,祖籍江苏泰州,国家一级演员。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的"梅宅",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9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梅派艺术传人。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声声《梨花颂》作别梅葆玖5月3日上午,梅葆玖先生遗体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6,(10)
正梅花谢了匆匆,2016年4月25日,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细雨连绵,携将春色去。梅花香韵,人间成绝调。2016年4月25日11时许,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幼子梅葆玖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2岁。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这对于京剧,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27日傍晚,山东电视台有线综艺台演播厅侧一间演员化妆室,经友人引介,我拜会了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季子、梅派正宗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梅先生见到我后,很礼貌地站起身,同我握手。梅先生虽然60来岁,但一点不显老,好像40来岁,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和气慈祥,一派大家风范。这天,梅先生抵济后,下午休息,养好精神应付晚上演出,不接见客人。我的任务是将有关梅兰芳大师的一本书赠送给先生,并再赠一册托转北京梅兰芳纪念馆。我的书名叫《人生舞台》,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年出版,全书40万字,首篇即写的是“梅兰芳与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0)
正作为戏曲演员,能拜到大师门下,是每个人的心愿,我也不例外。从18岁入了旦角这行当,我就一心想拜梅葆玖为师,直到29岁那年,才得以列入门墙。当接到山西省京剧院的邀请时,我第一时间拨通了师父的电话,师父鼓励我来山西,说这里的京剧氛围很好,而且他也希望我能接过师姐的接力棒,继续振兴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其实,当初我只是梅派艺术的追随者,曾经为了青年京剧大赛,买来师姐李胜素的碟片,照着学,硬生生地闯入到了复赛。当时,评委老师很"纠结",因为我是唱梅派的好苗子,可是师出无门。随后,不少业界老师纷  相似文献   

7.
刘宏 《云南人大》2006,(3):48-48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琴棋书画方面也是高手。他曾就学于齐白石的门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传为佳谈。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就带着京剧名作去美国巡演了。第一站是世界繁华大城市纽约。纽约观众见多识广,眼光高,除却巫山不是云。但他们不熟悉梅兰芳,不知京剧为何物,媒体报道也吞吞吐吐。可当梅兰芳第一场演出落幕时,观众沸腾了,逼着梅兰芳一次又一次谢幕。几乎一夜之间,梅兰芳热遍全城。梅兰芳和他的京剧,包括他的"手式"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0)
正梅葆玖生前,我们经常能在一些场合碰见,这个消息非常突然。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感到十分悲痛。梅葆玖先生为人非常和善,每次见到他,总是笑呵呵的。他是"温良恭俭让"的代表,我一直非常敬重他的为人。不仅在生活中我们有过交往,在工作上,我们还在纪念梅兰芳先生的活动中同台演出过《凤还巢》。梅先生和梅夫人非常鼓励、支持我,希望我可以学习梅派。我自己的恩师华慧麟先生就是梅兰芳先生的入室弟子。我也非常崇拜梅兰芳先生,一直在向  相似文献   

10.
大师,陨落!     
《台声》2016,(10)
正这个春天,注定带着悲伤。"沥血梨园桃李九州芳盛德永存,仙姿香韵美誉四海传无愧大师"——26字挽联,浓缩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的一生。当我们还来不及从梅葆玖先生的离世中抽离,蓦然发现,这段时间里,太多文艺界大师离我们远去,这怎不让人黯然神伤。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对舞台眷恋和不舍先失京剧界"梅派掌门"梅葆玖,后送走"程派脊梁"李世济,让很多戏迷观众感到痛惜。李世济,1933年5月生于苏州,长于上海,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  相似文献   

11.
梨园幽灵     
梨园幽灵晓洲1997年11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公安分局的领导来到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后人梅葆玖的家中,将被盗的梅兰芳戏剧服饰物归原主。梅先生感激不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时间倒流至1996年9月27日,中秋之夜,为弘扬民族戏剧事业而专门...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0)
正我背着相机正走在南锣鼓巷的胡同里,突然接到梅葆玖先生的弟子打来的电话,通知我"4月25日11时44秒"梅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这是他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第27天。我乘车赶到协和医院内科楼三层的特需病房是12时05分,梅先生的亲属和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同志们都守候在病房外。听到消息的在京弟子和梅葆玖先生的生前友好也都陆续赶到了医院,我在楼梯口看到了梅葆玖先生的男旦弟子胡文阁,他  相似文献   

13.
凌君 《两岸关系》2005,(3):50-53
有一场戏结束的时候,魏海敏对身边的朋友说,她要到后台去看梅葆玖。"可是梅葆玖并不认识你啊!"朋友被弄糊涂了。"不认识不要紧,我就当个戏迷吧。"朋友拗不过魏海敏,只得陪她挤进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后台。垂落的帷幕似乎还萦绕着清亮柔美的京腔,没来得及卸装的梅葆玖被热情的观众包围着,其中不少梅兰芳的戏迷为梅葆玖在舞台上复出庆幸,赞扬梅葆玖不愧是梅大师之子,达到了"育梅"的境界。朋友不甘心魏海敏站在旁边做戏迷,赶紧把她介绍给梅葆玖,梅葆玖很有礼貌地对她点了点头。魏海敏说她那时很开心,感觉真像个崇拜偶像的戏迷……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50年代,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团长的京剧团赴日访演,轰动整个日本,其影响一直延伸到16年后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在日语里,中国人的姓名是按日语字母的发音拼读的,惟有“梅兰芳”三字保留了汉语发音,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迄今只有梅大师一位,京剧的魅力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5.
马连良与梅兰芳齐名,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之一。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从上世纪初马连良首次登台算起,2009年,这位艺术大师从艺正好100周年。一本纪念画册、一张老唱片全集光盘、一场研讨会、三台名家京剧演出,是近日为纪念这位“四大须生”之首的一系列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6.
梅兰芳故居     
今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10周年。这位被誉为伟大演员和美的化身的梅兰芳为中国京剧发展与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1年《戏剧月刊》组织了  相似文献   

17.
1956年3月,正在南京的梅兰芳接到堂兄梅秀冬的来信,希望梅兰芳回乡看看。3月7日,梅兰芳改变行程,带着妻子福芝芳、小儿子梅葆玖和剧团艺人,乘上了开往泰州的汽车。这是梅兰芳一生之中唯一一次踏上祖籍地——江苏省泰州市。他为家乡父老连演6场,轰动全城。在八天七夜的时间里,我有幸三次见到了梅兰芳先生,并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2)
<正>1月12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梅派在当代"暨纪念梅葆玖先生周年梅派曲集研讨沙龙上,著名台湾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的大弟子魏海敏表示,自己将于4月领衔演出《在梅边·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希望梅派戏能在这个时代得到更多的知音。《在梅边·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是魏海敏在梅葆玖逝世一周年之际向老师的缅怀和致敬,也是她将自己20余年学"梅"  相似文献   

19.
一、从七龄童到麒麟童京剧大师周信芳,艺名麒麟童。他原籍是浙江慈溪(今宁波慈城)人,但出生在江苏淮阴市。他的祖上是宦官人家,父亲周慰堂因迷恋京剧而下海从艺,唱旦角,取艺名金琴仙,母亲俞桂仙也是京剧艺人。周信芳从小就跟着父母随戏班在江湖漂泊,接触的便是戏衣锣鼓、琴声、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两代以至几代人构成的京剧世家,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京剧艺术家都是世代相传的名家子弟,最著名的如谭家: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绵延六代;梅家:梅巧玲、梅雨田(琴师)、梅兰芳、梅葆玖.沿传四世;而余家: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则是辉煌的三代。余三胜(1802—1866)是京剧开创时期的老生三杰之一,原籍湖北省罗田,后来落户到北方。余三胜有个兄弟余四胜,工副净,兄弟两个年轻时都曾居住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