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台湾现代水墨画展”于8月14日至23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有楚戈、李锡奇、洪根深、袁金塔、李振明、刘国兴、李重重7位台湾现代画家的89幅作品参展,他们的画作代表了台湾近40年来老中青三代人在中国画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风格与面貌。50年代中期,五月画会与东方画会相继成立,掀起了台湾的现代艺术运动。60年代初,又有部分现代画家有鉴于全盘西化的不可行,同时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发扬有份责任心与使命感,遂又发起“中国画现代化”运动。“中国画现代化”运动在台湾发起之后,影响了东亚…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头一年,沉寂很久的中国水墨画坛逐渐喧嚣起来,并发出了强烈的声音,成为画坛关注的中心,似乎突然之间成为"中国水墨画年"。水墨艺术 展览迭出水墨画成为画坛关注的焦点,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现代水墨画"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出版;一是围绕"笔墨"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其他的讨论也极为热烈;更为突出的现象是各种各样的围绕"水墨画"的展览层出不穷:2001年4月16日至23日,中央美术学院和兰州雅居楼艺术中心在中国美术馆以学术邀请展的形式主办题为"水墨本色"的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参展的。有张检、田黎明、周京秤等实…  相似文献   

3.
瑞毅 《台声》2003,(5):18-19
2003年2月28日至3月9日,由台北中山纪念馆等单位主办的“裂变·蜕变———大陆现代水墨画展”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中山画廊举行。画展期间,召开了“为现代水墨艺术立说学术研讨会”,并在台北首发了德国慕尼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裂变·蜕变———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一书。该画展和学术研讨会以及现代水墨专著,受到台湾美术界以及各界有关人士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和台湾当地的《联合报》、《大成影剧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了这次学术活动。严格选择画家,确保参展作品的学术水准为此,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先生推荐…  相似文献   

4.
王鹏 《前沿》2013,(3):191-192
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是以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结合蒙古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征,用内敛、含蓄的中国画特征与粗犷豪放的北方游牧民族风情形成强烈的对比,用中国画的笔墨线条,施以大量浓彩、皴擦,把人们心中对于蒙古民族人物画的那份激情渲于画幅,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达着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9,(15)
<正>前言笔下功力千锤百炼,结合传统与现代画风,画出醉人的自然之美。主张"永远创作、美感第一"的知名水墨画家王南雄强调,他以现代视野修正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不足,以新的技法和色彩,不再被皴擦点染这些传统画法所限制。"我喜欢亲临自然,师法自然,实地观察和感受,不一定要写真,反倒能抽离实境,求其美感。"他主张画面自有其说明性,便能让观赏者身历其境,体会美感。  相似文献   

6.
范秉琪祖籍地是国家自然风景区梅花山的腹地双车村。或许是梅花山的灵动孕育了他对以水墨表达情感的内涵,使得范秉琪的山水画超凡脱俗,意境幽美。其作品既有传统水墨之意境,又有现代审美之韵味。韵味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而只有熟练掌握创作技法,深刻理解生活内涵,不断体会自然风光,切身悟出淡然心态,方可创作出耐品耐看的佳作。欣赏范秉琪的山水画,你会被其闲逸的笔墨带到深邃的水墨意境中。彩墨无华,清新洒脱,用墨大胆,由此,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2)
<正>"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独特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淡泊以致运"的中华情怀台湾画家李毂摩一直以南投故乡为起居中心,以南投乡里生活为创作源泉,并在这基础上弘扬中国水墨传统。多年来,人们能注意到的是,李毂摩的"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李毂摩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李毂摩的"淡泊以致远"的情怀。但是,人们仍好奇他在当代台湾,或两岸的水墨画界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想探索隐藏在他的诸多水墨画后的书画意识到底具备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2)
正台湾水墨实践类博士生的成长与发展2010年6月,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毕业了4名水墨实践类博士生,分别是庄连东、吕坤和、孙翼华、胡以诚。这是台湾第一批高等美术学府培养出来的博士画家。2002年8月,本人接掌台湾师大美术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任期中除成立美术行政管理和艺术评论博士班外,有鉴于近年来台湾各大学系所包括实践类在内,聘任要求除了具备助理教授职称以上外,大都以拥有博士  相似文献   

9.
林文静 《台声》2013,(5):77-77
4月26日,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力的山东名人馆“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开馆仪式在山东博物馆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远方、副省长季缃绮等出席仪式并参观展馆。  相似文献   

10.
丁宇 《两岸关系》2013,(4):41-43
4月2日至15日,"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是两岸交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台湾美术展览,追溯了1911年至2011年百年来台湾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示了台湾142位艺术家水墨、胶彩、版画、油画、  相似文献   

1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革命",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则是"建设","革命"与"建设"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主题"。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是由其"主题"导出的。以"主题"为依据,马克思主义可提炼出两大话语体系:"革命话语体系"与"建设话语体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现代马克思主义"正是以"建设"为主题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三化"理应运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新话语体系。探讨马克思主义"三化"与现代马克思主义新话语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是本文的立论基点。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13)
正"天地人和"是台湾江明贤大师送给我的一幅字。那是2013年秋天,我已经退休半年多了,当时留在全国台联里做会史征集整理工作。那天,接到电话,是江明贤大师打来的,他说,因为参加一项交流活动,路过北京,住在三元桥国展附近的一家饭店,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空档,他想见我。放下电话,我赶去饭店看他。老友相见,自是十分愉悦。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他拿出一幅字送我,就是这幅"天地人和"。这幅字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第一年岁尾,我度过了一段很难忘的日子,与一“老”一“小”两位艺术家联手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水墨三代人———刘国松、董萍实、王长百现代水墨艺术巡回展》。北京首展盛况感人2001年底,由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海峡两岸《水墨三代人———刘国松、董萍实、王长百现代水墨艺术巡回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展。一时间,冠盖云集,群贤毕至。中央美院邵大箴教授和北派山水一代宗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天牧老师(年已90)及著名艺评家高岭先生等人,饶有兴致地接受了央视《美术星空》的采访,…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14)
正21世纪已过15年,世界东方又见现出曙光,从欧洲到美国,再跨过太平洋,有着深厚文化背景底蕴的东方水墨,已然逐渐迈向国际艺坛,在世界渐显风骚。可以预见,到21世纪中叶之前,中国水墨艺术一定能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此时,"传承与冲击——台湾中青水墨学术展",正是迎接东方既白的又一道曙光,透亮微光可待成为灿烂前的希望。这一群顶着博士光环的创作实践者,显然不是浪得虚名而已,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22)
正现代艺术家创作内涵自由多元,由于人文环境演变,平凡的乡村往往变成高楼耸立的繁华城市,艺术创作者内心思想往往关连着自身乡土情怀与时代思潮,在东西方思潮与绘画技巧交融下,艺术理念的演化也发展出崭新的创作风貌。谢荣源是一位创作严谨、画风细腻、笔法精炼的台湾知名水墨画家,他以西画技巧融入水墨画中,营创出独树一帜的画风。他以写生的方式刻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4)
正当下,虽然由于蔡英文及其新当局未能确认"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由此导致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停摆,但两岸同文同宗同源同祖的历史史实未曾改变,两岸民间交流依旧往来不息。江明贤,一位台湾著名艺术家,在两岸还在隔绝年代,他不顾台当局对他的反对和压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毅然决然地来到  相似文献   

17.
白宗仁 《两岸关系》2011,(12):63-64
艺术创作本无定法,水墨的表现形式,每个时代各有不同。在当代美术史上,刘国松是现代水墨画的推动者,是中国画革新的代表性画家之一,是两岸美术交流的先行者,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大陆举办画展的第一位台湾画家。他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上百次展览,曾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获得多项国际性大展殊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态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向现代转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争论,但它们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是辩证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推动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过程,呈现出了三个历史时期,这就是首先通过变革与本质上否定传统文化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时期,其次是通过恢复与初步重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时期,第三是目前正在进行着的重新整合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关系以确立完整的中国民族现代文化传统时期。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8,(23)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盗墨狂野"吴炫三当代水墨个展于11月16日在台北拉开帷幕,展出台湾艺术家吴炫三近70件未在世人面前曝光的水墨精品,吸引大批民众前来欣赏。此次展览以多元方式呈现吴炫三丰沛的水墨创作能量,如水墨图腾柱、墨布、影片和投影等;内容丰富精彩,包括自然风景黄山、残墨新语等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平面展示,吴炫三此次特别创作3米高的立柱型作品"水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3,(5):22-27
暮春四月。“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1911-2011)”相继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亮相。作为两岸交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台湾美术展览,从台湾前辈画家刘锦堂、张秋海、陈澄波、郭柏川、杨三郎到“渡海三家”的张大干、溥心畲、黄君璧,及至李仲生、席德进、刘国松、欧豪年等140位艺术家的近170件各类媒材美术作品,囊括了水墨、胶彩、版画、油画、水彩等形式,全景式呈现出1911年至2011年之间的台湾百年美术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