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广东十多所中小学的15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目前实施新课标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内容兴趣与需求的情况,为新课程体育与健康课内容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传昌  ;张永杰 《世纪桥》2008,(5):136-136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还要积极开发和研究课程内容,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同时要主动改变过去主要是“教课本”而不是“用课本教”的弊病。在新的英语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师应合理地利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成为课程内容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3.
王淑华  任玉梅 《世纪桥》2007,(4):150-151
“健康第一”来自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它已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新的课题。围绕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方法开展各方面的研究,加强体育课程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定位,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体育新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转变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4.
张良瑞  张波 《世纪桥》2007,(12):134-135
青少年体育依附于公民、卫生、历史、地理、学校、家庭和自我身心的发展,借助社会符号的注入,唤起体育参与的激情;通过身体练习增强体质,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从教育的需要、学生健康的需要出发,在大教育的领域中,构建技能、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并行推进体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为加强青少年的体育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政府、学校和社会团体、协会、家庭共管的学生体育活动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会聚了所有厌学逃学、难以管教的"问题"学生以后,工读学校的课堂教学陷入困境就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所有工读学生来说,与普通中学相同的课程内容、家庭教育中父母关爱的缺失和心理、品行的偏常共同导致了工读学校的教学困境。因此,为了真正改善工读学校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变革,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治,改革教学,增加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合理利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还要积极开发和研究课程内容,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同时要主动改变过去主要是"教课本"而不是"用课本教"的弊病。在新的英语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师应合理地利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成为课程内容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9所“985高校”百度贴吧中“形势与政策”相关帖子的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普遍以通过该门课程考试、完成作业为主要目标,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缺乏吸引力。因此有必要对形势与政策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一、“体育后进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现有实验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不足的分析,以践行新工科育人理念为出发点,探索优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和教学的途径。研究如何完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开发契合各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要求的实验课程体系,把各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理论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与此同时,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契合个性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和创新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11.
学校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要结合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育”“练”四个特点来进行,在教技术的同时熔进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和练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通识必修课程为依托,实施以学生自身、学校、体育课堂、体质健康测试多层面因素相结合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新模式,通过干预3129名2018级本科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纵向对比其三年的体质变化.对比改革前后数据发现: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根据人体形态结构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应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满足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构建了人体形态结构课程网络教学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三全育人”机制为基础,探讨了大学生“双创”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首先,分析了“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和要求,同时分析了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理论支撑。其次,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效果等方面。最后,研究结论为,大学生“双创”课程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双创”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强“双创”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15.
邓小红 《学习月刊》2009,(22):117-117
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大众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国民体质不断改善,体育人口逐渐增加,群众体育组织网络遍布城乡,群众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发展迅速。但是从近几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看.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均有所下降。许多学生体育知识贫乏,75%的学生没有形成体育特长.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在育人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却制约着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程内容枯燥等问题逐步呈现。本文提出将4S理念融入课程中,采用活动设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创新创业知识“活”起来、“动”起来,从而达到课程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试析“人文奥运”对北京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2008年奥运会承办地,北京高校的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对于实施“科技、人文、绿色”奥运有其特殊的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调研、专家讨论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为了实现北京“人文奥运”的宏伟构想,通过对“人文奥运”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分析讨论,我们认为首都高校需要在校园内建立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同时为北京奥运会培养出知识全面、身心健康,服务意识强、言谈举止得体、热情有礼的合格志愿者。从而提高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市民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路明晶 《湘潮》2013,(1):185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于现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存在的缺乏兴趣的状况,文章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玉珍 《世纪桥》2012,(11):85-86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益尝试,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该文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轩  张娜 《山西青年》2023,(5):100-102
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高校展开了高等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中心(SC,studentcenteredness)。中国高校也一直尝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教育之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本文参考了赵炬明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学术研究,并结合西安欧亚学院通识课程《思考与创新》的教学实践,试图展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成果和不足,希望可以为中国高校SC改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