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说明:尤利乌斯·布劳恩塔尔,奥地利人,1891年生于维也纳,曾任过社会党国际书记,撰写、编辑出版过多种有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史的著作。1961年至1971年,他写成三卷本的《国际史》。该书是一部系统记述1864年至1964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的颇有影响的专著。1971年2月,奥地利联邦总统授于他教授证书,以表彰他所从事的写作活动,特别是在撰写《国际史》中作出的贡献。现将该书第三卷第四章的一节编译如下,以供参考。原文见1980年伦敦出版的《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1943—1968》  相似文献   

2.
书讯     
《湘潮》1992,(8)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中译本即将出版。该书叙述了1966年——1982年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内容包括“文化大革命”、林彪事件、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艺、教育、外交、社会等各个方面。该书是国外有关当代中国历史的最具权威性的著作,由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主任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教授主编。该书中译本即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湖南省新华书店发行。  相似文献   

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史丛书》曾获国家图书提名奖,对我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和教学起了推动作用.随后出版的《抗日战争史丛书·三编》继续补充了不少佳作.唐凌教授的近作《开发与掠夺--抗战时期的中国矿业》即为其中的一部.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矿业,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下)两卷日文版,已经由日本美铃书房子1999年11月、2000年7月出版。翻译工作主要由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村田忠禧和曾参与日文版《毛泽东选集》翻译工作的黄幸先生担任。 村田忠禧教授在“译者后记”中,评价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内容的可信度极高”。现将村田教授对《毛泽东传》的主要评述编译如下。 村田教授研究了《毛泽东传》的写作方法,分析了它的独到之处。 他指出,该书的最大特点,在于活生生地表现出毛泽东的个性。当然…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急遽激化,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开辟了道路。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本刊记者王农媛专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请他对辛亥革命作一概略评价。请看文章《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事件     
本文译自比尔·布鲁格著《中国:解放和改造,1942—1962年》一书第9章“彭德怀事件”部分。该书由美国巴恩斯·诺布尔书店1981年出版。比尔·布鲁格是澳大利亚弗林斯顿大学高级讲师,还著有《中国从激进主义到修正主义:1962—1979年》、《“四人帮”以后的中国》等书。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0,(22)
<正>金冲及同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是一部记录中国20世纪历史进程的精品力作,是他从事史学研究工作多年的重要结晶。具体讲,有三个特点。公正客观,立论中允。从书中可见,在上世纪初中国是如何被列强瓜剖豆分,中国人民是如何饱尝屈辱而又艰辛求索,如何经历辛亥革命带来的  相似文献   

8.
章开沅教授,原籍浙江省吴兴县,生于1926年7月。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hugustana 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后长期执教华中师范大学,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国学者之一,先后应邀访问了东西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受聘担任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许多著名学术机构的研究教授或客座教授,其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魅力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章开沅教授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和贝德士文献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先后有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给予报道和评论。其论著丰厚,主要有《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传播与植根——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论集》等。章开沅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3—1990)、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培养和影响了一批活跃于国内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中青年知名学者。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华中师范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名誉所长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9.
学习论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缘由蒋仲辉(1·2)新中国为建设政治文明的不懈努力李正华(2·2)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李强(3·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徐久刚(4·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徐久刚刘天义(5·2)“最大政治优势”和“最大危险”徐久刚(6·2)人民是党的生命的惟一支点贾仕武(7·2)“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范希春(9·2)中国是怎样走向共和的?…………金冲及龚书铎李文海(10·2)回顾大历史缅怀毛泽东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路线———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之一高宝柱(1·4)揭示支配社会主义的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张静如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社会史》日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4月2日,该书的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20余位专家和部分作者出席了座谈会。张静如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现代社会史》的撰写经过及编写目的,希望通过研究中国现代社会史来综合说明中国现代社会整体的历史发展,并为研究社会诸方面的专史提供一定的基础。与会学者对该书的出版表示祝贺,高度评价了张静如教授在社会史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认为该书资料翔实、语言平实、分析透彻,从经济、政治、教育与文化、阶级与阶层、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开放性及创新性;又要坚持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符合网络文化表现形式多元性、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及生态性环保性绿色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一股正汹涌着的现实力量,它与化发展无疑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在对这一相关性的研讨中,“化全球化”的观念已然出现并歧见纷呈。诸如是否出现了“化全球化”、“化全球化”的概念界定、化全球化与化多元化的关系、全球化时代的化冲突与化整合等问题都有必要深入探讨.为此,我刊约请邹广教授、贺金瑞博士、孙晶博士、博士生崔惟航撰写了这组笔谈,希望引致更深入的研讨。邹广认为,当今世界已联系成一个整体,不同化形态的运动、发展与变化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预示着人类化将在一个新层次上超越迄今所面临的分裂与冲突的格局,出现空前的化整合。他在章中从东西方化的沟通、科学与人的融汇、个体与人类的统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四令方面探讨了面向21世纪的人类化整合的方向。贺金瑞在章中回顾了人类早期和近代的化交往,并对当代化交往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连行了分析,他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交往全球化,而化交往则是其核心、灵魂和纽带;在21世纪.化交往全球化将成为人娄历史的必然趋势。孙晶认为.全球化化是一种在动态与差异(甚至矛盾冲突)中运动的过程,对其不能予以本质主义式的定位,而应是关系定位。他在章中对本质主义地看待化全球化的错误作了揭示并予以批驳,认为它必然导致化中心主义或化相对主义,导致中西化对立。他认为,应以综合创新的观点对待中西化。崔惟航认为,当化的物质层和理论、制度层伴随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变化之际,化的全球性发展即已发生;化的全球性发展与化的一元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所强调的乃是化的一种普遍的“相关性”.它以化的多元化为前提和基础,并通过后表现出来,而化的多元化则必须依据化全球化的趋势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网络经济时代,信息的无限性使消费者难以预测未来的收入,促使人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要为应付相应的支出高峰而进行储蓄.这表明,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依据相关理论分析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即期消费的购买力,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人类生存的二重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伟希  田薇 《新视野》2001,(4):52-54
人类的生存总是处于某种二重性,如手段与目的、理想与现实、真实与虚拟、知识与智慧等种种同一又冲突的矛盾状态里。伴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生存状态的新世界。这一变革使得人类生存状态本身的二重性更加凸现出来,从而既为人类开辟了一个空前的天地,又将人类置于一种空前的生存悖论之中。一人类的生存是一种广义的交往实践活动,而交往必然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满足一定的目的。因此,人类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目的需要,便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一系列越…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微博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当前,高校在利用微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如微博信息滞后、内容缺乏吸引力、特色文化育人功能不明显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高校应通过完善微博动态监管与互动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大专业微博队伍的培养建设,创新特色文化育人机制等方式构建科学、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重在发现时代的根本问题,提出时代的本质原则,把握改革的时代逻辑.离开时代问题、时代原则和时代逻辑来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和大众化,就有可能偏离其逻辑正轨、乃至滑入形式化和庸俗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8.
19.
刘少奇同志在他著名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指出:“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光辉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性修养的内容与要求也有所不同。今天,新的历史任务、新的国内外环境,赋予了党性修养以新的时代内容。 (一) 必须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首要任务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序言》中有一句至理名言:“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在一定时期掌握人们社会意识的理论,但是无论哪一种理论都不能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