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者春 《党政论坛》2010,(19):62-62
去年来,从江淮平原到三湘大地,一些地方探索开展村民群众“直评村官”和村民代表“直评乡官”活动,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来,从江淮平原到三湘大地,一些地方探索开展村民群众"直评村官"和村民代表"直评乡官"活动,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些企业职代会中职工代表“官”化倾向严重,据调查,一些企业的职工代表中干部管理人员占80%以上。由于一线职工代表少,导致了一些企业职代会的行政色彩浓,民主管理成为一句空话,一些问题随之出现:企业重大决策成为某些领导个人意志和权力的产物,不能反映职工的意愿;一线工人呼声、建议得不到重视,许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职工代表的“官”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企业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滋长。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从江淮平原到三湘大地,一些地方探索开展村民群众“直评村官”和村民代表“直评乡官”活动,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群众评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创新举措,应当成为基层干部管理上的一种常态办法。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7,(21)
粮食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前几年,粮食生产势头不错,不少人松了一口气。但是从去年开始,各地反馈的信息表明,粮食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农村的改革深入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等待解决,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粮农的种粮积极性,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挫伤,粮食生产又开始徘徊不前。解决粮食问题的呼声又高了起来。为了解粮农的状况和想法,以进一步调动粮农的种粮积极性,本刊约请新华社一些地方分社的记者深入农村,在田间,在粮农的炕头上,与农民直接对话,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希望这篇实录对关心粮食问题的各界人士和各级领导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改革企业的领导制度,实行生产经营和于政管理工作厂长(经理)负责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九八四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两万七千多个企业开展了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工作。对于这项改革,试点企业的大多数干部和群众是拥护的。但是前一段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试点企业中,对要不要坚持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认识不够一致,干部群众思想有些波动。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又多次明确地讲了这个问题,为进一步搞好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企业党组织和做党的工作的同志要站到改革的前列,坚决支持和保证厂长负责制的实施。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四条: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来,西安市不仅每年要坚持为市民办10件实事,而且做到了件件实事都能受到群众欢迎。他们的一个“秘诀”就是:实事让市民拿主意,项目让群众来拍板。 作为领导部门,作出的决策能否得到大家的支持,实事能否深入人心,能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个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是否让群众满意顺心,是否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问题。然而,在有些地方,一些领导部门却很少考虑群众的想法,而是主观臆断,自以为是,凭空想像,缺乏长远性和针对性。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把着眼点放在如何为自己构筑“面子工程”…  相似文献   

8.
要对得起群众的一片心某纺织厂厂长很重视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视为无价之宝,不仅将条条建议落实给职能部门研究解决,而且还责成专人检查监督落实结果。厂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对得起群众的一片心啊!”这位厂长的感触确实有道理。要搞好一家企业,光靠一、二个人不行,一定要依靠广大的职工群众。而对职工合理化建议能否真诚对待,是衡量一个领导群众观念强不强的试金石。不可否认,现在有些企业的领导对群众合理化建议重视不够,只问数字,不抓建议的落实;提建议时轰轰烈烈,但建议一来后却石沉大海。这样下去,势必挫伤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势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2,(26)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建设的热情,正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下列一些生动的事实,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了这种喜人的形势: 其一,河南医药工业骨干企业安阳第三制药厂,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生产很不景气。职工们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讲话精神,受到极大鼓舞,纷纷找工厂领导请缨,投身改革,要求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全厂半数以上的分厂很快推行了自主经营、全员风险承包的管理措施。仅3、4两个月,全厂产量提高30%,  相似文献   

10.
蒋德海 《民主》2013,(5):56-58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领导来源于人民,应当受到人民相信和信任。相信群众反映的政治逻辑和性质不但不民主,而且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是救世主意识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相信群众"的结果往往是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保障。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应当从"相信群众"向"被群众相信"转变。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但反观新中国建立以  相似文献   

11.
一些商户因对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有意见,到省政府集体上访。按照规定,该县一位副县长前往做上访群众工作。孰料,这位副县长竟对上访群众说,你们就是“告到联合国去”,规定也不能改!此言一出,上访群众情绪更加激烈。幸亏省信访局领导积极做工作,稳定群众情绪,才避免了矛盾激化,事态扩大。 群众有问题得不到妥善、合理的解决,所以才有上访之举。作为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理应首先反思自己在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有无不周,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一旦有群众上访,更应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才能避免事态升级,缓和群众…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近年来,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然而政治文化生活却相对较少。有些地方一年内开不了几次群众大会,且开会只是讲讲要做的中心工作,很少组织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和党的政策。农民文化素质得不到提高,不但制约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而且不利于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经 群众举报 ,某某干部落入法网 ;据群众揭发 ,某某领导显出“原形” ;……这些案例 ,无不说明一点 :群众的眼睛是亮的 ,能看透任何一个贪官污吏的真面目。但也有好思者不仅纳闷 :群众的眼睛亮 ,那领导的眼睛如何?照理说 ,无论从哪方面看 ,领导的眼睛都应该比群众的眼睛更亮些才对。但事实是 ,有许多腐败分子在东窗事发之前 ,其种种劣迹已经招致民怨 ,但他们就有姜太公钓鱼的本领 ,照样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其上级、平级或下级的各级领导们的眼睛怎就不如群众亮呢?领导的眼睛不如群众亮 ,其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 ,有些人奉行的是好…  相似文献   

14.
上级机关部门下基层检查督导工作时,基层干群往往会反映一些建设难题或实际困难,上级机关也承诺解决。然而,等他们回到机关,有些人却对这些反映或是淡然处之,或是置之脑后,或是爱理不理。为何基层有反映,机关却无反应?究其根源,症结在于: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习惯于遥控指挥,换位思考、服务基层的意识实在不够。众所周知,基层反映的问题,大多是一些自己解决不了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假如得不到解决,势必造成问题的堆积,长期如此,还会影响到基层的生产建设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也会降低机关在基层的公信度和社会公认度。如果说“中梗阻是…  相似文献   

15.
江苏建湖县纪检委曾亚波:《人民日报》报道了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下基层三次“生气”的故事,折射出当前领导干部视察过程中普遍遭遇的“避民”现象。当汪洋慰问特困群众时,工作人员提醒80岁的老太太站起来说话;当汪洋在三峡库区某县广场散步时,警察公然驱散休闲锻炼的群众;当汪洋到区县考察,发现为了让自己的车队经过,大量的群众车辆被早早挡在路口。面对种种“替领导着想”的不正常现象,虽然汪洋都当场制止并批评了工作人员,但是,一些干部害怕群众与领导接触的思想不会就此改变。现在有些基层干部,既怕群众上访或反映问题,更怕上级领导深入基…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论著中,关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问题,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很不确当的论述。一方面,正确地肯定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肯定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对社会主义生产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又大谈按劳分配的“弊病”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如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呢?这个问题,既是领导科学的一个理论问题,又是每个领导者面临的一个实践问题。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不同领导者,可以有不同调动下属积极性的具体方法,这是特殊性的一面。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特殊性里包含着共同性。有些调动下属积极性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对于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领导者,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本文试对领导者调动下属积极性,特别是调动直接下属积极性的方法,从一般意义上,对一些主要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吴玲 《民主》2007,(7):44-44
最近,听到一位县委领导在有关干部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时下,我们一些基层干部,出现了"信任危机",你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去找某某领导,他们总是说信不过。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群众为什么不信任我们?这说明我们与群众已经疏远  相似文献   

19.
保持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顺利改革的重要保证。在今年各项改革力度加大的情势下,如何保持社会稳定,是当前摆在全国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密切联系群众,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之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原有的利益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群众依靠集体解决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强化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疾苦,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尤其是要优先办好涉及群众生活和切身利益的急事。这样才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改革的积极性,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今年以来,各级党政机关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采取了一系列切实的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群众的赞誉。本刊记者自福建、天津、辽宁发来了这三个省市的领导人为群众办实事的报道。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各级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情,哪怕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人民群众是会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工作的,党的方针、政策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与拥护。  相似文献   

20.
论积极性     
论积极性余知鹏积极性,不仅在汉语中使用广泛,而且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运用中显得过于宽泛,内函过于混乱,从而导致其功能得不到合理的发挥,因此,从理论上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一、积极性的本质通常认为,积极性是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