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瞿秋白:党内民主集中制的首倡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秋白对中共早期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十分关注和重视,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首倡者.他"改译"斯大林的<列宁和列宁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进行了初步论述,特别是对党内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使得中共早期党内民主建设不至于完全空白.他本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身体力行,将党内民主建设思想贯彻到实践当中,对中共早期党内民主建设做出了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杨靖宇在上海学习期间,周恩来亲自找杨靖宇谈话,进一步了解杨靖宇的思想状况,征求他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学习结束后,中央考虑到杨靖宇在河南的情况,决定暂留他在上海领导全国总工会工作。杨靖宇完全同意中央的决定。他接过周恩来事先写好的介绍信,激动地说:“请领导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努力工作。”经过短期训练,总工会负责人罗章龙找杨靖宇谈话说:“刚才接到中央的通知,决定派你到东北开展工人运动。党中央考虑到你具有领导武装斗争和从事白区地下工作的双重经验和能力,所以派你去东北工作,那里条件很苦,也很危险,你要有思想准备哟…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中共党内从事统一战线具有高超艺术的大师。本文认为周恩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二是深刻分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 ;三是系统地总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和守则  相似文献   

4.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在《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中写道:“周组建的精干的袭击队把他们的行动命名为‘伍豪之剑’。而伍豪的剑是十分锋利的。”“伍豪”是周恩来的化名,“伍豪之剑”是指周恩来创建与领导的中央特科的“红色行动”。中央特科是10年内战前期中共中央的情报和政治保卫机构。1927年11月,周恩来在与南昌起义部队离散后绕道香港辗转至沪,自此至1931年离沪去中央苏区,除两去苏联历时一年外,在隐蔽战线的主战场上海共战斗生活了3年左右。在险恶的秘密斗争环境中,周恩来率领中央特科与敌斗智斗勇,为保卫中共中央安全和发展中共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周恩来始终勇于开展自我批评,是弘扬共产党人自我批判精神的典范.周恩来的自我批评精神,为促进全党的思想统一、营造党内的民主环境、增强党内的团结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我们增进党内和谐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6.
周军 《现代领导》2014,(7):14-15
周克.原名朱启统.1917年生于南京。1934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曾参加“一二·九”运动、“八·一三”淞沪抗战.担任过中共地下党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的助手.参与领导了外县工委工作和筹组城市地下军.直接组织策划炸毁了国民党上海江湾军火库.组织策动了“长治号”军舰起义。建国后曾任上海市第一任团市委书记、上海市委工业部副部长。因在党代会上批评当时市委主要领导和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1958年被扣上“右派”帽子,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7.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陈独秀作为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被免去中共总书记的职务。从此开始了后期清苦的生活。 1932年10月,倒入托派的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抓获。抗战爆发,周恩来和董老在南京迫使蒋分石履行“西安事变”时释放政治犯的诺言,蒋于1937年8月不得不将陈释放。陈独秀出狱后,董老衔中共中央之令,曾前去访问过他一次,劝他以国家民族为重,抛弃偏见和固执,写一个书面检查,回党工作。  相似文献   

8.
向忠发是中共中央第三任负责人,这位仅有初小文化却在武汉“工运”中一举成名的“工人领袖”,1928年代表中共赴苏出席国际工运会议时,被苏共和共产国际领导看中,在7月举行的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领导)。向忠发于1931年6月被国民党逮捕后叛变,成为中共历史上职位最高的叛徒。“向忠发事件”当时震动党内外。周恩来当时坐镇中央,直接处理“向忠发事件”。  相似文献   

9.
李早 《同舟共进》2008,(4):56-57
解放初期,周恩来总理领导下的外交部工作人员,多是来自解放区具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老干部,以及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的知识分子,还有极少数国民党外交部的留用人员。不言而喻,新中国急需培养自己的外交人才,可当时全国只中国人民大学设有外交系,远不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老一代领导人直接关怀下,1954年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对台湾广播.当时的广播稿大都是请一些著名民主人士和党内知名人士撰写,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 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所致,广播稿内容多是政治宣传角度,很难打动台湾听众.怎样把话说得能让人人耳、入脑、人心,是建立不久的新政权面临的新问题.战争时期的一套语言肯定不适用了.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后 ,中共闽西南白区组织在暨南大学进步学生中发展、培养的一批党员和建党对象 ,相继奉派到台湾 ,一面从事学校教育工作 ,一面秘密开展建党和各种形式的革命活动 ,适时沟通了战后闽台人民的文化交流与革命联系。台湾“二·二八”起义被镇压期间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支持台湾人民正义斗争的指示 ;中共闽西南台湾组织努力克服起义失败后的困难局面继续发展 ,活动进一步深入。由于受突发事件的牵连 ,闽西南白区党组织被迫终止在台活动 ,人员全部撤回大陆。  相似文献   

12.
对于延安整风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整风运动,普遍的看法是为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危害严重的教条主义问题。也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发动整风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彻底肃清国际派在中共的影响,打击和争取以周恩来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的力量,用自己的思想改造中央,进而确立毛个人在中共党内的绝对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杨飞 《传承》2010,(31):7-9
<正>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周恩来与李立三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情谊:中共"六大"后,受共产国际影响,思想"左"倾的李立三曾与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的周恩来产生矛盾;待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给党造成惨重损失后,又是周恩来不计前嫌予以纠正补救;及至最后,李立三被共产国际调至苏联"学习",于"肃反"中被关进监狱,也还是周恩来施以援手才得以出狱。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多次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周恩来在我们党内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实质就是"高度聚焦"。我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长征之初,博古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人,长征之前毛泽东给博古写了一封信,他  相似文献   

15.
赵淑梅 《长白学刊》2009,(6):133-136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共产国际独揽了中共党内的话语权。1930年其权威开始受到挑战。1935年后逐渐退出话语权的争夺。在这十年里,中共党内的话语权角逐也十分激烈,呈现话语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党内话语权的来源也从掌握真理逐渐转为革命实践的效果。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掌握党内话语权是实现独立发展的重要一环;话语权的普遍实现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只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话语权才能持久。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27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已经知道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年轻编辑胡愈之,因为胡在“四一二事变”发生后就大胆地发表抗议信,公开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工人群众,那时胡还是一个党外的知识分子。直到1937年抗战开始之后,周恩来才在上海初识胡愈之。当时胡已入党5年,他在国统区是声誉很高的国际问题专家、评论家、翻译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但是周  相似文献   

17.
周健 《探索与争鸣》2007,(11):73-74
2007年9月18日,由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联合举办的"科学发展观:统领时代发展的灵魂——学习胡锦涛同志‘6.25’讲话专题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受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各兄弟党校和高等院校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下进行的。早在1921年初,在旅法的华人中,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秘密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最初成员有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赵世炎和陈公培,负责人是张申府。中共“一大”召开后,中共旅法小组成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组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岛内"九合一"选举惨败冲击自身政治声望以及党内领导地位等不利局面,为巩固自身代表民进党出战2020年台湾"大选"的候选人资格以及营造更有利的连任环境,蔡英文选后在内外政策上动作频频。全力巩固自身在民进党内的领导权威和共主地位赢得"2020选举",已经成为蔡英文当局的"头号工程"。为此,面对去年岛内"九合一"选举以来民进党内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共产国际和中共临时中央"进攻路线"的影响,初到中央苏区的周恩来与毛泽东在战略上发生分歧;1932年7月,周恩来随红军行动后,在具体的作战行动上又能从实际出发,支持毛泽东的建议.在敌情变化不断、苏区中央局成员前方成员之间出现分歧、前方成员与后方成员出现重大争论的背景下,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以宁都会议起源为视角,恶化或淡化周、毛矛盾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