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官本位"意识的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本位"意识属封建思想意识,但核心问题是通过官场可以获取超额利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与生产力落后和制度不健全有密切关系.遏制"官本位"意识可以通过政治思想工作,但根本出路在制度建设.农村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与乡土社会的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从1953年起,中国逐步建立起控制导向的干部分类制度--干部分部分级管理制度,该制度突出科层体系中的"官一民"身份界分与等级关系.2006年的干部制度改革强调通过分类优化管理提高组织效率,表现出管理主义色彩,势必加重效率至上、弱化公共责任和治理绩效等问题.中国党政干部分类制度改革应当从控制导向走向治理绩效导向,其基本特征是兼顾外部控制者、部门主管和普通公务员的需求,以实现公共利益、组织利益和雇员利益的融合.它是外部控制者实施监督以提高政府回应性和服务性的问责工具,是部门管理者通过人事激励与约束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也是激发普通公务员自主管理和发展的赋能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中,"法庭之友"已经成为一个新元素被纳入制度构想.根据"法庭之友"制度,非案件当事人可以向法庭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背景信息、不为法院所知的案件事实或法律适用意见.将该制度与我国现有的专家辅助人制度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法庭之友".在公益诉讼中引进"法庭之友"不仅有助于实现司法民主,更具体体现了"支持起诉"原则.  相似文献   

4.
深入贯彻实施"从严治警"的方针,必须以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制度安排要重视制度设计,要狠抓制度落实,要加强自律教育.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在个案中暂且无视公司独立人格,而追究股东的无限责任,以保证相关利害关系人利益的实现,它是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必要和有力补充,对于防止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与有限责任,侵害公司债权人(或处于弱势的小股东)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革命党思维"和"执政党思维"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艾青 《理论前沿》2003,(12):22-23
"革命党思维"围绕"夺权"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经济上关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关系变革,政治上主要代表旧制度中处于被压迫地位的中下层劳动阶级的利益,意识形态上以"东风压倒西风"的"两极对立"思维为特征."执政党思维,,是围绕"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经济上特别关注的是生产力发展,政治上代表的是包括多元利益群体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上以强调社会各阶层根本利益协调和统一的"共生共赢"思维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秀兰 《工会论坛》2002,8(6):37-38
综合大学大而全,内部结构复杂,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合并后的大学面临一系列的机构整合和利益调整.工会要根据自己的性质和活动特点,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尽快健全工作制度,并进行工作新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为切入点,立足于"花儿"保护重视公法,缺乏私法的现状,主张完善以权利为核心的"花儿"私法保护制度,形成公法强制保护和私法利益保障的综合保护体系,从而保障"文化中国"建设的本土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攻坚期,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出现多元化趋势,统一战线独有的政治优势使其肩负了助力国家治理的时代使命.融入国家治理体制,高效调解社会矛盾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探索创新"统战+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已经成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迫切需求.研究统一战线特有的优势性,创新"统战+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并建立相应制度的必要性和适用性,提出具体举措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一口号"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元规则",因应"五一口号"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语境中关注国家全部领域的多边谈判机制,其基础是协商.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既具有主体在利益最大化前提下自愿长期合作发现公共利益的手段正义共识的面相,又具有就消灭紧迫危险或抑制重大危机、保障生存权、争取平等发展权达成共识并制度化的目的正义共识面相;这种共识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基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合作共识定型化的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11.
李信培 《工会论坛》2002,8(1):40-41
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工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高校"两级"教代会制度,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工会工作的重点;管理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不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在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中,中央过分集权会严重限制地方的积极性,影响公共利益的整体实现;而理性的地方政府不顾一切地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最终又会引发"公用地"的灾难.要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必须从制度上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的职权范围,逐步健全法律制度的有力制约,同时建立一套政府系统内部有效的治理制度,规范政府权力的正确行使,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13.
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贿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采取非法手段获取的不确定利益,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与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是判断利益正当与否的法律依据.学界存在"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取消说和保留说的分歧,但是"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限制了行贿罪的成立范围,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价值,有利于集中司法资源治理受贿犯罪,因而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不宜取消"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  相似文献   

14.
"太阳花学运"是各方面深层次影响因素长期累积、台湾部分势力利用反"黑箱"机会推波助澜的结果."太阳花学运"背后隐藏着多方的政治角力:国民党意欲扭转"执政"困境,民进党希冀取得选举优势,"第三势力"期望扩展政治空间."太阳花学运"对台湾政治生态、两岸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实现两岸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大陆必须构建从利益共享到制度整合再到群众情感交流融合的更为细致、有效的动态机制,并适度调整对台政策.大陆应有限而有效地"让利",调整两岸关系的利益传导机制;建立多渠道的协商平台,改进两岸关系的信息传递机制;加强两岸青年交流,构建两岸青年的情感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试论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政府管理处于一个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型期。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弱化“部门行政”,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公共行政”。“部门行政”与“公共行政”是分别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两种类型的政府管理制度,而部门利益是部门行政延续根源。推动“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的制度设计思路是:提高部门“三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力争作到“职权法定”,杜绝“职权自定”;加强对行政立法行为的监督,有效遏制“部门职权利益化”趋向的发展;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隔阻“部门职权利益化”实现的渠道;决策与执行合理分开,中断部门利益实现的链条;最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大胆探索党政分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部门法,"环境法"比传统的"环境保护法"称谓更科学;"环境法"应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生态利益中心论"不妥当;环境法调整环境保护关系,而不是调整所有"与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环境法通过调整人与人的行为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受贿罪立法规定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既不属于客观要件也不属于主观要件,在理论上既无法解释,又造成实践中对受贿犯罪的放纵.由于"为他人谋取利益"已经被"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所包含,建议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在取消该规定后可以从赠与物的价值、赠与人和受赠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区分行贿与馈赠.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存在债权人权益保护的视角缺失导致的利益失衡问题,传统理论在对待债权人权益保护方面难以做到"自圆其说".《民法典》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对个人破产制度的设计具有原则性的统领作用.为解决我国个人破产条例中债权人权益保护缺失导致的利益失衡问题,引入民法典基本理念,于总则部分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均衡保护体现利益平衡,依据债权人自身经济条件对债务人分类设定考察期体现公平原则,并优先适用重整程序与和解程序体现自愿原则.保持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与《民法典》内在的逻辑关系与有效衔接推动,打造一脉相承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赔钱减刑"是指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对民事部分包括赔偿、劳务、赔礼道歉等达成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被告人的悔罪情况、赔偿情况和被害人的态度等决定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目的是恢复加害人和被害者的和睦关系,减少被害方的实际损失,并使罪犯改过自新、复归社会.广东东莞中级人民法院的"赔钱减刑"是在相应法律制度完善前的初始尝试与有益实践,在无损刑法目的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前提下,体现了刑法谦抑的内涵,保障了被害方的利益,有利于建立法治的和谐社会;而对于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实践中应注意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事实为根据"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外,对客观真实的无限夸大追求也是此原则的最大弊端."以事实为根据"原则的重新定位及正确释义应以程序公正为出发点,力求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实际上,司法公正的崇高价值在于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最大程度的吻合.为此,需设计相应的制度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