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短房 《同舟共进》2013,(10):33-35
近年来津巴布韦的政治动荡、政党缠斗和大选乱局,使得这个国家成为“阿拉伯之春”中可供解剖的一只“完整麻雀”。  相似文献   

2.
初冬的期盼     
家门前的那片白杨林,光秃秃的枝干直插云霄,叶子却落了厚厚一地。在茫茫雾气中,有勤快的人将黄灿灿的落叶,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预备着冬天的柴火。树上畏缩着几只麻雀,它们一改往日的顽皮,只是偶尔“喳喳”一两声。可爱的燕子也仿佛一夜之间全都隐匿了。村头的小河泛着白茫茫的雾气,把红砖青瓦的村庄绕了大半周。尚未结冰的清澈的河水忧郁地流着,只有翠绿的麦苗在瑟瑟的寒风中显出一点生机……哦,寒风中萧条的村庄竟也这样令我留恋!穿过树林,越过小河,走上了公路,我再次对送我的娘说:“娘,回去吧。”娘却像没听见一样,不说…  相似文献   

3.
喝粥说     
我的家乡在广袤雄浑的黄土高原腹地,因当地产的糜谷“米汁淅之如脂”故名。“米汁如脂”,天地间的这一方人因此虽未占上风水的钟灵毓秀,却也得了造化的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4.
灰黑麻雀     
新书记到任后不久,发现了一种北方并不多见的麻雀,浑身灰黑。 起先有一只呜叫着,栖息在他的窗台。 他的目光从文件堆里跳出来。麻雀那双眼睛透着机灵,又像是有什么冤屈要向他倾诉。身子不时抖动着,像要努力甩掉什么。  相似文献   

5.
稻草人遐想     
“十·一”长假期间,笔者有幸去乡村走走,见到秋收时节,快成熟的农田里又竖起了一个个稻草人。一看便知道,这是用来吓唬麻雀,不让它们偷吃稻谷,把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占为已有的传统方法。这个办法沿用了成百上千年,麻雀也曾被吓唬过。然而今天看来,这个办法可吓唬麻雀一时,却吓不倒一世,等麻雀长大了,翅膀长硬了,它们便会知道稻草人不是“人”,仅仅是个摆设,不会动真格的,于是“吓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成了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刑警札记     
刑警札记唐抒一、刑警出更仲夏之夜.我们一行数名刑警驱车前往谷城逮捕人犯。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趁夜深人静之机,很顺利地就将4名案犯—一捉拿归案了。但使我总搁不下的是那名叫常友德的销赃犯。他虽未进不惑之年,却像年逾花甲的老头.身子瘦弱矮小,灰黑的面颊...  相似文献   

7.
春的等待     
还是门前的那棵白杨树,光秃秃的枝干直插云霄,白白的,没有一点发绿的痕迹,在茫茫雾气中,却还是一副寒冬的迹象。树上畏缩的几只麻雀,只是偶尔“喳喳”一两声,村头的小河泛着白茫茫的雾气,把红砖青瓦的村庄绕了大半周。尚未化冰的河水忧郁地流着,只是翠绿的麦苗在...  相似文献   

8.
与好友相聚,总爱吹牛。每每吹不过他们行将败下阵来的时候,我便使出最后一招刹手锏:“鄙人虽有眼无珠,目中无人,却做过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过过一把准明星的瘾,你们行吗?”语毕,众皆先惊后叹,啧啧之声不绝于耳,我便愈加得意忘形了。 话虽说的张狂了些,却也并非子虚乌有。1999  相似文献   

9.
想起麻雀     
对于麻雀,我首先要说的是我的忏悔。麻雀是一种不能长时间飞行的鸟,飞—会儿必须休息一会儿,否则会因心力衰竭而死,所以麻雀的活动范围不是很大,在乡村一直有"家麻雀"之说。麻雀除了吃虫,还吃谷子之类的粮食,这就决定了当年它们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初识傅元天大师,是1989年复。因请教于大师,曾与大师相会于青城山建福宫。后来为此写过一篇文章《懒得坐忘》,此文收集在我的散文集《妙心集》中。曾记得大师当年长髯飘逸,精神矍铄,一副仙风道骨、超然洒脱之气。虽初次见面,却平易近人。傅大师邀我至石桌边,斟...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北京观察》2012,(1):39-41,38
她本是一位守护生命的卫士,可我却没能寻见她的盾牌与长枪,她本是一位救人于危难的天使,可我却没有发现她飞往天空的翅膀,她自诩只是路边一株平凡的春草,不欲让远行的人为之驻足停留,却只愿在人路过的时候,一眼就能瞥见生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忍耐人生     
将日历翻回到2003年10月20日以前,我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能吃又能睡,身体虽不如牛壮,但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活,铸就了我强健的体魄.百里野营行军,肩扛两支枪,背着两只背包,到达目的地后却不觉得累,对那些叫苦叫累、脚上打泡的人总是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13.
追根究底,所有的歧视都源于对生命的不尊重、对尊严的践踏,制造的是群体间的敌对与仇视,以及社会的不和谐,甚至是动荡。歧视是一把双刃剑,最终将两败俱伤。那天,从西湖边经过,恰有一只小鸟凌空飞来。春回燕归,我不觉在脑海中搜索起歌咏燕子的美妙诗词来。可就在它掠过身边时,猛然发现这是一只麻雀,心情顿时黯淡下来……没想到,自己对麻雀竟也会有歧视,不禁骇然一惊。  相似文献   

14.
西藏有麻雀。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居室的屋檐上,几只麻雀跃跃欲试,蹦跳着飞来飞去,显得那么有生气。采访西藏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过程中,有位工作人员对我说,别看我们这儿现在规模还不  相似文献   

15.
【家乡是梦,自己是麻雀】幼时,脑子里的家乡就是中国,家乡人就是中国人。家乡人幻化为一个形象,是一个佝偻着腰身,戴着一顶破草帽,在一片谷地里驱赶麻雀的老农。那是我的老姨父,也是家乡老农的一般形象。  相似文献   

16.
说“一”     
“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可小,小到一丁一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而见全豹。所以,对于“-”,要“谨思之,慎取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代的张伯付,为官清廉。在他写的《禁示馈送檄》中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连用的八个“-”,尽是些许小事。然而却于细微中见精神;张伯竹惜民爱…  相似文献   

17.
蚂蚁的气节     
述华 《现代人事》2001,(3):44-45
我喜欢观察蚂蚁。它虽没有蝴蝶那艳丽华美的外衣和轻盈翻飞的舞姿,却有搬动泰山的志气和矢志不移的节操。虽没有狮子那威武凶猛的气势,却有“撼大树”的魄力和勇气,因此,我对蚂蚁怀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通关随想     
通关是国道213线上的一个小镇,虽处崇山峻岭,却不乏人气。今年正月初四中午,旅途中的我们在此充饥。看到熙熙攘攘的街道逐渐冷清,进店时热闹的人群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便与热情的店主攀谈起来。街子集市散得这么早,我以为一定是赶街的群众住得比较偏远吧?没曾想到店主的说法却出乎我的预料——主要是因为交警查堵,不准农用车载人,所以赶街的人早上赶在八点交警上班前到街子,  相似文献   

19.
五百日军不敌柯铁虎一人    义勇军“三猛”之一的简大狮,至事不可为,潜返原乡漳州,却在日本的外交压力下,被捕遣往厦门厅,送回台湾,绞死于台北监狱。在厦门厅,简大狮有以下之供词——— “我简大狮,系台湾清国之民。皇上不得已以台地割日人,日人无礼,屡次至某家寻衅,且被奸淫妻女:我妻死之、我妹死之、我嫂与母死之,一家十余口仅存子侄数人,又被杀死。因念此仇不共戴天,曾聚众万余以与日人为难。然仇者皆系日人,并未毒及清人;故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则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  相似文献   

20.
琦君 《广东民政》2008,(1):48-50
我心中一直有一对手镯,是软软的十足赤金的,一只套在我自己手腕上,另一只套在一位异姓姊姊却亲如同胞的手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