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本文使用SCL-90对灾区某高校2008级新生进行普查,调查研究震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旨在为开展灾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从调查可看出其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反映出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同年龄段人群的较差水平.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男生;不同生源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研究采用UPI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评价量表,对山东省9所高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明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8%;不同地区来源的学生之间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来自农村的新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通过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跟踪辅导、注重提高来自农村新生的自信心、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措施,消除新生的各种心理困惑和负面情绪,促进新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小红 《世纪桥》2012,(5):130-131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展开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在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对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对优化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笔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某高校2010级、2011级、2012级,共计12416名新生为被试,通过CS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年度新生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程度进行纵向比较,发现三个年级新生心理健康存在差异,但不随时间的先后表现出下降或上升趋势,三个年级新生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具有一致性。同时,结合新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生心理健康的测量模型,及以心理素质培养为主、心理咨询并重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某高校2010级、2011级、2012级,共计12416名新生为被试,通过CS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年度新生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程度进行纵向比较,发现三个年级新生心理健康存在差异,但不随时间的先后表现出下降或上升趋势,三个年级新生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具有一致性。同时,结合新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生心理健康的测量模型,及以心理素质培养为主、心理咨询并重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UPI调查表对我院05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院05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3、开展系列心理主题教育活动;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UPI调查表对我院05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院05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3、开展系列心理主题教育活动;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了解境外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华侨大学2005级新生为样本,以SCL-90为测量工具,对境内外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境外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境内生,境外生在不同性别以及城乡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个别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冲突,境外生在入学的心理适应上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从而导致更多的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因素的影响、主体认识不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等是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物质、精神的双重解困和心理咨询辅导及心理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进校以后,面临的是新的校园环境、学习方式、生活管理以及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增强与同学的交流沟通,同时也让辅导员能更快地了解新生,发现新生当中个别隐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伟 《山西青年》2023,(4):193-195
高校辅导员作为班级日常管理、思政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辅导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岗位优势,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探索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不论是社会认识、情感意志,还是自我意识,其心理发展水平尚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时期。走进大学之后,他们往往产生空虚无聊、渴望交友、彷徨苦闷、丧失目标、情绪低落、难以自控等问题心理。这些心理困惑如得不到应有解脱,不光会影响新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新生日后的  相似文献   

14.
冯雪 《世纪桥》2011,(17):126-127
大一新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自负与自卑心理并存、学习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和谐和恋乡情结严重等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分别从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关爱学生,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引导新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五个方面阐述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期培养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常见的思想问题有人生定位目标迷失、学习方法不适应、缺乏学习自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人际关系协调较差以及贫困生的心理压力等。通过抓好入学环节、帮助新生确立奋斗目标、让学生热爱学习并学会学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悉心的解困指导等相应对策,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后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有些学校抽出专门时间,采取军训、政训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把良好的效果更推进一步,除了思想上进行引导,纪律上严格要求,行为上进行规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新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把新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上来。那么,新生有哪些心理倾向呢?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育"工作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两育"教育中,应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差异,提出不同的教育对策,即大学一年级应侧重解决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大学二年级应侧重解决人际交往、异性交往、自我管理与发展中的抗挫折问题和心理调节问题;大学三年级应侧重解决情绪情感自我管理问题;大学四年级应侧重解决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珂欣 《世纪桥》2023,(5):75-78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对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变化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学校和社会通过改变教育重点和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改善大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尽管如此,大学中仍有一部分大一新生存在适应性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在解决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讨论大一新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卿再花 《世纪桥》2010,(23):116-117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显示学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男生。然后根据普查和访谈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多,新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应认真分析、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