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2月21日-22日,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江泽民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同他进行了会谈、会晤、会见,双方在许多问题上进行了坦诚的对话,达成了不少共识,取得了多项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与改革开放刘建飞江泽民主席今秋访美的成功极大地推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从而使中美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中美关系的发展又将大大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使之更顺利地走向21世纪,发展中美关系之所以会推动改革开放事业,首先是因为它有利...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的全局、中美关系的全局出发,中国一直十分重视中美关系,在1997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正式国事访问,双方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为中美关系的未来确定了目标和发展方向,但是中美关系也总是参杂着许多不和谐因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中美关系前景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4.
80年代邓小平对中美关系中两次波折的处理王保勤中美关系自两国建交以来经历了多次波折。最近,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又罩上了一层新的阴影。此时,回顾一下80年代邓小平同志对中美关系中两次波折的处理,是有益的。一、80年代初,对里根政府在台湾...  相似文献   

5.
《外交评论》2001,(3):1-4
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马耳他总统圭多·德马尔科阁下于今年7月1日至8日来华进行工作访问。德马尔科总统是马耳他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长期担任过副总理兼外长等职,曾3次访华,积极发展马中友谊,并具体推动两国外交学院开展合作。此次德马尔科总统访华期间,外交学院授予德马尔科总统阁下中国外交学院名誉博士学位冲马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国外交学院和马耳他地中海外交学院合作协议,江泽民主席和德马尔科总统出席了签字仪式。7月2日,在外交学院举行了名誉博士授予仪式,外交学院杨福昌院长向德马尔科总统颁发了学位证书,随后,德马尔科总统应邀在外交学院发表了题为“联合国的改革设想与理想”的演讲。本刊全文发表这篇演讲。  相似文献   

6.
中美关系与人权问题张晓玲1997年,江泽民主席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即将访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事业。但是,正如《中美联合声明》所陈明...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也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2 0世纪 90年代 ,中美关系经历了建交以来最频繁、最严重的跌宕起伏。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对台政策的变化尤为突出 ,下面试就克林顿两届政府在 8年任期内对华政策的演变作一分析 ,以便为研究和预测当前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在克林顿两届政府的 8年任期内 ,中美关系发生了两次严重危机 ,即 1995年 5月至 1996年一季度因同意李登辉访美和干预台海局势引发的危机和 1999年 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引发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民主党总统乔治·布什(俗称“老布什”)是1988年胜选上台的第41任总统。他与下属的关系,并不因深宫高位而显得严肃。例如任职期间,他就推行了一项“耸人听闻”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瞌睡优秀奖”。  相似文献   

9.
一、2001年台湾当局大陆政策走向分析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从2000年5月20日执政以来,针对主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在制定和推行大陆政策上表现为“台独”之心不死,“百变阿扁”之性尽显,利用其执政地位和手中的资源,以更为隐蔽、欺骗的手法,进一步强化所谓“实质独立”和“台独”软件的建设,游走于“台独”的边缘,“拖中求独”。进入2001年,特别是美国布什新政府上台后,美国奉行亲台政策,加强对台军售和支持,台当局呼应美国台海政策转向,大陆政策出现了一些变化的迹象,表现出严重倒退的趋势。(一)两岸关系走向保…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举行仪式授予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名誉博士学位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库奇马1995年12月4日至7日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外交学院1995年12月5日下午4时隆重举行仪式授予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名誉博士学位。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江泽民主席在此次讲话中阐述了的“十二个重要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论证了这个讲话伟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新世纪之初,该讲话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走富民强国之路的巨大贡献。文中指出:只有更好地领会和贯彻江泽民主席在此提出的原则和批示精神,我们才可能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访美考王珞,熊志勇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李鸿章是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其功过得失不断为史家评说,但他晚年出使欧美尤其是访问美国一事却往往不为人们注意。尽管他在签订《马关条约》之后,被免去担任长达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但就他长期对中外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美日关系中的中国因素苏浩1996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访问日本期间,与日本政府共同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这是战后美日订立安全保障条约以来,双方最重要的一次关系调整。美日双方作出这次调整,目的是为了适应冷战后新的亚太地区形势,重新构筑新的同...  相似文献   

15.
韩国三星集团向我院赠送电脑1995年11月间,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丁关根访问韩国期间,参观了韩国三星电子生产企业。为纪念这次访问,三星集团通过中国领导人向中国教育界赠送了一批电脑,其中40台三星牌586电脑通过钱其琛...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使命——忆1964年周总理访问缅甸程瑞声1964年7月11日,周总理在仰光国宾馆和缅甸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进行了长达5个半小时的单独会谈,我有幸作为周总理的翻译,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谈。在周总理生前对缅甸进行的9次访问中,这次访问是一次不同寻常的...  相似文献   

17.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当代科技越来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至今已初露端倪。联合国机构于1990年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后来,世界经合组织也开始使用这个概念。江泽民主席!998年在接见两院院士时的讲话中指出:“前几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了‘知识经济’,最近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真是日新月异啊!”同年11月24日,他又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讲到“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江泽民主席的这些讲话高瞻远瞩,催人奋进。近几年,国内…  相似文献   

18.
10月 2 7至 2 9日 ,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的“2 0 0 1年国际重大问题研讨会”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 30多个单位的 5 0余名国际关系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就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和国际恐怖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学术对话。一、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是与会会员们讨论的重点之一 ,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中美关系的定位。学者们普遍认为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中之重。有学者提出 ,中美关系中定位问题是关键。改革开放前 ,中国把美国定位于“敌…  相似文献   

19.
从2001年4月1日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的大背景看,从根本上说它缘起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的大变动即中美两国各自在世界格局中所处地位的重大转换,它既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冲突直接联系,也和中美关系中存在的政治文化矛盾或巨大差异不无关系.但对中美撞机事件等凸显小布什上台后对华政策引起的中美关系新的紧张及未来发展走势须作出冷静的研判与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20.
小布什上台半年来 ,美对外政策经历了从“僵硬”到相对“温和”的回调。回调原因在于美“僵硬”外交在国内外受到强烈批评和抵制 ,国际潮流出现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对外政策调整不是对克林顿外交的简单“回归” ,调整仅限于策略层面 ,美霸权本质不会改变。美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其全球单边主义 ,但在亚太 ,其单边主义可能逆向而行 ,呈局部加强之势 ,并对中美关系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