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进文化就是能够反映和支撑社会历史前进方向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与时俱进"是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从整个人类文化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就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应反映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性质不受腐蚀和侵害,才能不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民群众追求先进文化的自觉行为和发展先进文化的自信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现时代的社会需要、面向世界各民族、面向未来发展,具有鲜明时代性、世界包容性和发展前瞻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经过不断创新提升,并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正处于发展的高潮期。数字图书馆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如何成为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真正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一)数字图书馆建设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它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是精神财富的收藏与传播机构,其主要社会功能是推动文化的发展,满足公众的精神需要,同时维护创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物质权利…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性的相互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先进文化、实现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等方面的实践主体,所具有的主力军作用,为全面认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质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新世纪我国工运理论建设和工会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努力建设海南特色生态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 ,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是人类面向未来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价值观是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内涵 ,是人类在地球村谋求共同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生态文明是在生态价值观指导下 ,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体现了当今时代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前进的基本特征 ,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新世纪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海南建设生态省 ,全面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海南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宝岛…  相似文献   

6.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运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评价标准的原理,指明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目标;"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意识形态和科学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原理出发,指明了执政党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原理的高度,揭示了执政党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自由化、科技高级化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工人阶级还是不是最先进的阶级,还是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纷呈、观念各异、信仰多元、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工人阶级还是不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带动者和传播者,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精神风貌还应不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不需要占主导地位;在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  相似文献   

8.
《理论前沿》2000年第9期发表潘峰的文章,对“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一是历史唯物论基础。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结构的原理,论证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统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就集中表征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判定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要看他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历史唯物论还证明,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重要论述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历史任务作了新的概括,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特征。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论述中,着意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列起来。形成统一整体,集中体现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这是马克恩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不仅表明了文化建设在我们党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在当代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所谓人民主体地位,是指劳动群众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其主要体现在: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决定力量;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群众享有对国家和社会最广泛最充分的管理权和监督权,人民群众是我国国家权力运作和社会生活管理的主体,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规定和核心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上,人民既然是历史和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是利益的享有者,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应该由全体人民共享,人民也是社会利益分享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独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章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推动生态民主以及生态法治的建设,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方法以及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才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全党、全民必须努力完成的一项历史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公民素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目的是培养“四有”公民,团结和带领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体和对象是全体人民。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标,以让人民群众高兴、满意为标准,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实施全面推进。近几年来,济南市按照这样的认识,坚持以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 80多年奋斗的历程和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实践都充分证明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引领历史前进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忠实代表的实践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又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正是由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才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构成层面,社会主义文化应分为(执)政党文化和社会(民间)文化两个层次。先进文化不仅是社会文明的检验标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执)政党文化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作为人民的“舵手”和“公仆”,执政党即党政干部和所有的共产党员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视域下,江泽民探索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诸多积极的成果,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立足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三个代表"思想,首将"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并重,作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两翼";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宏大眼光重视文化建设;紧抓政治文化建设,促进执政为民;提倡法治德治相结合,共建人类文明社会;提出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推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发挥人的作用,以人化理性和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全球化;提出依靠人民的力量,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人类文明形成、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文化生态系统的建构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维护和实现其目的的过程。国家建设、民族振兴起于人民终于人民,人民的重要性使我们对于文化生态系统的人文性缺失更加重视。基于马克思"人的目的"理论分析文化生态系统的人文性建构使我们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深化了对"人文性"的认识,对于文化生态系统的人文性建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表明人是"现实的人",主体价值是人民主体性的核心,自主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特征,人的自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民主体性实现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间是一个历史共生过程:生产力发展、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及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等催生了人民主体性生成与发展;实现人民主体性又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前提和结果,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在当今国际竞争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揭示了文化在超越"资本幻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目标和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人是文化的主体,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又塑造着人和社会。所以,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面,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总结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  相似文献   

20.
中原历史文化形象是中原文明的缩影,反映中原文明的发展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需要借助历史文化形象这一介质使中原传统文化具有现代表达意义.当前,培育历史文化形象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在汲取中原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整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历史文化形象培育与传播体系构建,破解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中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