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单位犯罪的发展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在单位犯罪的理论根据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刑法理论体系与刑事政策的考量。单位犯罪应否犯罪化和犯罪化的力度都离不开刑事政策角度的思考,可以说,一方面,刑事政策决定了单位犯罪应当犯罪化,要求刑法对单位犯罪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的着眼点主要还在于如何组织对单位犯罪的反应问题,也就是对刑事政策实践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的追求问题。在单位犯罪的问题上,刑事政策是连接社会犯罪态势和刑事法律规范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抑或刑事政治的同一性决定了政治系统与刑事政策科学的关联程度。基于此,政治系统理论视野展开的刑事政策科学问题,既有助于探寻刑事政策学科的有机结构、制约机制,避免刑事政策的恶为利用,更好地完成其指导执政党、国家的刑事司法任务。  相似文献   

3.
论刑事政治与刑事政策——兼论"宽严相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和惩治严重分裂性社会行为为中心任务的政治,或曰举凡直接涉及刑事权力的来源、配置、行使、效果、制衡等的政治,即刑事政治。现代刑事政治是宪政化的。刑事政策采取的是静态视角,而刑事政治则采动态视角,它不仅指涉刑事政策中的正面力量,也指涉刑事政策外的负面力量。当下,"宽严相济"由一般统治方略向基本刑事政策转变,它是现代刑事法律基本原则的实践贯彻,它反对"利诱、威胁、打击"而崇尚"诚信、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4.
期待可能性--刑事政策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可能性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应从考察其哲学意义出发.从刑法哲学价值论上看,它是刑法的人道性价值在犯罪论体系的体现;从刑法哲学认识论上看,它是以实体理性为主旨,对形式理性的补充.传统理论把期待可能性局限于有责性的范畴,没有认识到期待可能性的违法阻却作用.期待可能性的刑法阻却作用,不仅渗透到有责性,也渗透到违法性,具有"出罪"的刑事政策功能,是刑事政策的理性选择,对刑事立法和司法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犯罪构成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实际上是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双向互融关系的体现.对其关系的解读可以犯罪构成的刑事政策蕴涵为立论基础,以预防必要性为理论切入点,在刑事一体化的宏观视域下,建构一个体系性思维与问题指向性思考并重,目的论的、刑事政策的开放性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身危险性是刑事政策科学化的重要支柱,是体现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承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和"严打"的具体刑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身危险性是质与量、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从人身危险性视角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是对犯罪现象和犯罪人客观规律的尊重,是刑事政策研究科学化的重要成果,是对人身危险性的认识由形而上学到辩证统一的转变。从人身危险性视角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可以从探求人身危险性评估的科学方法、健全犯罪分类理论、完善立法和改善司法等方面寻找途径。  相似文献   

7.
刑事政策是理论刑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对于犯罪的基本态度,对一国刑事法律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学界对刑事政策内涵的理解尚存纷争。基于对学界众多观点的考证,并以对刑事政策基本构成要素的梳理为基点,从刑事政策的主体、对象、目的及手段等方面厘清对刑事政策内涵的认识,为我国刑事政策理论体系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严厉反恐刑事政策指导下的世界各国反恐立法,呈现出反恐刑事法网日益严密的趋势,但是,在严厉打击恐怖活动犯罪中,存在如何保护人权的问题。应当借鉴国外立法及反恐经验,结合我国反恐实际情况,在严厉反恐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反恐法律体系,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应该在反恐法律框架内进行。而严厉的反恐刑事立法会存在"严有余,宽不足"的问题,应该在反恐刑事政策司法化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以宽济严"的一面,从而实现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以来的刑事立法,增设了大量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罪名。传统共犯从属性的理论症结在于现实性滞后与体系性脱逸,其突出表现于网络犯罪领域以及"帮助自杀"、"正犯背后正犯"等问题。而相对于共犯从属性的共犯独立性理论更加符合现时代的刑事政策意蕴而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证据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问题 ,更是每一个司法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目前这一问题在立法上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立法过于简单、笼统 ,甚至相互矛盾的规定 ,使司法人员无法在具体的案件中操作。近年来 ,在刑事诉讼法领域 ,刑事证明标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证据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 ,许多学者通过对传统刑事证据理论的反思和对西方国家证据理论的学习 ,对刑事证明标准讲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索 ,但是对刑事证明标准的研究还比较混乱 ,缺乏应有的理论体系。笔者试结合司法实践 ,就刑事证明标准理论体系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最优化的刑事政策是刑事法投入边际成本等于刑事法边际收益,达到净收益的最大。因此,过于严格的刑事政策和过于宽缓的刑事政策都是低效不经济的,只有建构二元刑事政策体系才是理智之选。所谓二元刑事政策,即为针对脱轨行为和犯罪行为采用不同的反应机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采取社会反应或国家反应,充分发挥社会调控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既可降低投入成本,又可使刑事法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12.
军队政治工作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军政治工作理论体系存在着学科属性、理论发展和思维方法定位不准的问题.创新军队政治工作理论体系,必须在多学科交融、挖掘发展动力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上下功夫.按照史论、基本理论、比较理论和发展理论四部分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国在反腐败犯罪工作中必须恰当处理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老虎苍蝇一起打"和"受贿行贿一起抓"策略思想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反腐败犯罪的刑事政策体系化问题,使得其三者在我国防治腐败犯罪中协调发挥应有作用而不至于出现政策策略上的偏差,从而在整体上为我国防治腐败犯罪具体工作和刑事法治建设大局增添"正能量"。"老虎苍蝇一起打"较为形象地宣示了我国反腐败犯罪的基本思路是实行"零容忍",但是并不能解读为反腐败犯罪在刑事政策上放弃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回到了"严打"老路。我国有关机关针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的程序性司法解释文本和司法实践做法均存在一定的刑事政策偏差,应当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进行适当的政策性限缩解释,促进我国反腐败犯罪的法治回归。  相似文献   

14.
刑法学是最为精确的法学。而这样的精确不仅仅是教义学的缜密的逻辑推导,还应在建构逻辑推导之前就以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作为价值基础奠基这样的逻辑大厦。这样的刑法学是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融合的成果,能够成为这样的最为精确的学科。“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翻译到教义学语言中就是犯罪论的“有效益犯罪论体系”、刑罚论的“例外规律——量刑反制定罪”以及行刑论的“刑事和解对教义学的价值回归”这样的一系列重大范畴。构成要件作为犯罪论体系最为基础的阶层,对于犯罪成立的定型、区分、个别化、推定等诸多功能,使得追求有效益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建构,又必须以之为入口(本文以刑事政策的视角观察构成要件的理论沿革。进而介绍罗克辛教授以刑事政策为导向进行建构引导的构成要件理论变革。最后对刑事政策在我国刑法教义学建构的结构和解构的范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关刑事政策的学说基本上属于政治语境下的刑事法律分析,这种狭义的刑事政策理论并没有全面地把社会转型期深刻的社会结构冲突作为理论背景,缺乏经济分析的范式,不能契合社会转型期犯罪现象的规律.刑事政策理论应以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为分析对象,充分运用经济分析的工具,科学地建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其体系涵盖政治、文化、军事等许多领域.同样,他在刑事政策思想方面也不乏真知灼见.其内容主要包括从阶级观念出发,认为当时现实中的反革命犯罪是敌我矛盾问题,强调划清"敌我界限",一般刑事犯罪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要求区分"是非";治理犯罪的工作机制是党领导下的群众路线;惩治策略是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刑罚政策上主张灵活性适用.毛泽东刑事政策思想与毛泽东所处的社会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对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有着内在的关联;与矛盾论等哲学思想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当前,系统研究毛泽东刑事政策 思想,对现阶段有效治理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一脉相承而又有所突破。做出这样一种选择有其内在的历史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可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下,对"惩办和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腐败犯罪呈现高发、频发态势,惩治和打击腐败犯罪尤为迫切。纵观世界各国,反腐败的有效途径是法治反腐,而法治反腐的最佳制度是国家刑事政策。但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存在层级不清、体系混乱、衔接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分析我国腐败犯罪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反腐败刑事政策内涵,重新构建反腐败刑事政策体系,转变反腐败方式,尝试建构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腐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对刑事政策概念的认识和界定是在不同的话语体系及社会环境背景下展开的。西方刑事政策完成了由古典刑事政策到现代科学刑事政策的转变,并向广义的社会政策转变,走出刑法的圈子获得了独立并超然于刑法之上的地位,是基于形而上抽象思辨的作为价值的刑事政策;而在中国缺乏这种价值上的刑事政策,刑事政策是作为具体的刑事政策先于刑事立法出现,且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替代着刑事立法,直到1979年刑法出现后,才作为刑法位阶之上的政策指导刑事立法。二者关系随着法治发展逐渐复位到较合理的状态,中西方刑事政策间也具有一定共性,批判的借鉴西方思想,对于理清中国刑事政策的应有之意及其与刑事立法的应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刑事技术鉴定中的同一认定理论,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一般原理,结合刑事技术鉴定的特点,在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判定鉴定客体自身和自身的同一,而与其他同类客体绝对相区别的科学理论。自五十年代起在我国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刑事技术鉴定工作,已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检验鉴定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