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而提出来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新举措.目前山西已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和条件.要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大型专业化的展销活动;扎实推进境外加工贸易和投资办厂工作;积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要建立开放型的产业体系,促进山西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一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多年来对外开放的成就有力地证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并将继续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可利用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发挥后发优势,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机会;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提高我国的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经济全球化本身又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要特征,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共同作用于时代发展的全过程;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决定着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应重新审视其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尽量减少或避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发展中国家既要利用全球化有利的一面不断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利用"反全球化"运动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4.
一、"面向现代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的必然趋势 1.内容要现代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上要扣住时代的脉搏,大力倡导顺应世界潮流、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思想和现代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应大力弘扬和倡导自立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培育符合现代要求的健全人格;激励人们服从全党全国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导人们加强改革开放意识,立足自身发展,着眼世界潮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与技术,尽量减少"入世"带给中国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用好用够"入世"带给我们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报告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走向经济全球化的态势,"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意味着任何一家国内企业,从成立那天起,面临的就是国际竞争.怎样实施"走出去"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40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对外开放使"中国需要世界"与"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使"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中国"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进程,使中国"深刻改变自己"与"深刻影响世界"成为国际关系发展变化新常态。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必将以更磅礴的气势和更恢宏的力度,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7.
所谓"经济两化"是指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两岸关系历史性转折的实现,把完成两岸"经济两化"提上议事日程,如何落实ECFA已成为现阶段和平发展的主题.两岸"经济两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加之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两化"必将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走出去"战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战略2007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主题为"扩大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第44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  相似文献   

9.
行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尤其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构想。本文主要从经济全球化角度,论述邓小平对外开放观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报刊博览     
《新长征》2007,(20)
时事报告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一、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2006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5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二、靠"引进来""走出去",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三元悖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的关于货币政策、汇率制度及资本流动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在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它对于各国制定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我国也应遵循“三元悖论”理论,制定我国的经济政策,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引进外资与境外投资是利用外资同一本质的两个不同层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境外投资发展滞后,二者的均衡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入世"后,必须通过采取相关措施促使二者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使我国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在对外开放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对外开放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走出去"战略,难点在于:观念滞后;粗放型、数量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频繁的贸易摩擦;对外投资规模小、竞争力弱、企业改革滞后等.  相似文献   

15.
蔡敏 《党史博采》2008,(3):19-19,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含义深刻,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是与全球化息息相关,前苏联模式从简单抵制到盲目迎合全球化最终走向党亡政息,"中国模式"有效契合全球化,从理论到实践显示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从全球化视域思考前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的成败得失,对正确认识与科学把握全球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邦宁 《新视野》2004,(1):28-30
近20余年来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在新的条件下迅猛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质上是一个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发展或崛起是与这一过程不可或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抓住跨世纪的历史机遇,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于促进新疆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一、提高新疆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一是对外贸易加快实现两个转变的需要。新疆对外开放之初,偏重于数量和规模,在历经20年的发展之后,对外开放已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开放环境日趋完善,对外开放经验也逐步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把对外开放的工作重。已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含金量"上,是很必要的。当…  相似文献   

19.
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住我国即将"入世"的历史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一、"走出去"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抉择当前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赢得新发展。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走出去"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举措。在一个开放…  相似文献   

20.
薛绍斌 《党史博采》2005,(10):15-17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上: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观念与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相结合;扩大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相结合;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与抵制打击腐朽思想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