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爱拼才能赢     
作为国企生产一线的女职工,我是第二次参加党代会了.与十五大相比,我这次参加十六大的一大"收获"是学会了"抢"--争先发言.代表团讨论时,代表们争先恐后,我也一改谦让习惯,加入其中.因为我是带着五粮液集团公司一万八千名职工的郑重嘱托来的,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相似文献   

2.
我刚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十行百佳"妇女荣誉称号,才从北京领奖回来.在这之前,我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全省巾帼十杰"等10多个称号.我只不过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分内的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将以更加勤奋的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3.
我当售票员已经30多年了,我觉得我没干出多大的成绩,而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建设部劳动模范,等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我还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的亲切接见.这些荣誉,既是对我这个普通售票员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是个共产党员,担任乡里的副书记.这几年,我们乡里"算命先生"、"巫婆神汉"活动频繁,一些党员干部也热衷于"看风水"这些活动.上个月,因为种种原因,我折了一些财,我老父亲主张请个"神汉"来跳跳,说这能转运.我不同意,但又不忍违逆父亲,觉得挺为难,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流动党员,在哈尔滨打工,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农村的家.前些日子,村党支部让我回乡参加党员民主评议.我因为工作忙,没有回去.阳历年前,我媳妇来哈尔滨看我,说党支部把我"定"为不合格党员.我听了非常愤怒,不就是没给新支书打"进步"吗!我想去找他们说道说道,又怕占不上理儿.请告诉我.什么样的党员叫"不合格党员"?我想看看自己到底儿是不是不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6.
说到我栽桑养蚕的历史,还是从80年代开始的.由于在技术上有丰富的积累,我养蚕的效益在碾垭乡佛祖沟村算得上最好,蚕茧单产多次创全市、全省最高纪录.有了资金,有了技术,我大胆尝试起规模化养蚕,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我承包了30多亩土地,建成密植桑园,扩大养蚕规模.短短几年时间,我就由"养蚕大户"变成了"养蚕能手"、"致富标兵".  相似文献   

7.
"我对不起党对我多年来的培养……" "我对不起党对我多年来的培养……"2000年秋,在广东某监狱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喃喃自语.他望着窗外的高墙电网,皱着眉头,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8.
"这是我对教师认识的过程" 1992年,在第二届全国"虹雨杯"歌词大赛上,一首歌颂教师的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引起评委们的注意:"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相似文献   

9.
又是周末的早晨,尽管醒了,但我仍然放纵自己的闲散,赖在无比留恋的被窝,享受着美好生活的恬适.而我那勤劳的"母后大人",一清早便开始整理起阳台上的旧书柜.依稀记得这个书柜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虽说搬了几次家,母亲仍舍不得丢弃.我很感兴趣里面装着什么"宝贝",但对"180后"的我来说,慵懒还是战胜了好奇,任它安静地躺在那儿,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10.
顾棣 《党史文汇》2005,(12):49-50
我从小就爱看戏,尤其爱看革命内容和现实题材的戏.特殊的条件,满足了我的喜好.我家住在华北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腹心--阜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八路军就到了我的家乡,1938年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阜平成立.从此,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一直在阜平和邻近的几个县驻扎活动,部队、地方、学校的剧团也经常在我家乡一带演出、宣传、辅导或居住.因此,我就有了较多的机会看戏,如"抗敌"、"火线"、"冲锋"、"战斗"、"群众"等剧社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华北联大文工团、抗大二分校文工团、120师宣传队等凡在阜平活动过的剧团的戏我都看过.在我看过的所有剧团的所有剧目中,最使我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只演20来分钟的儿童小歌剧,这就是抗敌剧社两位小演员演出的<问路>.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读了上期的党员来信<党员该不该拿"特殊补贴">,我的感触很深.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负贵人,对贺平年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也说不清楚.前几天,带着这个同题,我走访了社区的部分党员同志(多数是老党员),0%的党员对党支部发放"特殊补贴"持支持态度.按我个人的理解,我把他们提出的主要看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特教从业者,5年的经验积累让我成了行业的"半个专家",领导便派我去另一个城市新开的分校做教学支持.我本以为会不辜负领导厚望,大展拳脚,没承想却是我"社死"(社会性死亡,指在大家面前丢尽了脸)的开始. 来到新学校后,分校领导召集全校老师为我接风,一上来便让我给大伙儿讲两句.我事先毫无准备,加上领导把我"抬"得很高...  相似文献   

13.
提起这喝酒应酬,可以说一言难尽哪. 我曾在县政府办公室当副主任六年,当主任五年.在我们当地人的眼中,我是"身居要职",是县长的"得力助手",简直都能"呼风唤雨"了.  相似文献   

14.
退休之后,我就开始阅读<党史纵横>,5年来,60期<党史纵横>的文章我都看过,有些文章还反复看了几遍,特别是"伟人风采"、"名人传略"、"往事珍闻"等栏目文章更是百看不厌.读<党史纵横>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案例回放 前年,我任教的五年级一班上,有一名这样的学生,他叫张明,他好懒,讨厌做作业,经常抄袭,字迹潦草,马虎应付,漏洞百出,我每批改到他的作业时,深感头痛费劲.渐渐地,我决定对这位"不可救药"的同学放任自流了.但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之教诲,时时在我耳边响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强烈的责任感使我无法放弃他.于是,我决定对该同学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6.
表哥在美国旧金山市定居23年了,有3个孩子.上个月,表哥回国探亲,我在家设宴款待.看到我那正在读高一的儿子在功课堆里忙得抬不起头,表哥叹息:真可怜了这些孩子.于是,他和我聊起了美国的"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7.
1970年5月,我从"文革"监狱"解放"出来,安排到太原市革委会工交组任组长.工作了两个月,省党的核心小组决定让我任大同市革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七○届".根据当时的政策,已有多子女上山下乡的家庭,父母身边可以留一个.1972年,"安置办"把我分配到一家地方国营的机械厂.我当上了翻砂工.  相似文献   

19.
我在江西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工作时,曾有幸敬访当年草拟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命令的郭化若中将.这位被誉为军中第一个研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儒将,认真看了我的访问提纲,然后回答了我提出的7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是苍溪县店子乡鲜家沟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说起我家的变化,我把它总结为两条,一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走上了致富路,二是"万村书库"使我学到了科学技术.这一届,我还被选为广元市的人大代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