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傅聪 《欧洲研究》2005,23(4):101-111
《欧盟宪法条约》经过近一年的谈判终于在布鲁塞尔政府间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标志着欧洲联盟宪法化揭开了新的篇章。本文从欧洲一体化演进中的宪法化进展、《欧盟宪法条约》的现实意义及欧洲联盟宪法化的最终指向三个方面,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动向进行分析,对学界的一些观点进行探讨。《欧盟宪法条约》是欧洲一体化棋局中的关键步骤,既包含了对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现实的妥协,欧洲宪政在宪法主义和政府间主义的张力下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平衡。  相似文献   

2.
加入欧盟三年后的波兰政坛明显向右转,亲美、疑欧、压俄的外交政策新变化及波兰在欧盟共同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使共同外交政策受到影响:一方面欧美关系一定程度上深化,另一方面欧盟共同外交政策也将受到美国因素更多的影响;欧盟的"东方政策"受到干扰,使欧盟在对俄共同外交政策上充满变数。欧盟共同外交政策本质上仍是政府间主义,对外政策一体化由于此特性而发展缓慢。与此同时,近期波兰因在欧洲的"边缘化"作为所带来的孤立局面也正在迫使其改变政策。因此,未来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在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两端间的摇摆方向将会更多趋向超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3.
欧盟宪法危机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5月和6月,法国和荷兰相继在全民公投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使欧洲一体化遭遇严重危机。究竟如何解读欧盟宪法的本质及其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意义,如何理解这场危机所揭示的问题,并且评判它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本刊特此刊登国内欧洲学界专家在山东大学举办的“欧盟宪法与欧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也希望能借此论坛进一步推动欧盟制宪等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爱尔兰与欧盟制宪进程的互动引起了广泛关注。①本文首先考察了解释欧盟条约改革进程的主要理论模式——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基本假设及其在欧盟条约宪法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其次,在回顾爱尔兰参与欧共体/欧盟条约改革历史与逻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欧洲制宪会议阶段爱尔兰政府的政策以及《里斯本条约》公决期间的辩论情况。最后,文章提出,小国爱尔兰参与欧盟制宪进程的案例对于自由政府间主义关于欧盟条约改革理论的完善发展,以及未来欧盟条约改革的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评介新制度主义的欧洲一体化理论。作为欧洲一体化理论的三大流派之一,新制度主义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范式来考察欧洲一体化进程。本文探讨了新制度主义一体化理论的渊源,介绍了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以及社会学制度主义三大分支。然后,结合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来分析、评价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贡献与不足。本文认为,欧洲一体化理论中新制度主义的介入,填补了新功能主义与政府间主义之间的理论空间,为欧盟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和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欧洲一体化曲折进程的表现之一在于成员国宪法秩序对于欧盟法优越地位的排斥。迄今为止,它仍是国内研究讨论欧洲一体化所包含的公法结构时容易被忽略的议题。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于2009年做出的里斯本判决证立了"宪法特质"教义,获得其他成员国宪法法院在判决中的追随。凭借对国内宪法秩序的守护,成员国宪法裁判得以审查欧盟法律,并实际限制了欧盟法在成员国层面的优先地位。在宪法现实主义立场之上,以"宪法特质"教义为线索,通过"历史—制度"视角可揭示欧盟层面立法及裁判权威、成员国宪法秩序及其宪法裁判之间的紧张结构,而这一结构指向的则是欧洲一体化现实带来的关于共同体本质的追问。  相似文献   

7.
欧元区债务危机不但意味着金融和经济危机,更衍生了欧盟的社会和政治合法性危机。欧洲央行和欧洲理事会推出的反危机措施虽然收到抵抗危机与稳定欧元区之效,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欧盟经济治理的行政联邦主义模式却在欧盟和成员国两个层面损害了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合法性,更刺激了欧洲一体化三种模式之间博弈的激烈化。在对欧元区债务危机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欧洲央行推出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和"公共部门购买计划"先后接受了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和欧洲法院的司法审查。在初步裁决机制中,欧洲法院的司法审查主要关注欧洲央行上述计划的货币政策属性及其与"禁止货币融资"条款的一致性,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宪法审查则立足于德国《基本法》的民主原则。两个法院两种不同的司法判决逻辑背后事实上是两种一体化模式的竞争:欧洲央行和欧洲理事会构成的"欧盟经济政府"的行政联邦主义模式以及德国联邦议会和联邦政府所代表的"民主的、主权的成员国"的有限一体化模式。面对反危机措施的行政联邦主义模式造成的欧盟民主与合法性危机,哈贝马斯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提出了有关财政经济政策一体化与推动民主合法性重心向欧盟层面转移的民主联邦主义模式主张。201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与欧委会主席选举将成为三种模式的博弈之战,其结果也将成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路标。  相似文献   

8.
《欧盟宪法条约》在法理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欧盟宪法已经具备了主权国家宪法的一些属性,其功能超越了国际组织的章程,更接近主权国家的宪法;其形成过程带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形式和内容都具有主权国家宪法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欧盟宪法本质上仍然没有脱离国家间条约的范畴,欧盟制宪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新型的主权国家,宪法产生的基础和程序仍然是国家间的合意,具体内容也更多地体现了国际组织章程的性质。欧盟宪法的两重性是由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的,是欧盟在面对主权障碍时妥协折中的产物。欧盟条约的宪法化对国际组织法、区域国际法乃至整个国际法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它开国际组织宪章宪法化之先河,为国际组织法律化提供了思路和模式;其规定大大超出了一般区域国际法的基本规范,为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区域国际法的发展和创新;欧盟宪法的产生开创了一个民族国家体系与超国家治理并存的新时代,对走向全球治理的国际法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战后发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 ,如何对欧盟政治体制的本质进行界定仍是学界进行探讨并尚未定论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欧盟政体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欧盟一体化政策领域和政策介入程度、欧盟政策过程的性质、欧盟国家主权让渡的程度、欧盟机构设置及欧盟国际法主体地位。基于这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综合分析 ,文章认为 ,欧洲联盟是一个以超国家性质为主要特征的、超国家与政府间性质并存的、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 ,或准联邦实体。在本世纪中期 ,某种意义上的欧洲合众国有可能显现较为完整的形态 ,并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中国等国共同发挥世界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析欧洲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洲认同的形成是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需要。但是一体化进程中也存在一种要求尊重、维护成员国民族认同的观点。因此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处理正在形成中的欧洲认同和现有的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欧盟一直存在超国家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和多元主义三种不同的观点。超国家主义认为欧洲认同必然取代民族认同;国家中心主义则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对欧洲认同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多元主义则宣扬欧洲认同和民族认同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观点。对欧盟公民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国家主义的观点仍然得到许多民众的支持,但是多元主义正在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一种民族认同+欧洲认同的多元主义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欧盟民众所接受,这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邦联主义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邦联主义作为与联邦主义并行对应的一种政治一体化思潮 ,对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具有深刻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邦联主义的理论先驱关于通过建立欧洲邦联实现欧洲和平的思想及其影响 ,然后重点评述了当代学者关于邦联的含义及其特征的有关论述。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战后邦联主义与联邦主义的欧洲联合之争 ,并就欧盟体系所体现的邦联因素及邦联主义解释上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邦联主义将继续与联邦主义共存 ,共同影响和塑造欧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挪威曾两次拒绝加入欧盟,它是研究疑欧主义的一个重要案例。通过对挪威的政党疑欧主义、大众疑欧主义以及欧洲政策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独特的"挪威现象"。经济因素、民族认同和独特的民主传统是挪威人拒绝欧盟的主要原因。政治和社会中强大的疑欧主义使得1994年之后的挪威历届政府在欧洲问题上裹足不前,挪威入盟需更待时机。  相似文献   

13.
约翰·吉林厄姆 (JohnGillingham)现为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教授。 7月间 ,他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欧洲所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 ,并希望在我刊发表这篇短论。作为一名美国学者 ,吉林厄姆教授对欧盟制宪、欧洲议会选举等欧盟重大事件的视角和评论与国内学者很不相同 ,体现了另外一种思想感情与分析方法 ,有助于丰富和平衡我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认识和理解 ,特别是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人如何看待这一进程。而且 ,我刊也希望今明两年能够就欧盟制宪等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欧盟东扩十年来,欧洲一体化出现明显转型,即由"深化"和"扩大"协调发展,步入了只"深化"不"扩大"的阶段。有案例研究证明,欧盟扩大十年虽然取得很多成就,但产生的问题更多,扩大的动力不足。欧债危机则进一步减弱了欧盟扩大的趋势。欧洲民意的反对、精英角色的式微、政府间主义的强势回归以及成员国资格效应的递减,是欧盟选择"深化"而不是"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区域主义理论:渊源、发展与综合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新区域主义理论是针对全球化背景下“新区域主义”这一世界性现象提出来的,但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冷战时的欧洲一体化理论,尤其是交流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目前,这一理论既形成了包括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自由政府间主义等理性主义理论、“新区域主义方法”、“世界秩序方法”等反思主义流派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在内的多样化局面,又逐步呈现出建立在理论、历史、现实与比较方法之上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学界关于欧盟民主赤字争论的本源性问题是欧洲一体化主导权的分配方式不同,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纵向维度的超国家、跨国家以及国家主义三大学派。从横向角度来看,相关争论主要在合法性输入与输出两个不同的层面展开,其中合法性输入范畴内的理论流派有主权主义、后民族结构论以及多民民主论,合法性输出范畴内的理论流派主要包括自由政府间主义、宪政民主论与规制国家论。笔者认为,围绕民主赤字争论形成的各个流派都不同程度地交集于三个逻辑起点,即联盟公权力奠基的合法性、正义性及有效性。尽管三者间并不必然是零和关系,但却存在一定的内在张力。这一方面导致了欧洲一体化理论的过度繁殖,另一方面又使每一种理论带有先天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里斯本条约》:欧盟改革与宪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欧盟历时近十年改革与宪政化的成果,《里斯本条约》为欧洲一体化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在很多方面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新的基础。从《里斯本条约》的内容来看,欧盟的本轮改革基本实现了2001年"莱肯宣言"所提出的目标,解决了欧盟扩大后的运行机制问题,在机制上加强了欧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行动能力,《里斯本条约》将使欧盟更加透明、更具效率、更加民主化。在这个意义上,《里斯本条约》为欧盟在可预见的将来提供了稳定的机构与机制框架,无疑会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欧盟宪法条约的起草到《里斯本条约》生效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争论及《里斯本条约》本身来看,《里斯本条约》并没有解决欧洲一体化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它虽然预示了欧洲进一步一体化的方向,但没有确定欧洲一体化未来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编后     
《欧洲研究》2005,23(5)
落笔的9月,秋凉已驱走了夏季的暑热,围绕5、6月间法荷两国否决《欧盟宪法条约》引发的欧洲联合危机的争论也不似以往那么热闹,此时此景,推出“欧盟宪法危机与欧洲一体化”专题讨论,其意不在于赶上这个热烈的话题,而是可以有这从容的余地,仔细回味。这个纸上的论坛,汇集了北京、上海、山东三地的欧洲研究专家,为读者解析欧盟宪法及其危机的由来、影响,展望欧洲的未来。尽管截取的是问题的不同层面,沿袭了历史学或者经验研究的路径,但他们的判断是一致的:这次制宪危机并不会制止欧盟前进的脚步。然而,危机显示的种种问题如何化解,欧洲民众与政…  相似文献   

19.
2000年至2008年期间,欧洲联盟付出了巨大努力以正式推进宪政化进程。基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成员国在谈判《尼斯条约》的政府间会议的最后阶段首次提出了制宪这一议题,从而开启了所谓的莱肯进程:就欧洲的未来展开正式而公开的辩论、设立制宪大会,以及谈判起草一部《欧洲宪法条约》。然而,《欧洲宪法条约》遭遇否决使得整个改革计划受到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重新谈判,各国政府就一部新条约达成了一致。该条约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宪法条约的实质内容,但不再使用一些象征性用语。这次条约修改的成果《里斯本条约》自2009年12月1日生效。本文详尽列举了2000至2008年期间条约改革进程中的曲折起伏,提出应将欧盟的宪政化视为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即使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重提通过一部欧盟宪法的正式计划,这一过程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20.
"经济宪法"概念是德国弗莱堡学派用于整合其秩序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工具,它对"欧洲经济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由于欧盟是一个"没有国家的市场",法律在对市场的规制方面发挥的作用就愈加重要。在欧盟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欧洲经济宪法"也愈益完善,并以自由竞争与自由流动这两个原则为核心,建构了一系列规范共同市场、成员国与私人经济体之间关系的宪法性原则,从而在保障欧洲市场统一的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保护个人自由等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