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常人们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然而,“长征”并不等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先后举行长征的红军部队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 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一名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重新回忆起二万五千里征程,想起与战友们共度的日夜,感慨万千。新中国的建立,归功于无数革命志士的前赴后继,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他们甚至献出了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红军先后曾有4支队伍从不同地点参加了长征。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是其中的一支,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那么,“二万五千里”这个说法是从哪来的呢?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毛泽东根据什么说红一方面军长征有二万余里?…  相似文献   

4.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进行了为时一年的长征。在那艰苦卓绝的年月里,曾有35名女红军指战员凭着巨大的毅力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踏遍了从江西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的战斗征程。现确知姓名的有30位,她们的简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旗三章     
吴起镇(今吴旗县城),这个传说为纪念古代军事家吴起而命名的陕北小镇,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经过二万五千里远征,终于来到了这个小镇。从此,吴起镇成了红军长征胜利的象征,也成了长征诗人反复吟咏的地方。林伯渠《初抵吴旗镇》中写道:一年胜利达吴旗,陕北风光慰所思。大好山河耐实践,不倦鞍马证心期。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诗。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关坦荡已无岐。林老的这首诗,是红军对长征历史的回顾与展望。经过一年之久的艰苦转战,红军战士纵横驰骋,转战祖国半壁山河,历尽人类史上罕遇的艰难困苦,它充分表明了红军指战员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向往和忠贞。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坚持了遵义会议的正确方向,坚持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林老以诗人的激情,赞扬了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和伟大  相似文献   

6.
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他们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漫漫长征路,  相似文献   

7.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是怎样产生的,二万五千里路程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8.
正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顶,屹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又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这座纪念碑于1990年8月25日落成,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碑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座纪念碑金光闪闪,璀璨夺目。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驻足瞻仰,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历时两年,而在四川境内的时间最久,长达一年零八个月;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四川走了近三分之二的路程,足迹遍及  相似文献   

9.
翁树杰 《世纪桥》2006,(7):16-19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危害,导致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不得不放弃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在红军长征之初确定的落脚处并不是陕北,也没有打算要走二万五千里。在长征途中,根据形势的不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极其壮观的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和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和二万五千里路程是怎样产生和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1.
关于红军长征里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首次对外公开使用"二万五千里"。根据红军将士的日记并佐以其他资料统计可知,红一方面军行程约18095里,红二方面军约12927里,红四方面军约10000里,各路红军中走得最远的是红五军团。如果将长征背后的若干"小长征"计入,各路红军的长征里程总和可达"六万五千里"。关于长征里程问题,既要实事求是地做实每一个数字,又要把"二万五千里"作为一个品牌,作为长征精神的一个标志来宣传。  相似文献   

12.
开篇的话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大规模转移,这就是举世瞩目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他们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数十座险峰,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相似文献   

13.
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过去没有人提出过疑问。2003年两位英国人宣称“重走”长征路,对红一方面军长征里程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万二千里。本文根据1936年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编制的《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及里程一览表》的数据,结合老红军的长征日记中的数据,以及有关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推算,认定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可能的,绝对不是夸大之辞。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06,(10):62-63
1935年10月19日,由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的陕甘支队.经榜罗镇到达陕甘苏区的保安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历时1年、途径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同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5日,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并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继续北上与党中央会合。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红军长征记》是1937年2月由丁玲主编的一本记述长征的书,原名初为《二万五千里》。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等原因,直到1942年,才由总政治部更名《红军长征记》,作内部参考印制发行,现已难见其踪。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由朱德亲笔签名赠给知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0,(6)
正在中国革命史上,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始终熠熠生辉。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壮举。整整两年中,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极期艰苦的情况下长途跋涉,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追兵的围追堵截,征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纵横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经过宁夏这片热土,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诗篇。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从本期特辟专栏,连续刊发红军长征在宁夏的故事,让“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开拓进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记》(亦名《二万五千里》),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最早真实纪录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程的回忆录,也是由长征亲历者撰写的一部史诗性伟大著作。该书的主编是丁玲。  相似文献   

19.
《遵义日记》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发出撰写《长征记》的征稿启事。在中央号召下,长征的亲历者积极性甚高,纷纷撰写。在此基础上,编者精选出100篇文章、近40万字,取名为《二万五千里》;1942年底印刷出版,更名为《红军长征记》。这是长征亲历者留下的关于长征的文字记载,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红军长征记》,看点多多。署名“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就是极为精彩的一篇。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在沈阳披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据介绍,长征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直路、大路,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