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民政》2010,(9):59-61
庆阳市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甘肃省庆阳市民政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市、县区各救助管理机构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着眼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扎实做好省运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2.
鄢德新 《中国民政》2008,(11):41-41
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出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现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从强制管理到自愿接受救助管理服务的重大转变.转变的本质要求是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人性化。因此,做到救助管理人性化服务是救助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结合四平救助管理站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实现救助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兴才 《中国民政》2010,(11):42-42
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泗阳县每年救助县内外流浪乞讨人员300人左右,支出救助经费40多万元,其中每年救助社会精神病人和无主病人40人左右,支出救助经费30多万元。对身体正常、能够说清住址的流浪人员救助较为容易,而对社会精神病人和无主病人的救助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一是救治难。  相似文献   

4.
杨维汉  翟伟 《半月谈》2003,(13):26-27
6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8月1日起实施.施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即将终结。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5.
《天津政报》2014,(22):22-2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市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和区县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和财政部《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4]7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为了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依法认真界定救助对象民政部《实施细则》规定,救助管理站实施救助的对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受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很难快速鉴别求助人员是否符合《实施细则》规定的条件,各区县(自治县、市)可结合救助工作实际,依据《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精神灵活掌握,但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2,(5):52-52
安徽省淮北市民政局吴义华认为,当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存在“三个错位”:一是地方社会管理和国家立法出现了错位。《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宗明义,救助对象就是救助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在本城市无亲友可投靠,又不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待遇的人员.救助的原则是主动救助、无偿救助、自愿救助。  相似文献   

8.
一、怎样成立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答: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同年财政部、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其中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由民政部门主管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部分人的重视和关怀。特别是《实施细则》中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作了严格的界定。所谓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相似文献   

11.
任亚磊 《广东民政》2011,(3):31-32,33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开始推行人性化的救助制度。新制度的推行符合人心,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到现在,《救助管理办法》已经施行了7定,湛江市救助站无权跨省接送,  相似文献   

12.
宋扬  陈子雪  廖毅 《中国民政》2006,(10):35-36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相应地,二十年前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走到了尽头,救助工作开始正式  相似文献   

13.
云翔 《人权》2003,(4):23-30
今年8月1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此前已经施行了20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也已同时废止。这项政策的“变革”,起因于一桩震惊中央政府高层、备受人们关注的收容致死案——孙志刚事件。  相似文献   

14.
魏蒙  韩敬山 《半月谈》2003,(16):40-42
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全国各地的救助管理站开始统一挂牌。最近。记者先后探访了广东省多家新挂牌的救助站。  相似文献   

15.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l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为切实做好我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救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标志着救助管理工作从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贯彻执行《办法》五年来,救助管理部门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保障和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权益,为确保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贯彻执行《办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本文试结合郴州市实际,对救助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钱进 《中国民政》2008,(9):39-3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彻底改变了政府强制收容遣送流浪乞讨人员,实现人性化的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管理模式。但也派生“专业乞讨队伍”、“不法分子避难所”等问题,严重干扰社会正常秩序,影响城市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探索救助方法、创新管理模式、破解工作难点、规范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有利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规范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以下简称“流浪乞讨危重病人”)救治管理工作,日前,济南市出台关于规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救治工作的意见,由民政、卫生、财政等多个部门联手,通过先救治后依法救助危重流浪乞讨人员,以人为本保障流浪危重病患者生存权,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意见》的落实。《意见》规定救助范围:凡符合救助条件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的传染病人或精神病人。救治标准:救治流浪乞讨危重病人以保证其生命安全为前提,通过能够保证维持其生命的基本医疗器具、药品和治疗手段,使其病情稳定。救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流浪乞讨危重病人基本生存权  相似文献   

19.
《政策瞭望》2003,(8):14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发布施行了。它为民政部门依法救助和管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了可操作性的依据,使“工作对象界定难、没有机构安置难、手段软弱遣送难、职责不明协同难、违法行为处理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