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民政》2023,(15):32-33
<正>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整合资源、科学合理布局,在全国创新建设“互助幸福院”,实行“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社区服务、互助养老”模式。同时,以做优做强“乌兰幸福院”这一特色品牌为导向,积极建设以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乡级养老服务中心为辐射、村级养老服务站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坚持“三强化”和“三必须”,扎实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张会霞 《中国民政》2011,(11):60-60
河北省高邑县全力推进“幸福工程”创建工作。具体作法:一是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试点村支部书记赴邯郸市肥乡县进行参观学习。二是成立高邑县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高邑县创建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工作会议,制定下发《高邑县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工作实施方案》。三是通过电视、广播、板报、人户讲解等多种宣传方式,对农村养老“幸福院”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四是积极筹措资金9万余元,为7个试点村配备桌椅、板凳、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201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资金下达,我市160个农村幸福院项目获得补助,共争取彩票公益金480万元。这160个农村幸福院项目占地面积32.7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19万平方米,总投资6102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资金使用范围是设施修缮和设备用品配备,补助标准为每个项目3万元。2013年至2014年,全市累计共有250个农村幸福院获得补助。目前,我市共建立农村幸福院、互助家  相似文献   

4.
建设幸福广东视角下完善农村扶贫开发责任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军 《岭南学刊》2011,(6):127-132
广东农村贫困是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等多重因素导致的复杂问题的集合。在建设幸福广东的进程中,消除贫困是建设幸福广东的前提和基础,让所有人都免于贫困,是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广东新时期的农村扶贫工作,应以崭新的理念,以创新的思维,针对变化的新情况,以落实“双到”为核心完善农村扶贫开发责任机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目标、措施和办法,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和扶贫成效。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老龄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空巢和高龄独居老人持续增多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河南省武陟县创建农村慈善幸福院的成功探索,为农村养老探出了一条新路.为了进一步了解委员提案落实成效和慈善幸福院的运行情况,日前,武陟县政协组织委员对这一农村养老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同舟共进》2012,(2):I0002-I0003
2011年,广东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和省委、省政府的“三农”决策部署,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中,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加重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更加重视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强基础、保供给、保安全、促增收、促转型、促协调”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幸福广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威海市人大常委会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改善农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福祉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大提升了农村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8.
张鹤鸣 《群众》2012,(9):83-83
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与之对应,广大农民对生活幸福的追求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农村社区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家园,社区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对生活幸福感的认同程度。当前,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建设不科学、服务网络不健全、资金投入不充足、服务水平不够高等。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农村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总结推广"农村老年人相对集中居住养老试点"经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增减挂钩"项目和农村危房改造,通过政府主导、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着力打造"晚霞红光"养老服务工程,大力推进集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幸福院+周转房"建设,圆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  相似文献   

10.
杨海滨 《江苏政协》2011,(11):44-45
<正>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近期,建湖县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应突出把握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一、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编制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认真编制和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坚持长规划和短安排相结合,逐年分类、分片推进生态农业集中区建设,逐步扩大生态农业发展规模。完善农业科技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0,(4):50-50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民政局刘高銮裔兆琴姜正林认为,农村社区建设是延伸农村公共服务内涵、拓展农村服务领域,提升农民群众生产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从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民政局: 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管理工作,根据《彩票管理条例》、《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财综[2012]15号)的有关规定,财政部、民政部制定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实际状况,从传统孝文化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思考家庭养老问题,指出推进农村孝文化家庭养老功能建设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等多种条件予以保证,为此,要引入制度因素,构建孝文化的制度基础;开发孝文化资源,强化孝文化发展的动力;多管齐下,构建孝文化的传承机制。从而实现孝文化与养老保障制度的双赢,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养老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江西2005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底全省老年人口已达633.7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为13.88%。全省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596家,其中农村养老服务机构1099家。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437个,利用农家大院,依托村委会建设农村幸福院2523个,老年人颐养之家585个。近年来,江西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业,重点对敬老院、光荣院、幸福院、老年人颐养之家等一批农村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新时期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基本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关系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本溪市从2001年开始对传统农村敬老院“一乡一院”的办院模式进行大胆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市政府把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研究制定敬老院建设的方案,明确市级资助资金来源及标准。各县区认真组织落实,现场办公.召开专题会议等解决建设资金,规划用地等问题.各级民政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稳步推进。到2005年底.区域性中心敬老院选到12所.总投资达到26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18800平方米。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使农村养老设施得到全面改观,提高了服务设施档次.增强了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口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还强调,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多年来,浙江广袤的城乡大地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农业和农村工作焕发了蓬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杨石明 《政策》2013,(4):79-80
近年来,武穴市牢固树立发展为了幸福、幸福引领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强市与富民同步推进、经济与民生同步建设、生产与生态同步优化、发展指数与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育工作先进县市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三农"发展、政务公开、环保专项治理、社会综合治理、绿化工作等先进县市殊荣。一、加快转型升级,扩展幸福之源发展是  相似文献   

19.
互助养老模式在健康、参与、保障等方面具有其他养老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除了从政策、法规层面对于相关问题做详细的规定外,应该探索互助养老模式与医养相结合模式的融合,发挥社会工作者的资源链接力量,并为"互助幸福院"配备一定的专业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14,(6):33-35
近年来,桐庐县以“中国最美县”建设为目标,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先导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每个镇村,走出了一条科学化、个性化、品质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得到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肯定,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全国首届生态文明论坛、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培训班、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先后在桐庐召开。法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的同时,注重把握“四个结合”:一是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旅游功能和配套设施建设;二是与文化特色相结合,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注重凸显特色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三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四是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正确处理村美与民富的关系,把农民增收致富摆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