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福利是民政部门和从事民政事业的干部职工比较熟悉的一个名词,也是民政部门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大组成部分。什么是社会福利?民政部门担负的社会福利工作职责包括哪些?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是什么关系?社会福利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特别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是如何在补缺型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建立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为了让广大民政干部以及关心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人士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进入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推进时期。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城乡一体化是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下,逐步将城乡居民纳入到基本社会福利范围。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的具体目标为一个制度,两个标准,统一管理,协调发展;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教育福利、老年服务和住房福利。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分配领域凸显的贫富差距、收入差距、不平等主要是由于权利、教育、医疗、福利等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所导致.目前我国实行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应该为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所取代,支撑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应为"福利资源公平分配理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由政府基于我国经济、文化、历史与社会背景而向城乡居民提供的由城乡居民普遍享受的一种"广覆盖、低水平、适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4.
朱巍巍 《中国民政》2008,(12):28-30
改革开放30年,社会福利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巨大进步。党的十七大对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体系?2008年10月28~29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和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全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研讨会。”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事社会福利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政府官员及社会福利实务工作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研讨会以“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为主题,围绕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方向、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问题、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社会福利事业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许光 《桂海论丛》2011,(6):79-8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逐渐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抗衡走向相互补充,并摸索出一条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可行路径。面对转型期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历程,并结合国际福利制度演变的宏观趋势,对今后工作的重点进行理性判断和有效把握,对提高我国社会福利资源配置效率、寻求政府与市场行为均衡、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洪 《中国民政》2009,(10):36-37
一、广东社会福利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 社会福利是国家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的一项重要制度。社会福利发展水平,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社会福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民政部门负责的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狭义的社会福利,即为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残疾人等提供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是我国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加快了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步伐,有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创新也不断丰富和深化。在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进程中,学界提出了"福利社会"理念。这一理念对发展新起点上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决策,愈来愈产生着积极影响。民政部门的职能决定了在社会福利政策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的一项社会制度,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方向与路径,深刻认识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和政策的社会福利内涵,全面把握不同阶段社会福利发展的规律,对科学推进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意义重大。本期围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构建,辑发一些研究成果及前瞻性理论,希望能为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部门在历史的新起点,研究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开阔眼界,启发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文对当前社会福利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福利是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但在不同社会福利子系统中,不同责任主体的责任分担应有所侧重。社会福利应该走权利与义务适度结合的发展道路,即除为真正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免费午餐”外,应坚持社会福利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而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应将社会福利视为一种社会投资,而不是经济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内各州之间的福利发展十分不平衡,州际社会福利差异状况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采取社会福利专项转移支付的措施。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优势,合理划分联邦与州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社会福利权责,配合以规范完善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美国政府间的社会福利转移支付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美国经验对于我国利用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地区间的社会保障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国民的福利水平。我国在培育和再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生动力方面存在诸多优势,而要开发运用好这些优势,需要重视社会福利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此,必须以适度普惠为政策取向推动社会福利制度转型,从而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内生动力,为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终目的与提升公众生活质量相统一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陈锴  佘朝礼 《理论月刊》2001,(10):47-49
“社会福利”的涵义很宽泛,它应该包涵“社会保障”内容;根据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未来发 展前景,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构成了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具体内容,资金保障、服务供给两种方式和政策扶持、财政支持、 社区落实三项措施构成了社会福利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的普惠程度十分有限、社会政策功能十分微弱。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应当走深化改革道路,在现行社会保障"三足鼎立"的体系格局中,综合考虑需求和条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一个中等范围的政府主导合作范式、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13.
黄元龙 《中国民政》2012,(11):29-30
一、社会福利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福利就是好的生活。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所有公民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各种制度安排。理论上,大家都同意社会福利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但实际上,“社会福利”这个词在我国却饱受争议。  相似文献   

14.
重要发文     
社会福利 窦玉沛副部长2007年11月27日在中国收养中心《关于推进孤儿送养工作的意见》一文上批示:关注散居孤儿.推进其社会收养.是补缺型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转变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涉及法律.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可选择一些地方试点,取得经验后.会同有关部门铝4定政策文件.积极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各种需要、促进社会公平、缓解初次分配领域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尤其社会福利的供给是实现社会福利的直接手段。本文从社会福利供给的角度来阐述政府在其中的职能,并探讨社会福利供给中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职能,如何发挥这些职能。  相似文献   

16.
胡继明 《中国民政》2011,(12):53-53
今年以来,江苏省赣榆县民政局紧紧围绕以完菩社会救助体系和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等为重点,不断提高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幸福指数,以“三个提升”积极推进民生幸福工程。  相似文献   

17.
谢松保 《政策》2012,(8):71-73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幸福湖北",并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应急体系,统筹做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工作"。结合民政部门实际,我们认为建设幸福湖北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立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让人人成为共建共享幸福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养老政策包含了有关老年人社会福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与措施.在我国,一直以来社会福利所覆盖的人群范围较窄,老年人社会福利主要是为那些处在特殊困境下的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服务,由民政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相关政策.这就是俗称的补缺型社会福利.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正在加快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步伐.值此政策转型之际,有必要就我国养老政策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予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闫晓英 《中国民政》2011,(10):34-36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加速的历史时期,民众期待日趋多元,民生诉求日益强烈,继续加大和改善民生,建立并实施有效的社会福利制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实践后,取得了显著成就,已进入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的历史阶段,但其积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充分认识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型特征,深刻把握社会福利发展规律,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了福利保障,人民的生计、生活才是可预期的。这样才能免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放开手脚去消费中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建构于20世纪50年代。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进入了改革与转型期,即正在向社会化、现代化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