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现就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结合市政市容委的职能定位和本职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在理念上,要牢固树立基于问题导向的改革创新意识。一是首都城市管理的特殊性需要改革创新。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特大型城市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7月3日闭幕的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通过的报告提出:以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为标志,首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已经历史性地摆在了全市人民面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中央对北京工作的要求,也是首都人民的新期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发展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发展。党代会的这一报告深刻阐明了北京市今后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习总书记在北京的讲话对首都发展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动员会上也提出了要加强对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研究,这就为社会各界开启了智慧之门,提供了建言献策的好机会。我认为首都的治理要有新思维和新战略:第一,要扩大首都的行政管辖范围。北京的城市病主要是由多种功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叠加造成的,现在,要想将这些功能在北京的管辖范围内"疏散"开来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或者说,如果将这些在核心区"拥挤"的功能"疏散"到北京的16区县,北京的纵深腹地支持空间就没有了。  相似文献   

4.
前言     
<正>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指出,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要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和管理工作,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入手,全市上下齐  相似文献   

5.
马大军 《北京观察》2017,(10):39-39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既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腱的标志性工作,也是服务国家和全市工作大局、实现更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此,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将无障碍设施融入其中,实现整体一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何伟 《长江论坛》2011,(3):40-44
武汉发展目标的国内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武汉应当勇于承担国家责任和国际责任,在完成中央赋予的国家战略使命的过程中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全面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建成国际性城市。  相似文献   

7.
践行"北京精神"是时代的要求。首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任务十分艰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首都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迫切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巨大的智力支持。弘扬"北京精神",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凝聚全市人民  相似文献   

8.
经过七版城市规划,确立了"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面对首都发展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不断赋予首都发展新的内涵。立足"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推动首都发展,是北京未来发展的纲与魂。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北京必须展现出大国首都的风范和应有的担当,全面把握新时代首都发展形势与要求,推动首都发展内涵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四个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坚持国际视野和首善标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我们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首都城市管理好,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承担着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一战略定位要求城市管理工作按照更高的标准发展。2014  相似文献   

11.
陶云桥 《中国发展》2011,11(1):87-89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指出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和宜居城市,这四个定位是并列的,没有区分层次。"总体规划"虽然给出了北京政治、资源环境、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定位,但是没有明确最核心的总体定位。2009年12月底,"世界城市"一词首次出现在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的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北京要“瞄准建设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认为加快推进首都知识产权战略,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快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掌握国际标准制定权和话语权,进而加快推进世界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首都知识产权战略应加大知识产权战略宣传,培养高端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完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技术成果产权化和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作为首都,贯彻实施创新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首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赋予北京的重大历史使命。20  相似文献   

14.
湖北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主两副"战略中,武汉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这一战略是对湖北"金三角"战略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湖北区域发展和城市带动的总体思路。武汉要努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带动湖北发展,还要代表中部参与全国竞争,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这是武汉肩负的"中部责任"和"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通州区由"重点新城"到"现代化国际新城",再到打造功能完备的"首都城市副中心",其定位不断提升。这是北京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赋予了通州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薄茹 《北京观察》2006,(12):4-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作为首都,贯彻实施创新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首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赋予北京的重大历史使命.2006年10月31日,在北京市政协的议政会上,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刘晓晨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了关于创新型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情况,与会人员围绕首都如何实施创新战略,实现创新型城市规划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连玉明 《北京观察》2015,(10):13-15
<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推动城市内部功能重组的关系。推动城市内部功能重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一个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是北京贯彻落实"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方向,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陈旧的古都发展成为如今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与梦想,同样也因为种种重负面临着"城市病"的困扰。今年2月25日、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北京考察调研,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是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工作,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是首都市政市容人心中崇高的责任。郭金龙市长曾指出:2012年是"首都环境建设年",要大力践行"北京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首都城市形象,推动首都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以优异的城市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按照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来审视北京的城市建设,市政市容工作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基础、安全的基础,也成为民生的基础。2011年底的社会调查显示,67%以上的首都群众认为环境有所改善,62%认为"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要加快培育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履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职能,实现首都金融开放的总体要求,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层面更有力的支持。北京市立足于落实党中央对北京提出的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的实效,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对全面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