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的工作要求。其中,"精准扶贫"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社会救助是"五个一批"中最后一项兜底性的措施。要实现精准脱贫,必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上级精准扶贫工作有关部署,河南省上蔡县民政局按照"瞄准特困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以落实救助政策为抓手,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精准度为重点,多策并举,强力助推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开展。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382户79753人,其中需要低保政策兜底3253户9207人;2016年,全县要实现脱贫5872  相似文献   

3.
正为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兜底扶贫作用,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创新管理机制,提升保障水平,推动社会救助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实行城乡和区域统筹,提升救助制度公平性。一是在全面消除城乡低保标准差异基础上,2015年全市实现低保标准分区域(即中  相似文献   

4.
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与"稳定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保险机制,有利于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用、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保险纳入精准扶贫体系,优化保险服务精准扶贫的政策环境,发挥保险机构参与扶贫的主观能动性,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5.
扶贫和救助,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范畴。总的原则是:可以通过经济扶持的对象给予扶贫,不能通过经济扶持的对象给予救助。但从身处贫困状态到脱贫是要时间的,因此,在此过程中,通过低保救助维持其基本生活仍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具有相同的目标逻辑和风险逻辑、一定的政策交叉和相同的"衔接点"、公共耦合属性和显著过渡特征,这使得两者具有融合治理的"天然属性"。但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的融合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创新信息采集与核查机制,加大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政策的集中性调整,建立反贫困标准动态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建立"三级互动"模式:各地政府要正确把握精准扶贫的政策方向,加强与中央政府的互动,真正做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地方政府应与广大贫困户深入互动,提高贫困户自我脱贫的能力;地方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力量的互动,鼓励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扶贫资源如何提升其扶贫效益,如何配置到最需要的人群身上,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扶贫的难点问题。株洲市通过"一张网、一个联盟、一支基金"建立的社会供给与脱贫需求精准对接机制为社会资源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探索。社会扶贫网:精准获取脱贫需求的技术平台。株洲市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和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开发推广手机客户  相似文献   

9.
株洲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构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分类分批为工具,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住房保障、健康扶贫"四大精准扶贫模式为框架,以内源扶贫为内生动力,取得了精准扶贫巨大成效,贫困县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株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为我国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扶贫应以扶产业为基础,扶智为核心,扶志为关键,扶技为重点,这些都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牛鼻子"。只有抓住"牛鼻子",才能增强扶贫工作的"造血"能力,激活群众的强大信心,增加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制度与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项目、救助对象等方面有重合交叉的地方,这使得二者在融合治理上具有了可能性。面对两者融合的困境,可以从救助对象识别、救助项目安排、救助资金使用、参与主体、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构建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的衔接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兜底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江苏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积极作为、强化措施,在政策、对象、标准等方面全方位促进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相衔接,努力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娄勤俭书记在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强调,精准脱贫要重点解决好"病残孤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全国第6个扶贫日到来之际,2019年扶贫日系列论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兜住脱贫攻坚底线"为主题,总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经验和规律,分析面临的形势,探寻推进兜底保障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论坛指出,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将18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党中央根据我国贫困现状,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坚守民生保障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救助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内容之一,捐赠工作作为精准救助工作的补充,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如何通过捐赠工作把社会力量引入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对象那里,引入的社会力量如何与政府救助衔接,这是当前捐赠工作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党建研究》2020,(5):61-63
西盟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1956年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属于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扶贫对象转化为扶贫力量,率先在"直过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摘帽,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周密部署,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这充分表明,我国扶贫战略和实践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思想引领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也走进了新时代,"精准救助"成为政策绩效目标和公众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打好扶贫"最后一公里"攻坚战,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各类扶贫项目得到了较好落实。但是,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也暴露出了"眼高手低"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近在咫尺。入之愈深,其进愈艰。到2020年现有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完成,远不意味着农村贫困问题的终结。届时,农村贫困将会进入一个以少量的绝对贫困和部分相对贫困并存为特点的新阶段。当前,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创新贫困家庭认定办法,对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滨海县政协日前召开常委会议,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协商议政。委员们认为,一要在队伍建设上再强化。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脱贫攻坚队伍建设,制定完善脱贫攻坚规划,创新脱贫攻坚机制,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二要在精准上再下细功。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对象精准、产业项目精准、兜底救助有保障。三要在机制上再创新。严格考评机制,聘  相似文献   

20.
摘要:公共政策的价值追求在于实现社会公共福利的最大化。在市场机制与社会利益结构复杂化的双重机制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涉及到多个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贫困户之间存在着多重的利益关系,围绕贫困标准、扶贫工程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选择与执行,脱贫结果的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因此,应用利益博弈理论,从无限理性与有限理性的矛盾冲突,从制度建构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研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与困难,进而提出扩大政治参与、明确利益主体,探索市场机制与社会利益结构复杂化下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坚持演化博弈,注重序贯博弈,加强监督,从而探索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效率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